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的研究與利用
- 趙強 王庭璞 索有瑞
- 2041字
- 2020-01-22 10:14:03
4.4 紅茂草種子萌發及組織培養最佳條件初探
4.4.1 材料與方法
(1)材料
①藥材
采自人工種植和野生的一年或兩年生紅茂草,分別采集根、莖、葉柄和花苞部位。
②儀器與試劑
ZHJH-2112B超凈工作臺(上海智城分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生化培養箱;SZ-93自動雙重純水蒸餾器(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DDS-307A電導率儀(上海精科)。
瓊脂(華美生物工程公司);α-萘乙酸(NAA)(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6-芐基氨基嘌呤(6BA)(上海伯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D(上?;瘜W試劑總廠);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試劑。
(2)方法
①紅茂草種子萌發實驗
選擇當年收獲的紅茂草飽滿種子100粒,將其浸泡48h。溶脹后,用無菌水沖洗4次,0.1%的赤霉素處理3min,再用無菌水沖洗5~6次,置于不同基質石英砂和蛭石中25℃進行種子萌發實驗,每組重復四次。同樣種子置于培養皿中25℃培養作為對照。
②紅茂草愈傷組織的誘導
a.外植體的初次培養 將適中大小的葉片(花苞、花柄、莖、根),用自來水沖洗1~2min后,無菌水沖洗4~6次,70%的酒精處理20~30s,無菌水沖洗4次,0.1%的升汞處理5min,無菌水處理6次,后接種在MS培養基中,每瓶接種5個,于每天光照12h的生化培養箱中(24+1)℃培養。
b.外植體和培養基的選擇 利用紅茂草不同的外植體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出現的數量和質量有很大差異。相同的外植體在不同的培養基上培養,出現的狀況亦不盡相同。本實驗選用三種培養基,分別為MS、B5、SH,其中pH值控制在5.7~5.9,蔗糖濃度為2.5%,瓊脂濃度為3.2‰~4‰。
c.激素的選擇 植物愈傷組織的形成與激素的種類和濃度有很大的關系,選擇適宜誘導紅茂草愈傷組織形成的激素和最佳濃度是實驗的關鍵。實驗選用組織培養常用的激素2,4-D和6-BA+NAA,2,4-D濃度設定為0.5mg/L、1.0mg/L、2.0mg/L、3.0mg/L;6-BA+NAA濃度設定為(0.5+0.2)mg/L、(1.0+0.2)mg/L、(0.2+0.5)mg/L、(0.2+1.0)mg/L。每個實驗組重復四次。
③紅茂草愈傷組織的培養
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為50μmol/(m2·s),光照時間16h/d。在此條件下培養12d后,觀察并統計各培養基中不同外植體的誘導情況。
采用SPSS 17.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以最小顯著差數法(LSD)評價差異的顯著性。
4.4.2 結果及分析
(1)紅茂草種子萌發最佳基質
在不同的基質中,紅茂草種子萌發的態勢有很大差別,結果以百分率表示,見表4-7。對其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8所示。
表4-7 不同基質中紅茂草種子萌芽率

表4-8 不同基質種子萌發率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4-9結果顯示,三種基質對紅茂草種子萌芽率的差異都達到極顯著差異,其中,石英砂作為基質時,紅茂草種子的萌發率最好,而蛭石作為基質時,萌發率最低。
表4-9 不同基質對種子萌發率的顯著性比較(LSD法)

(2)紅茂草愈傷組織誘導與培養
①不同外植體和培養基的選擇
對紅茂草不同外植體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在培養3~12d后,結果如表4-10及圖4-6~圖4-9所示。
表4-10 不同外植體愈傷組織的長勢情況


圖4-6 雌蕊愈傷組織

圖4-7 兩年生葉片愈傷組織

圖4-8 褐化雌蕊愈傷組織

圖4-9 褐化葉片愈傷組織
由圖4-6~圖4-9可以看出,選用紅茂草的外植體誘導愈傷組織時,最好選擇兩年生的葉片或雌蕊來進行組織培養。
在幾種培養基中,愈傷組織在MS培養基上的誘導率最高,其次是B5培養基,SH培養基上的誘導率最差,但MS培養基在其生長過程中有明顯的褐化現象,而SH培養基未出現明顯的褐化。綜合愈傷組織誘導率及其生長狀況,選用MS培養基作為誘導紅茂草愈傷組織形成的培養基,B5培養基可作為繼代培養的培養基。
②不同激素與不同濃度的選擇
植物激素的種類,濃度與比例對誘導植物器官分化起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利用兩組激素組合2,4-D和6-BA+NAA對紅茂草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結果見表4-11。對其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12。
表4-11 不同激素不同濃度愈傷組織統計

表4-12 不同激素不同濃度愈傷組織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F>0.01,P<0.01,表明不同濃度的不同激素之間有極顯著的差異,對此差異進行多重比較,如表4-13所示。
表4-13 不同激素不同濃度對愈傷組織的顯著性比較(LSD法)

注:不同字母表示不同顯著性差異程度。
由多重比較可知,2,4-D 1.0與2,4-D 3.0mg/L和6-BA 1.0mg/L+NAA 0.2mg/L之間的差異達到極顯著的程度,與2,4-D 0.5mg/L,2,4-D 2.0mg/L,6-BA 0.2mg/L+NAA 1.0mg/L之間達到顯著差異。實驗中,2,4-D 1.0mg/L實驗組形成愈傷組織所用時間較其他組短。故考慮綜合因素,在誘導紅茂草形成愈傷組織時,利用激素2,4-D濃度為1.0mg/L的效果最好。
4.4.3 結論
從罌粟科植物中提取生物堿等有效成分在醫學上已受到廣泛關注,而罌粟科植物中紅茂草的藥用價值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目前紅茂草作為藥材仍處于采集野生資源的狀態,極不利于大規模開發利用,而且對生態環境破壞較大。
本實驗結果表明,在室內人工控制條件下,紅茂草種子在石英砂基質中萌發效果好,雌蕊和兩年生的葉片是誘導愈傷組織形成的最佳外植體,選用紅茂草花苞和兩年生的葉片誘導形成愈傷組織,培養基MS+2,4-D(1.0mg/L)是最適合紅茂草愈傷組織的培養條件。在此條件下,誘導率最高,可達80%,且培養效果最好。紅茂草作為藥用種苗,通過植物組織或器官的離體培養和形態發生,可實現藥用種苗的大量快速繁殖。為保證紅茂草作為藥材的質量和產量,以植物激素誘導紅茂草產生愈傷組織,為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實踐提供相關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