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云計算的特點及分類

1.2.1 云計算的特點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提出了云計算的五個基本特性。

(1)按需分配的自助服務 消費者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不必與服務提供商接觸,單方面地自動提供計算能力,比如服務器時間、網絡和存儲。

(2)寬帶網絡訪問 用戶通過基于網絡的標準機制訪問計算能力,這些標準機制提倡使用各種異構的胖/瘦客戶端(移動電話、平板電腦、筆記本和個人工作站)。

(3)資源池化 服務提供商的資源使用多租戶模式,服務多個消費者,依據用戶的需求,不同的物理和虛擬資源被動態的分配和再分配。同時還有位置無關的特性,用戶通常不能掌控或者了解資源的具體物理位置,不過用戶可以在更高層次的抽象層指定位置(國家、省,或者數據中心)。典型的資源包括存儲、處理、內存和網絡帶寬。

(4)快速彈性 彈性的提供或者釋放計算能力,以快速伸縮匹配等量的需求,在某些情況下,這種伸縮是自動的。對消費者來說,這種可分配的計算能力通常顯得幾乎無限,并且可以在任何時候自助任何數量。

(5)可評測的服務 通過利用與服務匹配的抽象層次的計量能力(比如存儲、處理、帶寬和活躍用戶賬號數),云系統自動控制和優化資源的使用。資源使用可以被監視、控制和報告,提供透明度給服務提供商和服務使用者。

IT業專家將云計算與網格計算、全局計算、互聯網計算等相比,歸納出云計算的以下特點。

(1)以用戶為中心的界面 云計算的界面不需要用戶改變他們的工作習慣和環境(編程語言、編譯器、操作系統等);需要在本地安裝的云計算客戶端是輕量級的,比如Nimbus Cloudkit客戶端只有15MB;云計算界面與地理位置無關,可通過Web服務框架和互聯網瀏覽器等成熟界面訪問。

(2)按需配置服務 云計算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資源和服務,用戶可配置個性化的計算環境。

(3)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障 云計算可為用戶提供QoS保障,用戶可與服務商簽訂SLA。

(4)自主系統 云計算系統是一種自主系統,對用戶是透明的,系統中的硬件、軟件和數據都可自動配置、安排、強化,并作為統一的資源提供給用戶。

(5)可伸縮性與靈活性 可伸縮性與靈活性是云計算最重要的特征,可以從地理位置、硬件性能、軟件配置等多方面伸縮云計算服務與平臺。云計算平臺應該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滿足大量用戶的不同需求。

IT業公認,云計算具有以下優勢。

(1)基于虛擬化技術快速部署資源或獲得服務,云計算支持用戶在任何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能力超強的服務。

(2)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

(3)降低了用戶對于IT專業知識的依賴。

1.2.2 基于部署方式的云計算分類

目前按照部署方式分類,云計算包括私有云、公有云(也稱公共云)、社區云和混合云(圖1-2)。

圖1-2 云計算的SPI交付方式及服務部署形式

(1)私有云 云設施為一家單獨的組織所獨享,組織內部可能有多個消費者(比如不同的業務部門)。此類云可以由此組織或者第三方,或者兩者的聯合體所擁有、管理和運行。此類云可以物理部署在該組織的房產中,也可以不在其中。

(2)公有云 云設施向公共開放使用。它可能由商業機構、學術機構、政府機構或者它們的聯合體所擁有、管理和運行。

(3)社區云 云設施由一個特性的社區所獨享,該社區由一群有共同考量(比如共同目標、安全要求、政策考量和行規性考量)的組織組成。社區云可以由社區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組織,或者第三方,或者它們的混合體所擁有、管理和運行。此類云可以物理部署在該社區的房產中,也可以不在其中。

(4)混合云 云設施是一個上述兩種或多種不同云設施(私有云、社區云和公有云)的混合體。這類云中云分別保持獨立,但是借助于標準的或者私有的技術,云中的數據和應用程序可以在其間遷移[比如在不同云之間做負載均衡,形成云爆裂(Cloud Bursting)]。

在2013年硅谷“云連接”大會上,專家一致認為混合云是云計算的主導模式,重點討論混合云硬件、軟件選擇,遷移工作量和成本管理等議題。該模式基于一個重要假設,即云計算的未來由中央IT運作,中央IT開發一個在所有云環境中使用的通用運作模式。該模式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吸引引用程序團隊采納這一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陕西省| 宜宾市| 庆云县| 吉木乃县| 南皮县| 金山区| 新密市| 平度市| 贵溪市| 洞头县| 芮城县| 奇台县| 弥勒县| 惠水县| 改则县| 什邡市| 九龙坡区| 郑州市| 土默特左旗| 深圳市| 固安县| 麻江县| 偏关县| 石首市| 霍城县| 天长市| 迭部县| 桓台县| 太白县| 南皮县| 阜新市| 工布江达县| 绥棱县| 万山特区| 财经| 许昌市| 荃湾区| 金平| 毕节市|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