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經篇
第一章 小麥
下面按節氣介紹小麥種植管理方法與注意事項。
一、秋分
【品種選擇】選用優良品種。應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栽培條件、產量水平以及耕作制度特點進行選擇,做到高產與優質相結合、抗病與廣適相結合、良種與良法相結合,應避免盲目求新、求異、求奇。黃河中下游一帶小麥主推品種有:濟麥22、鄭麥366、西農979、周麥18、百農AK58、周麥22、邯6172、鄭麥9023、淮麥22、淮麥25、良星99、石麥15、良星66、山農22、豐德存麥1號、石麥22、徐麥31、冀麥585、周麥27、鄭麥7698、中麥895、百農207、徐麥33等。
【整地】一要加深耕層。在秋作物收獲后,抓緊時間進行機耕,深耕25厘米以上;并做到機耕機耙相結合,切忌深耕淺耙,確保耙透、耙實、耙平、耙細。二要提高秸稈還田的質量。秸稈還田要在玉米收獲后立即進行。為減少病原菌和蟲卵殘留量,在將秸稈施入土壤之前,可用50%百菌清500倍液加50%辛硫磷1000倍液噴灑秸稈。并每667米2補施碳銨25~3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調解碳氮比,利于秸稈腐熟。秸稈要充分粉碎切細,結合深耕掩埋,耙耱壓實,使土壤達到松緊適宜,利于小麥出苗和根系下扎。三要把旋耕地塊耙實。旋耕深度要達到15厘米以上,旋耕2遍,旋耕地塊容易造成深播弱苗、缺苗斷壟和透風跑墑、易旱易凍等問題,旋耕麥田一定要注意踏實土壤,要耙細、耙平,無明顯坷垃,達到上虛下實,地面平整;連續旋耕2~3年的麥田必須深耕(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層,提高土壤蓄水、保墑和供肥能力,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抗災能力。四要高質量打好畦田,一般畦寬2~2.2米,畦長30~50米。
【施肥】玉米收獲后將秸稈直接深耕還田,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平衡施用化肥。在秸稈還田和667米2施優質土雜肥2000~3000千克的基礎上,不同肥料種類的底肥配方推薦如下。
①復合肥或配方肥50千克(含N20%~24%,P2O514%~16%,K2O5%~8%)。
②復合肥或配方肥40~50千克(含N、P2O5、K2O各15%)+尿素10千克。
③磷酸一銨(或二銨)20千克+尿素15~20千克+氯化鉀(或硫酸鉀)8~10千克+硫酸鋅1千克。
④碳銨50~60千克+優質磷肥60~70千克+鉀肥8~10千克+硫酸鋅1千克。
在施肥技術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鉀肥分層施(70%掩底,30%播前撒施于地表),鋅肥與細土拌勻后撒施;連續三年秸稈還田地塊可酌情少施或免施鉀肥;土壤有效鋅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每667米2施硫酸鋅1~2千克;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每667米2施硼肥0.2~0.4千克。
二、寒露
【藥劑拌種】小麥播種期是預防或控制多種病蟲害的關鍵時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及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黑穗病等。綜合防治配方為: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20毫升+12.5%全蝕凈20毫升+6%立克秀5毫升,兌水0.2千克,拌麥種10千克。要求藥劑拌種100%,嚴禁“白籽”下地。
【播種技術】本節氣是黃河中下游一帶冬麥區的適宜播種期。
(1)足墑播種 墑情不足的地塊,要及時造墑。在適播期內,“寧可適當晚播,也要造足底墑”,確保一播全苗。
(2)播期播量 既要防早播,又要防遲播,早茬小麥最佳播期控制在本節氣初候,晚茬小麥最佳播期控制在本節氣三候。半冬性品種一般在日平均氣溫14~16℃時播種,弱春性品種在日平均氣溫12~14℃時播種,要嚴禁弱春性品種過早播種,預防凍害發生。在適宜播種期內,每667米2產量350千克左右的地塊,播種量10~11千克;每667米2產量450千克以上的地塊,播種量9~10千克;適期延后播種的,每差一天,每667米2播量增加0.25千克。整地質量差,小麥種子發芽率低時要適當增加播種量。
(3)規范播種 大力推廣機械勻播技術,播深3~4厘米,行距18~22厘米,高肥力地塊和麥壟套種田可適當加大行距,保持深度一致,下籽均勻,播后鎮壓。一定要防止播種過深,影響出苗。
