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的研究與利用
- 趙強 王庭璞 索有瑞
- 835字
- 2020-01-22 10:13:46
序
中藥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瑰寶,從中草藥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獨特功能和生物活性,其中許多有效成分是疾病防治、強身健體的物質基礎,是藥物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國西北地區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而多樣的藥用植物資源,生長在青海東南部、甘肅東南部及陜西西南部的特色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 fedde, DLF],就是其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全草富含紫堇堿、異紫堇堿和異紫堇啡堿等多種異喹啉類生物堿,民間多用于治療開放性淋巴結核和各類創傷性炎癥,具有抗菌、抗癌、抗病毒、抗溶血和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保護心肌和修復肝損傷、提高免疫細胞活性和細胞因子分泌、促進創傷和炎癥愈合等作用,尤其對各種結核病及炎癥有顯著療效。
紅茂草藥物的研究起于20世紀80年代,陜西省中醫研究所李鎮、暢行若等首次對其提取物進行了分離鑒定,其后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于20世紀90年代,從紅茂草制劑中檢測出原阿片堿和異紫堇啡堿。近十年來,隨著人員的流動和學術的交流,化學分析及生化檢測技術的發展,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天水師范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蘭州大學、甘肅省中醫學院、蘭州理工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等單位從不同的學科方向對紅茂草進行了廣泛研究。尤其是《西北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的研究與利用》一書的付梓,將會為紅茂草藥物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和利用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在天然藥物領域研究的同行,我很榮幸率先目睹了國內首部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研究與利用方面的著作,樂為序并賀之。該書是在他們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研究進展,對紅茂草藥物研究進行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闡述,并提出了今后該藥物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的前景和思路。相信該書的出版不僅能在紅茂草資源進行分離純化提取其有效成分,研究其分子結構功能和藥理作用等方面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還可為我國天然藥物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借鑒參考和科學依據,使祖國傳統中醫藥在人類疾病防治治療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