- 營養與健康(第三版)
- 劉翠格
- 797字
- 2020-02-26 13:40:47
第二章 維持生命過程的營養素
我們知道,不管制造什么東西都要用材料,做衣服用布,造機器用金屬,做家具用木料等。構成人體的物質組成有:水(55%~67%),蛋白質(15%~18%),脂類(10%~15%),碳水化合物(1%~2%),無機鹽(5%~6%)。這些構成人體的材料來源于食物。
人類為維持生命必須從外界攝取食物。食物中含有的能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促進生長發育的物質,稱為營養素(nutrient)。人體所需營養素可分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糖類)、脂類、維生素、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七大類。各類營養素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功能,但在人體中又相互關聯。各類營養素在體內的主要功能作用及占人體比例如圖2-1所示。

圖2-1 各類營養素在體內的主要功能作用及占人體比例
生命體不斷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例如,要不斷吃進食物和排泄廢物。這些過程總稱為物質的代謝或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的意義在于,營養物質在體內經過一系列變化,一部分變成機體自身成分使衰老組織更新,一部分物質分解產生能量供機體利用,同時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物質代謝過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成分必須被消化系統分解成較簡單的物質,才能被吸收到體內。食物經過消化后,高分子物質如多糖、脂肪、蛋白質經過各種消化酶的水解作用,變成小分子物質單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吸收是小分子物質通過小腸滲透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第二階段是中間代謝:食物經消化后,小分子物質由血液和淋巴液運送到各組織參加代謝轉變(中間代謝是非常復雜的化學變化和能量轉化過程)。一部分物質經合成代謝(吸收能量)變成自身組織成分;另一部分經分解代謝產生能量供機體利用,同時產生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第三階段是排泄:物質經中間代謝過程產生很多終產物,再經肺、腸、肝、腎等器官排出體外。例如,糖類、脂類、蛋白質代謝終產物CO2、H2O和含氮有機物如尿素、肌酐、有機胺類等,隨尿、糞便、呼吸等作用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