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紅茂草人工馴化及種植栽培

4.1 紅茂草植物學和生物學特性初步研究

4.1.1 材料與方法

(1)材料

采樣地點:海拔1100~1500m、年平均氣溫8.5~10.8℃、年極端最低溫度-19.2℃、年日照時數2300h、年降水量500~600mm、土壤為壤土和砂壤土的野生紅茂草(其地形多為坡地、溝壑及山梁,適于紅茂草生長)和生物園規范化種植的紅茂草。

(2)方法

①紅茂草植物學特征觀察

2009~2012年定期調查記錄野生和規范化種植紅茂草的植物特征。

②紅茂草生物學特性調查

采用目測法和定株法對紅茂草在野外生長和人工種植條件下的出苗期、休眠期、返青期、分枝期、抽薹期、現蕾期、開花期、結莢期、成熟期、枯死期、生長天數、生育天數等物候期進行觀察記載。

③紅茂草生長環境調查

對項目實施區不同生態環境下的紅茂草分布與生長情況于春秋兩季進行調查記錄。

4.1.2 結果與分析

(1)紅茂草植物學特征

紅茂草,學名禿瘡花,雙子葉植物,屬罌粟科,禿瘡花屬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植物體含淡黃色汁液,莖2~5條,高約25~30cm,植株莖呈圓柱形,扭曲,直徑0.2~0.6cm,全體含淡黃色液汁。根圓柱形,莖叢生,被長毛。基生葉簇生,基生葉呈蓮座狀生于根頭,具柄,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后呈狹長橢圓形,葉長達18cm;葉片輪廓披針形,長達8~15cm,寬達1.5~5cm,下面有白粉,羽狀全裂或深裂,裂片具缺刻或淺裂,2回裂片疏生小牙齒;莖生葉小、卵形,無柄,羽狀全裂,葉呈次綠色,背面疏生柔毛?;ǔ赛S色,花萼外被柔毛;雄蕊多數,胚珠多數,直徑約3cm,呈聚傘花序式排列,花柄無苞片;萼片2枚,卵形;花瓣4。蒴果長圓柱形,長約5~8cm,成熟時由頂向基部裂為2瓣,種子多數,卵形,斑點,無小凹穴和凸起,氣微,味微苦?;ㄆ?~5月,果期6~7月。

紅茂草莖橫切面 表皮層1列細胞,外具微齒;被非腺毛,由4~25個細胞組成,基部多排成2~3列,呈多邊形,中部以上排成單列,呈長方形。下皮細胞1列,壁略增厚。皮層外側2~4列細胞薄壁,內側數列壁厚。維管束15~27束呈輻射狀排列。具韌皮纖維群,韌皮部狹小。木質部呈三角狀,導管均勻散在。中央為寬廣髓,部分細胞具壁孔。葉表面觀:上、下表皮均有氣孔,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3~6個。上表皮細胞垂軸壁平直或較平直,呈多邊形。下表皮細胞垂軸壁成波浪狀,不規則形,有非腺毛。

與苣葉秀瘡花比較相近,主要區別在于莖之上段具多數叢生的枝,莖葉基部狹窄成楔形,萼片表面密被柔毛,子房的柱頭為小型,全部裂,蒴果較短,長僅4~5cm。因其盛花期蒴果成熟后,植株莖端呈暗紅色,甘陜地區稱其為紅茂草。

(2)紅茂草生物學特性

紅茂草是兩年生草本植物,播種當年一般不能開花結果,以營養生長為主,第二年可完成所有生長發育階段。每一世代的生長過程可分為營養生長時期和生殖生長時期。每一時期依器官發生過程又可分為若干分期。在自然野生狀態下,紅茂草發芽期一般在是6、7月份,子葉露出土面一周后進入幼苗期,幼苗開始長出第二葉環葉后進入蓮座期,從8月份至11月份在生長錐上陸續發生葉原基,依次長出第二、第三……第二十層葉環的葉子。進入12月份以后基生葉逐漸干枯,但頂生葉仍有緩慢的生長,進入12月中旬后植株地上部全部枯死,植株以宿存根進入休眠期。經過休眠的植株來年2月底3月初開始生長,頂生混合芽抽生新葉,先發出第一環(層)葉,接著發出第二環、第三環并露出花序,花薹開始伸長而進入抽薹期,4月初植株開始開花進入開花期,全株的花先后開放。同時花枝生長迅速,在第一次分枝上的莖生葉的葉腋里發生第二次分枝,第三次分枝。開花后一月左右種子成熟,果莢開裂,植株開始干枯死亡。完成了一個生命周期。土壤溫度適宜時,自然落地的種子又萌進入第二個生命周期。

2011年全年對人工種植紅茂草的物候期和生長發育動態進行了系統調查,其結果如表4-1和表4-2所示。

表4-1 紅茂草物候期觀察結果

表4-2 紅茂草生長動態觀察結果

可知紅茂草發芽期一般在是6~8月份,休眠期在12月中下旬,當年營養生長期可長達5個月。返青期為3月上旬,抽薹開花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盛花期為4月中旬至5月初,末花期為5月中旬,結莢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種子成熟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枯死期為11月中下旬。休眠以后的植株以生殖生長為主,生育期為3~4個月。即紅茂草完成一個生命周期需10~11個月。

可知紅茂草一生生長最快的時期是播種當年的9~10月份和來年4月份。在進入休眠以前,均能生長,表現出很強的抗寒能力。

(3)紅茂草的生態環境條件

調查顯示,野生紅茂草主要生長在山北、陽坡、路邊、地埂、山崖壁等處。在我們調查的區域內均有分布,而且主要分布在生境較差的路邊、地埂、山崖壁等處。這表明紅茂草對生態條件,如土壤、氣候等要求不嚴;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其適應范圍非常廣泛。是一種喜溫暖半干旱氣候、耐旱、耐寒、耐貧瘠、抗病的植物。

4.1.3 結論

本研究針對野生藥用資源紅茂草植物學和生物學特性,于春秋兩季對項目實施區不同生態環境下的紅茂草分布與生長情況進行調查記錄。發現紅茂草的適應性很強,對生態條件,如土壤、氣候等要求不嚴,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其適生范圍較廣。是一種喜溫暖半干旱氣候、耐旱、耐寒、耐瘠、抗病的植物。紅茂草播種當年,一般不能開花結果,主要以營養生長為主,第二年完成所有生長發育階段。一般3月開始返青,4月分枝現蕾,5月開花結莢,開花后1個月種子成熟,11月枯死,生育期90天左右,生長期長約220天。紅茂草對生長條件要求相對不苛刻,易于在甘肅省隴東南地區推廣種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潭县| 台湾省| 嘉鱼县| 丹江口市| 静海县| 尉氏县| 云浮市| 陆丰市| 楚雄市| 乌什县| 平谷区| 阿拉善左旗| 德令哈市| 泰宁县| 临安市| 喀喇沁旗| 分宜县| 黔南| 长治市| 临猗县| 青龙| 会宁县| 申扎县| 元谋县| 霞浦县| 陵川县| 什邡市| 临澧县| 浑源县| 洪江市| 嘉黎县| 涿州市| 乌拉特中旗| 余庆县| 安泽县| 连城县| 安康市| 东台市| 巴中市| 安国市|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