【澆蒙頭水】對播種時墑情較差的地塊,播種后要及時澆一次蒙頭水。
【查苗補種】小麥出苗后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若缺苗10厘米以上時,要及時采取催芽補種措施。
三、霜降
【中耕鎮壓】對土壤過于疏松的旋耕麥田,小麥齊苗后要采取壟間鎮壓措施,以踏實土壤,防止土壤跑風漏墑。
四、立冬
【疏苗移栽】對于3葉期以后出現的缺苗斷壟在10厘米以上,可采取疏密補稀的辦法,帶蘗補栽,栽時上不壓心、下不露白,栽后澆水,確保成活。
【中耕劃鋤】要求所有麥田都要中耕劃鋤1次,破除板結和土壤龜裂,防止土壤跑風漏墑,促進根系生長。
【化學除草】小麥三葉一心以后,本節氣可以進行化學除草。根據田間雜草優勢種類、發生程度,可選擇適宜除草劑,適時化除。防治豬殃殃、播娘蒿等闊葉雜草,每667米2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40毫升+20%二甲四氯鈉鹽水劑150毫升,兌水25~30千克均勻噴霧。防治野燕麥、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每667米2可用6.9%精唑禾草靈乳油60~70毫升,兌水25~30千克均勻噴霧。對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生田,每667米2可用36%禾草靈乳油150毫升+20%溴苯腈乳油100毫升,兌水25~30千克均勻噴霧。化學除草要嚴格按使用說明操作,防止藥害發生。
五、小雪
【化學除草】參考“立冬”。
【肥水管理】本節氣正是小麥冬前分蘗期,對苗稀的二、三類麥田和早播的脫肥麥田,可趁墑或結合澆水每667米2追施尿素5~10千克,促進小麥冬前分蘗。
【病蟲害防治】每667米2用20%三唑酮乳油200毫升,兌水100千克,澆灌小麥莖基部以防治紋枯病。防治紅蜘蛛、蚜蟲,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
六、大雪
【化學除草】參考“立冬”。
【適時冬灌】本節氣如果麥田墑情不足,要采取冬灌措施。
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氣溫7~8℃時開始,到5℃左右時結束。此時“夜凍日消,冬灌正好”。一般低洼地、黏土地可先灌;沙土地因失墑快,應晚灌。
灌水量不易過大,以能澆透當天滲完為宜;切忌大水漫灌,造成地面積水,結成冰層使麥苗窒息而死。
冬灌后,及時松土,防止龜裂透風,造成傷根死苗。
【合理促控】對于長勢較好的一類麥田,一般不施肥,對苗稀的二、三類苗苗,可667米2追施尿素10~15千克。對667米2群體超過90萬頭的旺長麥田,可采取鎮壓措施,以壓倒壓劈為標準。也可采取化學控旺措施,每667米2用15%多效唑50克兌水40千克均勻噴霧。
【病蟲害防治】參考“小雪”。
七、冬至
【田間管理】無農事活動。
八、小寒
【田間管理】無農事活動。
九、大寒
【田間管理】無農事活動。
十、立春
【肥水管理】本節氣小麥將由越冬狀態轉入返青生長階段。對每667米2群體不足70萬頭的三類苗,要早施返青肥,早澆返青水,促進小麥早發快長,一般每667米2施尿素15~20千克或總含量45%的高氮復混肥25~30千克。對群體超過80萬頭的一、二類壯苗,此節氣不施肥不澆水,但如遇特大干旱年份,也要及時澆水補墑。
【中耕劃鋤】各類麥田都要在本節氣中耕劃鋤,提溫保墑。對生長正常的麥田要淺中耕1~2厘米,對667米2群體超過90萬頭的麥田,要深中耕8~10厘米斷根,以抑制無效分蘗滋生。
【化學除草】對冬前沒有防除雜草的田塊,要抓住小麥返青的有利時機開展化學除草。對于豬殃殃、薺菜、播娘蒿、澤漆、婆婆納、繁縷等闊葉雜草較重的田塊,每667米2可用20%使它隆乳油30~40毫升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5~20克,加入13%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兌水25~30千克均勻噴霧。對于野燕麥、看麥娘、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每667米2可用3%世瑪乳油25~30毫升或6.9%驃馬乳油60~70毫升,兌水25~30千克均勻噴霧。下茬種植花生的田塊,每667米2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毫升加噻苯磺隆20克,兌水25~30千克均勻噴霧。對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生田,每667米2可用36%禾草靈乳油150毫升+20%溴苯腈乳油100毫升,兌水25~30千克均勻噴霧。
