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綠豆
下面按節氣介紹綠豆種植管理方法與注意事項。
一、芒種
黃河中下游一帶綠豆栽培多為夏播露地栽培,一年一茬。
【土壤準備】綠豆出苗時子葉頂土能力較弱。在播種時應精細整地,疏松土壤,蓄水保墑、保肥,消滅雜草,以保證出苗整齊。
夏播綠豆多在麥后復播,收麥前要適當灌水,麥收后及早整地,淺犁細耙,疏松土壤,清除根茬和雜草,掩埋底肥。對于鐵茬播種的地塊也應耙后播種。
【種子處理】黃河中下游一帶綠豆主要品種有中綠1號、中綠2號、豫綠2號、豫綠4號等。播種前進行種子晾曬和清選。有條件的地區可用根瘤菌、增產菌拌種,或進行種子包衣。
【適期播種】夏播在本節氣開始進行。
【播種方法】綠豆的播種方法有條播、穴播和撒播。單作以條播為主,間作、套種和零星種植多是穴播,荒沙地或作綠肥以撒播較多。
【播種量】根據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和土壤肥力,因地制宜。一般條播每667米21.5~2.0千克、撒播4~5千克,間作套種根據綠豆實際種植面積而定。播深以3~4厘米為宜。
【種植密度】一般每667米2株數為早熟直立型品種0.8萬~1.5萬株、半蔓生型品種0.7萬~1.2萬株、晚熟蔓生型品種0.6萬~1.0萬株。而肥地塊每667米2留苗0.8萬~1.2萬株,中肥地塊1.3萬~1.5萬株,瘠薄地塊1.5萬~1.8萬株。行距40~50厘米,株距10~20厘米。
【病蟲害防治】防治根腐病等,按種子質量的0.3%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
防治小地老虎:用糖醋液或黑光燈誘殺成蟲;或將泡桐樹葉用水浸濕后,每667米2撒放70~80片葉子,第二天捉拿捕殺;也可在播種前將新鮮菜葉在90%敵百蟲晶體400倍液中浸泡10分鐘,傍晚放入田間誘殺。
二、夏至
【合理施肥】夏播綠豆如底肥不足,每667米2可用2~5千克尿素或5千克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作種肥或追肥。間套種田一般應每667米2比單作地塊多施碳酸銨15千克、過磷酸鈣10千克。
在地力較差、不施基肥和種肥的瘠薄地,于綠豆第一片復葉展開后(本節氣),結合中耕每667米2追施尿素3千克或碳酸銨5千克、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8千克。
【鎮壓】對播種時墑情較差、坷垃較多、土壤沙性較大的地塊,要及時鎮壓,以減少土壤空隙,增加表層水分,促進種子早出苗、出全苗、根系生長良好。
【間苗定苗】為使幼苗分布均勻,個體發育良好,應在第一片復葉展開后間苗,在第二片復葉展開后定苗。按既定的密度要求,去弱苗、病苗、小苗、雜苗,留壯苗、大苗,實行單株留苗。
【中耕除草】綠豆夏季播種,生長初期易生雜草。另外,播后遇雨易造成地面板結,影響幼苗生長。一般在綠豆開花封壟前應中耕2~3次,即在第一片復葉展開后結合間苗進行第一次淺鋤。
【病蟲害防治】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1000~2000倍液等噴霧。
三、小暑
【肥水管理】在中等肥力地塊,于第四片復葉展開(即本節氣)前后,結合培土每667米2施尿素5千克或過磷酸鈣20~25千克、尿素2.5~5千克。結合施肥進行灌水。
根據綠豆生長情況,全生育期可噴肥2~3次。一般第一次噴肥在現蕾期(本節氣),每667米2可用磷酸二氫鉀0.2千克、尿素1千克,兌水50千克噴施;如在分枝期已追施氮肥,在第一次噴肥時則不加尿素。
【中耕除草】在第二片復葉展開后(本節氣),結合定苗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排澇】生長后期遇澇,根系及植株生長不良,出現早衰,花莢脫落,產量下降。地面積水2~3天,會導致植株死亡。采用深溝高畦溝廂種植,是綠豆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
【病蟲害防治】防治病毒病、葉斑病、白粉病、蚜蟲、綠盲蝽、朱砂葉螨、豆莢螟、綠豆根結線蟲病等,可用50%多菌靈或80%代森鋅400倍液,每隔7~10天噴藥1次;或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15%粉銹寧2000倍液、80%敵敵畏600~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等,連續噴灑2~3次,能有效控制病蟲危害。
四、大暑
【田間管理】參考“小暑”。
【病蟲害防治】參考“小暑”。
五、立秋
【施肥】第二次噴肥在第一批莢采摘后進行,具體方法參考“小暑”。
【病蟲害防治】參考“小暑”。
【收獲與貯藏】 綠豆有分期開花、成熟和第一批莢采摘后繼續開花、結莢的習性,農家品種有炸莢落粒現象,應適時收摘。一般植株上有60%~70%的莢成熟后,開始采摘,以后每隔6~8天收摘一次效果最好。收下的綠豆莢應及時晾曬、脫粒、清選種子,并熏蒸后入庫。
六、處暑
【施肥】第三次噴肥在第二批莢采摘后進行。在第三次噴肥時,每667米2可用硼砂400克+尿素150克,兌水50千克。噴肥在晴天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后進行,亦可與藥液同時噴灑。
【收獲與貯藏】參考“立秋”。
七、白露
【收獲與貯藏】參考“立秋”,本節氣采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