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玉米

下面按節氣介紹玉米種植管理方法與注意事項。

一、小滿

黃河中下游一帶玉米栽培有春玉米、夏玉米栽培,這里僅以夏播玉米栽培為例。

【品種選擇】選擇玉米品種時要首先了解優良品種的特點、當地生產條件和選購要點,選用適宜當地推廣種植的優質、高產、廣適、抗逆性強(抗倒、抗病、耐陰雨、耐高溫、抗青枯等)、綜合性狀良好的玉米雜交種。目前,黃河中下游一帶種植的主導玉米品種有:鄭單958、浚單20、中科11、洛玉818、滑玉11、偉科702、浚單22、美豫5號、黎樂66、蠡玉86、圣瑞999、聯創5號、中單909、浚單29、屯玉808、先玉335、隆平206等。

【麥壟套種】小麥667米2產量300千克以下地塊,可于本節氣初候套種;300~400千克地塊,可于本節氣二候套種;400千克以上地塊,可于本節氣三候套種。

二、芒種

【種子準備】目前,生產推廣的都是包衣種子,一般不需要二次重復拌種,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易發生的病害,由于年際間氣候條件的影響,購買種子時根據當年玉米播種面積,每戶選擇1~3個品種,以減低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播種】麥后直播要求本節氣初候播種結束。

【合理密植】大穗型玉米品種每667米2適宜留苗密度一般為3000~3300株,緊湊型大穗型品種每667米2適宜留苗密度一般為3500~4000株,緊湊型小穗型品種每667米2適宜留苗密度一般為4000~5000株。

【種植方式】緊湊型中穗型品種種植方式以寬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7~30厘米比較適宜;緊湊型小穗型品種種植方式以寬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6~29厘米比較適宜,如果等行距種植,行距60厘米、株距27厘米為宜;大穗型品種以行距60厘米、株距33~36厘米的等行距種植比較適宜。

【機械種肥同播】推廣機械勻播精播,以規范株行距。播種深度以4~5厘米為宜。

目前推廣的玉米單粒精播機,一般都可以進行種子和肥料同播,每667米2播平衡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30千克左右,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足墑下種】墑情差時要造墑播種,也可先播種再澆水造墑。

【化學除草】玉米播種后至出苗前每667米2用48%乙莠水200毫升兌水50千克均勻噴灑地面進行封閉處理,可有效控制雜草危害。

【病蟲害防治】玉米齊苗后及時用50%辛硫磷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噴霧1~2次,防治蚜蟲、薊馬、飛虱、紅蜘蛛、玉米粗縮病等。注意連同地面、地頭雜草一同噴灑。

【查苗、補苗】玉米出苗后,應立即進行查苗、補苗。在玉米三葉期前,發現連續缺苗3株(穴)以上,應及時進行補苗,可采取帶土疏苗補栽的辦法,以減少株間苗勢差異。移栽要在陰雨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栽后及時澆水,縮短緩苗時間,確保成活。缺苗3株(穴)以下,可在同行或相鄰行就近留雙株。玉米缺苗一般不提倡補種。

三、夏至

【間苗、定苗】夏播玉米一般在3片可見葉時間苗,5片可見葉時定苗,按照實現產量指標的計劃密度,2次或1次完成間苗、定苗。定苗時,要去除弱苗、小苗、病苗、蟲咬苗、混雜苗,留顏色、大小、高低、長勢一致的健壯苗,缺苗處要就近留成雙株苗。

【中耕滅茬】套種玉米麥收后應立即深中耕滅茬,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生長發育。麥收后直播玉米應在定苗前后中耕1次。中耕的原則是苗旁淺中耕、行間深中耕。

【追施苗肥】沒有種肥同播的田塊,一般在定苗后(本節氣)6~7片展開葉時追施第一次肥,一般667米2施氮、磷、鉀各含15%的復合肥30千克。施肥方法條施、穴施均可,深5厘米以上。嚴禁直接地面撒施。

【病蟲害防治】防治黏蟲、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應掌握在2~3齡幼蟲期及時施藥。每667米2可用25%氰戊·辛硫磷乳油80~100毫升、2.5%溴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1.8%阿維菌素乳油20~40毫升,兌水30~40千克噴霧。

防治旋心蟲、蛀莖夜蛾等,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2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噴淋根部。

防治蚜蟲、灰飛虱,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4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

防治玉米粗縮病、玉米矮花葉病毒病等,除做好灰飛虱等傳毒介體昆蟲的防治外,要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2%寧南霉素水劑200~300倍液噴霧。

【化學除草】玉米苗后除草,要嚴格選擇除草劑,準確控制用量,嚴格按使用說明操作,防止藥害發生。方法是莖葉處理,定向噴霧,施藥時噴頭要加防護罩,避免玉米心葉發生藥害,注意人身安全。

