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第三版)
- 翁詩甫 徐怡莊
- 1100字
- 2020-02-26 13:51:07
第1章 紅外光譜的基本概念
1.1 紅外光譜的產生和紅外光譜區間的劃分
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譜儀測定樣品的紅外光譜時,使用的紅外光源是連續波長的光源。連續波長光源照射紅外樣品后,樣品中的分子會吸收某些波長的光。沒有被吸收的光到達檢測器,檢測器將檢測到的光信號經過模數轉換,再經過傅里葉變換,即可以得到樣品的單光束光譜。為了得到樣品的紅外光譜,需要從樣品的單光束光譜中扣除掉背景的單光束光譜,也就是需要測試紅外光不經過樣品的情況下得到的背景單光束光譜。這樣得到的背景單光束光譜中包含了儀器內部各種零部件和空氣的信息。在測試樣品的單光束光譜和測試背景的單光束光譜時,這些信息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從樣品的單光束光譜中扣除掉背景的單光束光譜后就得到樣品的紅外透射光譜。
在紅外光譜中,在被吸收的光的波長或波數位置會出現吸收峰。某一波長的光被吸收得越多,透射率就越低,吸收峰就越強。當樣品分子吸收很多種波長的光時,在測得的紅外光譜中就會出現許多吸收峰。
紅外透射光譜的縱坐標有兩種表示方法,即透射率T(%,Transmittance)和吸光度A(Absorbance)??v坐標采用透射率T表示的光譜稱為透射率光譜,縱坐標采用吸光度A表示的光譜稱為吸光度光譜。
某一波長(或波數)光的透射率T(ν)是紅外光透過樣品后的光強I(ν)和紅外光透過背景(通常是空光路)的光強I0(ν)的比值。通常采用透射率(T)表示。
某一波長(或波數)光的吸收強度即吸光度A(ν)是透射率T(ν)倒數的對數
透射率光譜和吸光度光譜之間可以相互轉換。透射率光譜雖然能直觀地看出樣品對不同波長紅外光的吸收情況,但是透射率光譜的透射率與樣品的含量不成正比關系,即透射率光譜不能用于紅外光譜的定量分析,要進行定量分析,必須將透射率光譜轉換成吸光度光譜。吸光度光譜的吸光度值A在一定范圍內與樣品的厚度和樣品的濃度成正比關系,即吸光度光譜能用于紅外光譜的定量分析,所以現在的紅外光譜圖大都采用吸光度光譜表示。
光譜圖的橫坐標通常采用波數(cm-1)表示,也可以采用波長(μm)或(nm)表示。
1μm=1000nm
1cm=10000μm
波長和波數的關系為
波長(μm)×波數(cm-1)=10000
紅外光譜工作者通常將紅外光譜區間劃分為三個區域,即近紅外區、中紅外區和遠紅外區。測試這三個區間的紅外光譜所用的紅外儀器或儀器內部的配置是不相同的,這三個區間所獲得的光譜信息也不相同。表1-1列出了這三個紅外區所對應的波長和波數。
表1-1 不同紅外區對應的波長和波數

這三個紅外區之間的劃分沒有非常嚴格的界線。近紅外區出現的是倍頻峰和合頻峰,但倍頻峰和合頻峰也會在中紅外區出現。中紅外區出現的振動頻率主要是基頻頻率和指紋頻率。氣體分子的轉動光譜、氧化物的光譜主要出現在遠紅外區和中紅外區的低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