特別提示:使用化學除草劑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操作,防止藥害發生。封壟的麥田不宜使用,嚴禁除草劑與殺蟲劑、殺菌劑混合使用,上茬有除草劑藥害的田塊,禁止使用任何除草劑。
十一、雨水
【肥水管理】對此前沒有追施肥的三類苗和群體偏小的二類苗都要在本節氣內及早追肥澆水,一般667米2追施尿素15~20千克。
【中耕劃鋤】參考“立春”。
【化學除草】參考“立春”。
【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紋枯病,兼治小麥全蝕病,挑治麥蚜、麥蜘蛛。
(1)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已成為黃河中下游一帶麥區的重大病害,防治不力,易造成小麥后期出現白穗、死穗,易導致小麥大面積發生倒伏。因此,各類麥田都要在本節氣噴藥防治,7~10天1次,連防2次。每667米2用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0克,或25%丙環唑乳油30~35毫升,兌水50~60千克,噴灑麥株莖基部。注意加大水量,以提高防效。
(2)蚜蟲、麥蜘蛛 當小麥單行33.3厘米有麥圓蜘蛛200頭或麥長腿蜘蛛100頭以上時,每667米2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8~10毫升,兌水40千克噴霧防治。當百株蚜蟲量達到200頭以上時,每667米2可用10%吡蟲啉20克或50%抗蚜威10~15克,兌水35~40千克噴霧防治。
【控制旺長】返青期如果群體過大,一定要及時采取控旺措施。如遇冬季偏暖、雨雪充沛、越冬期群體增加多、返青期667米2群體超過100萬頭的麥田要及時控旺。
(1)鎮壓 可順麥壟腳踩或機具碾壓,以壓倒壓劈為標準。
(2)剔苗 對667米2群體超過130萬頭的田塊可采取剔苗措施。
(3)深中耕斷根 對群體過大的旺長麥田,深中耕10厘米左右耬斷部分根系,抑制小麥旺長。
(4)化學控旺 每667米2用15%多效唑50~75克或壯豐胺30~40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噴灑時要選擇日平均氣溫10℃左右、晴天無風天氣進行。
十二、驚蟄
【肥水管理】對667米2群體80萬~90萬頭的二類苗、脫肥苗、受凍苗,要在本節氣追肥澆水,一般每667米2追施尿素15千克左右。
【病蟲害防治】本節氣小麥處于起身期生長階段,是防治小麥紋枯病的最佳時期,各類麥田都要在本節氣噴藥防治,隔7~10天1次,連噴2次。同時做好蚜蟲、麥蜘蛛的防治工作。防治方法參考“雨水”。
【化學控倒】群體過大的麥田,如果返青期沒有采取控旺措施,本節氣就要進行化學控倒,方法參考“雨水”化學控旺措施。
【中耕劃鋤】參考“立春”。
【預防倒春寒和晚霜凍害】“雨水”過后,氣溫變化大,是寒潮多發期。如果此時氣溫下降到-3℃以下,持續6~7小時,已經拔節的麥苗就會發生凍害。此時一定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來臨前可采取澆水、噴灑防凍藥物(如天豐素、磷酸二氫鉀、胺鮮酯等),預防凍害發生。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采取中耕、施肥、澆水等補救措施,促進小麥生長,將凍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一般莖蘗受凍死亡率在10%~30%的麥田可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667米2追施尿素5~8千克;莖蘗受凍死亡率超過30%的麥田,每667米2追施尿素8~12千克;莖蘗受凍死亡率超過80%的麥田,要及時改種其他作物。
十三、春分
【肥水管理】對于個體健壯、667米2群體在90萬~100萬頭的一類壯苗,可于基部第一節間固定,開始出現兩極分化時(本節氣初候),結合澆水每667米2追施尿素20千克或45%高氮復合肥30~35千克。
對群體偏小的三類苗,可于拔節初期(本節氣),結合澆水追施第二遍肥,每667米2追施尿素8~10千克。
【預防晚霜凍害和倒春寒】預防措施參考“驚蟄”。
【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蚜蟲、紅蜘蛛,防治方法參考“雨水”。
十四、清明
【肥水管理】對于肥力較高、個體健壯、群體偏大的一類麥田,如果拔節初期沒追肥,可于拔節中期(本節氣)每667米2追施尿素10~15千克。
對于地力較薄、葉色較淡的麥田,要結合澆水每667米2補施尿素4~5千克。
根據土壤墑情,本節氣適時澆好小麥孕穗水和抽穗水。
