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的研究與利用
- 趙強 王庭璞 索有瑞
- 4332字
- 2020-01-22 10:14:09
4.9 地方習用藥材紅茂草規范化種植標準操作規程
課題組對紅茂草的藥物資源和規范化種植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SOP)規范化種植生產的技術要求,對紅茂草生產加工、包裝、貯運、質檢、材料歸檔等各環節等進行規范化研究,并制定了標準操作規程。
4.9.1 規程適應范圍
該規程按《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2002年,GAP)的綜合技術要求,對紅茂草生產中的選地、種子采收處理、播種育苗、山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加工、質檢、包裝、貯運、材料歸檔等全過程各個環節作了規范化研究,并制定該規程。
該規程適用于我國紅茂草分布的主要地區,如青海、甘肅、陜西等。紅茂草對氣候適應性較強,分布較廣,生產基地選擇范圍較寬,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
4.9.2 引用標準
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9137—88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標準;GB 5084—19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藥管理條例》(國務院2001年第326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中藥大辭典》;《甘肅中草藥手冊(第一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2002年);GB 9687—1988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4.9.3 定義
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指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SOP(Standlard Operation Practice)指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
4.9.4 栽培的適宜條件
(1)紅茂草的生長條件
紅茂草生于海拔600~1300m的丘陵、草坡、路邊、農田埂等處;具耐旱、耐瘩薄等生活習性;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肅、陜西、河南、山西、四川、石南、西藏等省區。野生紅茂草主要生長在北山、陽坡、路邊、地埂、山崖壁等處,尤其主要分布在生長條件較差的路邊、地埂、山崖壁等處,表明紅茂草對生態條件,如土壤、氣候等要求不嚴,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其適應性強,是一種喜溫暖半干旱氣候、耐旱、耐寒、耐瘩、抗病的植物,能大范圍廣泛種植。
(2)環境質量
土壤環境達到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二級以上標準;灌溉水達到國家農山灌溉水質GB 5084—1992二級以上標準;環境空氣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GB 3095—1996二級以上標準。
4.9.5 品種
《中藥大辭典》和《甘肅中草藥手冊(第一冊)》中,紅茂草學名禿瘡花,雙子葉植物,屬罌粟科禿瘡花屬植物,俗稱禿子花、禿瘡花,又稱勒馬回。紅茂草是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全草含淡黃色汁液。每英含種子246~356粒,種子卵形至腎形,長0.7~0.8mm,寬約0.5mm,黑色,具粗網紋。千粒重0.246g。根為肉質直根,長22~37cm。
4.9.6 紅茂草種子
(1)種子的質量要求
種子飽滿、均勻、黑色,儲運時間不超過1個月;千粒重不小于0.246g,飽滿粒不低于85%,生活力不低于85%,發芽率不低于75%,凈度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1%。
(2)種子的采集加工