玉米3~5葉期:每667米2用4%煙嘧磺隆10克或5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或33%除草通乳油100~150毫升,兌水40~50千克,定向噴灑行間地表。注意:使用煙嘧磺隆除草,藥液不能噴到心葉內,以免造成玉米畸形減產,施藥7天內不能噴施有機磷農藥。

玉米4~6葉期:每667米2用40%莠去津膠懸劑150~200毫升或80%草凈津可濕性粉劑100~200克或20%使它隆乳油70~90毫升或75%闊葉散1~2克,兌水40~50千克,定向噴霧。

【灌水】玉米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輕微干旱有利蹲苗、煉苗,但在干旱嚴重、影響幼苗正常生長時,也應及時灌溉。

四、小暑

【病蟲害防治】參考“夏至”。

【適時澆水】如遇干旱,要適時澆水。

【控制株高】當玉米9~11片可見葉時,每667米2用15%多效唑50克兌水30千克噴霧。注意多效唑用量一定不能過大,否則導致后茬作物遭受藥害。

五、大暑

【追肥】按照葉齡指標追施肥法,在玉米15~16片可見葉期(大喇叭口期,玉米播種后約45天)追施第二遍肥,一般每667米2追施尿素20~25千克或42%配方肥(氮、磷、鉀之比為28∶6∶6)35~40千克,促進果穗發育,促進小花分化,提高結實粒數。

【防旱排澇】玉米進入拔節孕穗階段(即大喇叭口期)對水分十分敏感,此期缺水將會使以后授粉不良、葉片早衰,導致禿尖和粒重下降。在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要及時澆水。如果遇暴雨、連陰雨天氣時,要及時排澇。

【病蟲害防治】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等,可用顆粒劑撒施心葉,每667米2用5%辛硫·三唑磷顆粒劑150~250克、1.5%辛硫磷顆粒劑0.5~0.75千克或48%毒死蜱乳油70~90毫升,兌水30~40千克噴霧。

防治玉米紋枯病,每667米2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90克、40%菌核凈濕性粉劑100~150克,兌水30~40千克噴霧。

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銹病、莖基腐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

【其他措施】及時消除田間雜草、拔除分蘗,減少養分消耗。

六、立秋

【抗旱排澇】若遇干旱,土壤缺水,應及時抗旱澆水。澆水時宜小水淺澆,避免大水漫灌。若遇雨水過多,土壤漬水,出現內澇,應及時清溝排水,防止根系早衰,減輕玉米紋枯病危害。

【人工去雄和授粉】正常年份,當雄穗抽出1/3時采用人工隔行去雄。在雌穗花絲抽出2/3時采用人工授粉1~2次即可。

【病蟲害防治】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銹病、莖基腐病、蚜蟲、紅蜘蛛、三代玉米螟等。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防治 防治方法參考“大暑”。

(2)玉米銹病防治 每667米2可用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克,兌水40~50千克葉面噴施。

(3)莖基腐病防治 玉米莖基腐病也叫青枯病,一般從玉米灌漿期開始發生,乳熟至蠟熟期為顯癥盛期。當病株率在10%以上時,應及時防治。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

(4)玉米蚜蟲、紅蜘蛛防治 當蚜株率達30%或10株蚜量達200頭以上的田塊,可用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噴霧。

(5)三代玉米螟防治 凡蟲穗率10%以上,或百穗花絲有蟲50頭以上的田塊,應及時防治。防治方法參考“蚜蟲、紅蜘蛛”防治方法,也可在玉米穗頂部滴藥液防治。

七、處暑

【抗旱排澇】參考“立秋”。

【病蟲害防治】參考“立秋”。

八、白露

【抗旱排澇】參考“立秋”。

【病蟲害防治】參考“立秋”。

九、秋分

【抗旱防澇】參考“立秋”。

【病蟲害防治】參考“立秋”。

【適時晚收】本節氣要在穗包葉變黃8~10天后,玉米乳線完全消失,玉米充分成熟時收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新泰市| 密云县| 榕江县| 九龙坡区| 庆安县| 清丰县| 台东市| 西城区| 辽宁省| 雅安市| 邓州市| 南充市| 岳池县| 平和县| 永泰县| 镶黄旗| 昂仁县| 旺苍县| 惠东县| 启东市| 买车| 鲁甸县| 龙岩市| 镇安县| 乳山市| 托克逊县| 醴陵市| 井陉县| 天柱县| 台安县| 安阳市| 确山县| 桃园县| 杭州市| 镇安县| 曲沃县| 稻城县| 荔波县| 广汉市|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