【病蟲害防治】根據小麥白粉病、葉枯病、蚜蟲、紅蜘蛛發生情況,適時開展綜合防治,搞好麥田第一次“一噴三防”。綜合防治方法:每667米2用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40%氧化樂果乳油80毫升+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200克+適量微肥+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
小麥吸漿蟲蛹期防治:本節氣每小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蟲蛹2頭,每667米2可用3%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顆粒劑3千克,拌細土25千克,均勻撒于地表,撒后及時澆水。
十五、谷雨
【澆水】本節氣正是小麥抽穗揚花期,是決定穗粒數的關鍵時期,如遇旱情,應適時澆好小麥抽穗揚花水。對強筋小麥挑旗至開花期澆一次透水,供后期使用,小麥開花后一般不再澆水,尤其不澆麥黃水。
【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赤霉病、白粉病、葉銹病、條銹病、葉枯病、吸漿蟲、穗蚜、麥蜘蛛等。
(1)小麥赤霉病 以預防為主,防治關鍵期是齊穗至始花期。一是小麥抽齊穗后及時噴藥預防;二是在小麥抽穗揚花期,若天氣預報有3天以上連陰雨天氣或陰天有霧天氣,應立即噴藥預防。防治方法:每667米2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50%多菌靈膠懸劑80克,兌水50千克噴霧。如噴后24小時遇雨,應及時補噴。種植高感品種的麥田,應視病情噴藥2~3次。
(2)小麥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葉枯病 必須注意定期調查、動態監測,當開始發病時,及時進行藥劑防治,控制零星病葉和發病中心。對小麥條銹病應堅持發現一點、控制一片,防止其大面積流行。葉銹病防治指標為病葉率10%,白粉病防治指標為病葉率5%,葉枯病防治指標為病葉率15%。防治方法:每667米2可用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40~60克,或25%丙環唑乳油30~35克,或30%戊唑醇懸浮劑10~15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第一次施藥后7天左右再進行第二次施藥,并注意調換施藥品種。
(3)麥蜘蛛 當小麥單行33.3厘米有麥圓蜘蛛200頭或麥長腿蜘蛛100頭以上時,每667米2用1.8%阿維菌素乳油或1.8%蟲螨克乳油8~10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防治。
(4)穗蚜 當百穗蚜蟲達到或超過500頭時,每667米2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5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70毫升,或3%啶蟲脒20毫升,或2.5%輝豐菊酯乳油25毫升,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防治。
(5)小麥吸漿蟲 本節氣內要抓好小麥吸漿蟲成蟲期防治。當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3頭成蟲時,每667米2可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2.5%輝豐菊酯乳油2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也可用80%敵敵畏80~100毫升拌適量麩皮或細土在傍晚均勻撒于田間,熏蒸防治。
【葉面施肥】結合病蟲防治,每667米2加入尿素750克、磷酸二氫鉀200~250克進行葉面補肥。
【大田去雜】小麥齊穗后要及時進行大田去雜,要求去除大麥、燕麥、高低雜穗。
十六、立夏
【澆好灌漿水】在小麥籽粒灌漿高峰期來臨之前(本節氣二候前后)出現旱情,要及時澆灌漿水。
【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對象是白粉病、葉銹病、葉枯病、穗蚜,防治方法參考“谷雨”。
【葉面噴肥】參考“谷雨”。
十七、小滿
【澆水】本節氣一般麥田不再澆水,但如果旱情嚴重,沙土地、兩合土地麥田也應及時澆水,要小水澆勻,防止大水漫灌或在大風或有雨天氣澆麥。
【大田去雜】小麥田要進行第二次去雜,要求優質麥田保純98%,種子田保純100%。
【適時收獲】人工收割可在蠟熱后期進行,機械收獲可在完熟期進行。
十八、芒種
【收獲】本節氣收獲結束,晾曬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