紅茂草種子是陸續成熟,成熟期較長,要視莢果變為黃褐色時及時收集,以免破裂造成浪費。紅茂草的花期長,從5月上旬~6月中旬這一時期要不斷完成“開花—結英—成熟”過程。種子成熟度極不一致,而且種莢成熟后極易開裂(一般在種子成熟后3~4d開裂),必須及時人工采摘種子。以種莢開裂率達到50%~60%時開始采收。收集之后晾干,捆扎成束,置通風處晾3~5d,及時脫粒(晾放時間過長會降低發芽率)。
種子凈選:凈選是為了去掉種子中的批粒、雜草種子、病蟲粒、破損粒以及其他雜質,使種子純凈,萌發整齊。紅茂草由于種子細小,常用篩選的方法進行凈選。即選擇篩孔大小適宜的篩子,將雜質和不合格的種子篩除;再用簸箕將種子陣陣拋起去除雜物、癟粒等。選通風冷涼的場所保存凈選后的種子各用??墒褂觅A藏不超過1年的干燥種子。
4.9.7 栽培技術要點
(1)種植地選擇
紅茂草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土質疏松的緩坡地起畦。紅茂草為喜陽、耐旱、耐寒、耐瘩的植物,整個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因此種植地只要向陽,大氣、土壤、水質符合生產綠色農產品環境規定的要求即可選用。為了減少與農田爭地的矛盾,并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最好選擇山荒地和可進行間種的果園進行種植,如蘋果園、杏園或桃園均可。
(2)整地
紅茂草種植用地種前1個月要把土地整好,清除雜物,并暴曬20~30d。在播種前進行二犁一耙,耕作深度以25~30cm為宜。耕翻過程中將農家肥按照10000kg/hm2撒施于土壤內,作為種植用底肥。紅茂草種子成熟度差異較大,出苗期較長,且早期生長緩慢,因此,整地要精細,前茬雜草較多的土地要將雜草徹底除盡,以利出苗和后期的生長與管理及越冬。
(3)種植方式
紅茂草種子生活力變化較大,播種前最好進行種子萌發實驗,以便確定合理的播種量。紅茂草春夏秋季均可播種,但以夏季6~7月播種的出苗率高,生長健壯整齊。種子播種量以2250~3000g/hm2時為宜;發芽率低的種子應適當增加播種量。紅茂草蓮座葉呈圓盤狀生長,莖葉茂盛,單株占地面積較大,適宜人工撒播。播種深度0.5~1.5cm。由于紅茂草種子較小,播種時最好與干凈的細河砂以1∶10混合拌種。播種后用耙耱平整,使播種深度1cm左右。播后應及時保墑,同時要確保周邊排水暢通,防止雨量過大時造成積水。
為了提高種子萌發率,播種后可用干麥草、稻草等植物殘稈覆蓋,厚1~2cm。保持土壤濕潤疏松和減少水分蒸發,有利于種苗生長和減少雜草滋生。待齊苗后分2~3次揭去麥草。若土壤濕度適宜,則種子播后7~10d即可見到出苗。
(4)田間管理
①除草
紅茂草苗期生長緩慢,控制和消滅苗期雜草是田間管理十分關鍵的一項工作。出苗后1~2月內須拔草2~3次,以免雜草生長過旺而抑制紅茂草的生長。
②追肥
紅茂草對土壤養分利用能力較強。在8~9月份和4~5月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紅茂草生長速度較快,但為了獲得高的產量和質量,這一階段可噴施2~3次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等,以改價藥草的品質和提高產量。
③病蟲害防治
危害紅茂草的病蟲害極少,病害尚未發現;已發現的蟲害有蚜蟲、蠐螬等。但這些害蟲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無需專門噴藥防治。但若蚜蟲的蟲口密度大時,可使用10%吡蟲琳可濕性粉劑稀釋3000~4000倍或48%樂斯本乳油稀釋1500~2000倍噴灑防治。
④越冬管理
每年的12月份以后,紅茂草地上部分逐漸干枯,植株以宿根進入休眠期,至次年3月份返青之前無需特殊管理。
(5)第2年管理
①間苗
紅茂草一般于每年3月底開始返青進入第2次生長階段,返青后生長密度較大區域需要進行間苗,按株距5cm間苗,缺苗地段可移栽補苗。紅茂草種植密度宜稀不宜密,栽培密度以10株/m2左右為宜,即種植株數為105株/hm2時左右栽培密度過大,植株由于光合面積不夠則表現生長細弱,產量和質量反而下降。因此田間密度應控制在105株/hm2時以內為宜。
②追肥
生長鼎盛期(3月中旬~4月中旬)是紅茂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步進行的時期,該階段的生長量較大,故需肥也較第1年多??蓢娛舛?.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植物營養液等葉面肥2~3次。也可用磷酸二銨通過地面撒施的方式進行地面追肥,進一步促進紅茂草的生長,以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生物生長量,提高藥材產量和質量。盛花期和結實期噴施1~2次濃度0.2%的硼酸溶液,以促進結實,提高種子產量。
③病蟲防治
病蟲草害防治參照第1年。
④其他管理
其他管理事項參照第1年。進行藥用加工的植株,植株開始開花時均可采收。生長第2年3月下旬以后紅茂草開始陸續開花,為使藥材生長量大、質量好,應待植株至盛花期,即4~5月采收藥材。
4.9.8 采收和加工
(1)藥材采收
收獲時期應選擇單位面積內生物活性物質產量最高的時期。紅茂草作為藥用材料最適宜的收獲時期是在盛花期,即每年的4月份,此時收獲的生物堿等活性物質產量高。一般以二年生紅茂草藥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播種后第2年春季采收。采收必須掌握好時機,注意花的發育程度,一般以花英開裂達到50%時采收為宜,即4~5月份時最好。如在盛花期之前或之后采收,干燥率低,生物堿含量低,品質下降。應選擇天晴露水剛干時集中或人工直接拔出采收,抖凈泥土后揀出藥材,裝置運輸。
(2)初加工
在藥材產地就近建立干燥、通風、遮光、清潔無污染的水泥場地作為初加工場地。挖出的藥材運到初加工場地后先去土,全草入藥。然后用水噴淋沖洗,洗凈表面泥土。攤開晾曬,井及時干燥。藥材絕不可浸泡在水中,以免損失有效成分。在半遮光條件下散開晾至完全干燥。然后按藥材質量分級標準分類即可包裝。
4.9.9 質量標準及檢測
(1)性狀
符合《中藥大辭典》和《甘肅中草藥手冊(第一冊)》紅茂草項下的規定。
(2)鑒別
①顯微鑒別
應符合《中藥大辭典》和《甘肅中草藥手冊(第一冊)》紅茂草項下的規定。
②紅外線掃描、紫外檢測和薄層分析法鑒別
按《中藥大辭典》紅茂草項下檢驗,應含有紅茂草生物堿。
(3)水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附錄Ⅸ H水分測定法(甲苯法),干燥品水分不得超過16.0%。
(4)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附錄Ⅸ K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總灰分不得超過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1.0%。
(5)重金屬殘留量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Ⅸ B鎘(Cd)、銅(Cu)、鉛(Pb)、汞(Hg)、砷(As)測定法,殘留量均不超出外經貿部《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標準》規定的限量。重金屬總量限量為不超過20mg/kg;分別為鉛(Pb)≤5.0mg/kg,鎘(Cd)≤0.3mg/kg,汞(Hg)≤0.2mg/kg,銅(Cu)≤20.0mg/kg,砷(As)≤2.0mg/kg。
(6)有機氯農藥殘留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附錄Ⅸ Q有機氯類農藥殘留量檢查法測定,不得檢出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五氯硝基苯(PCNB)、艾氏劑(Al-drin)。
(7)含量測定
按照紅外線掃描、紫外檢測和薄層分析法測定紅茂草含量,按干燥品計算,紅茂草以生物堿,不得少于3%。
4.9.10 包裝運輸及貯藏
(1)包裝
選擇不易破、干燥、無異味的材料制成包裝,包裝要牢固、密封、防潮,確保藥材在運輸、貯藏、使用過程中的質量。包裝上應注明品名、規格、質量、產地、批號、包裝日期、生產單位,附有質量合格標志。
(2)運輸
必須選擇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的運輸工具,運輸中應防曝曬、防雨、防潮、防污染、防損壞,嚴禁與可能污染其品質的貨物混裝運輸。
(3)貯藏
專用倉庫需選擇通風、干燥、清潔、陰涼、無異味、無污染的地方,遠離有毒的物品,徹底滅蟲,有防鼠防畜禽的措施,防止霉變、腐爛和蟲蛀。
4.9.11 人員和設備
(1)人員
負責紅茂草規范化種植工作的管理人員要有能力履行賦予的職責且有豐富的經驗、具有大專以上相關學歷的專業人才。生產人員應具有從事中藥或農業生產技術,或者通過培訓能夠掌握藥材栽培管理技術。
(2)設備
根據生產需要應配齊所有的種植操作設備。
4.9.12 文件管理
(1)文件
包括一切涉及紅茂草藥材生產、質量管理的書面材料和實施中的過程資料,包括藥材品種、各種計劃、實施方案、技術操作規程、育苗、土壤及水分、田間管理資料、物候變化資料、產量及質量資料、實驗記錄、操作記錄、工作及技術分析報告等。
(2)管理
分類歸檔保存全部的文件資料。要求由責任心強且能勝任該項工作的記錄員專門記錄,由具有掌握檔案分類和保管基本知識的檔案保管員專門負責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