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肉鴿場規劃與建設
經驗之一:肉鴿場選址應該考慮的問題
場址的選擇、建筑的布局、肉鴿舍的設計和設備的選用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規模化肉鴿養殖場工作效率的高低,經濟效益的好壞,甚至養殖的成敗。肉鴿場選址要根據肉鴿的生物學特性,符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充分考慮肉鴿養殖場的周邊環境、飼料條件和飼養管理制度等綜合考慮,確定適宜的場址。
一、地勢地形要求
肉鴿場應選擇高燥、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陽背風的地方,地形開闊、整齊和緊湊,不過于狹長和邊角過多(圖1-1);可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如林帶、山嶺、河川、溝河等)作為場界和天然屏障。不能選擇低洼潮濕的場地,建筑用地要遠離沼澤地區。要背風向陽,避開產生空氣渦流的山坳和谷地,以保持場區小氣候狀況能夠相對穩定,減少冬春風雪的侵襲,特別是避開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長形谷地。鴿舍地面要平坦而稍有坡度,坡度以10%以下為宜,以便排水,防止積水和泥濘。

圖1-1 肉鴿場
鴿場的土壤應該是透氣性強、毛細管作用弱、吸濕性和導熱性小、質地均勻、抗壓性強的土壤,以沙質土壤最適合,以便雨水迅速下滲。愈是貧瘠的沙性土地,愈適于建造鴿舍。如果找不到貧瘠的沙土地,至少要找排水良好,暴雨后不積水的土地,以保證在多雨季節不會出現潮濕和泥濘。因為鴿場的良好環境之一就是應保持鴿舍內外充分干燥。
二、水源要求
水源及水質應作為肉鴿養殖場場址選擇優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水量不足將直接限制肉鴿生產,而水質差,達不到應有的衛生標準,同樣也是肉鴿生產的一大隱患。
水源應符合下列要求:鴿的飲水量很大,尤其在夏天,在氣溫 28℃以上時,1只成年鴿24小時的飲水量為150~250毫升。所以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都要保證鴿場有充足的水量,水質要求良好,沒有受到病原菌和“三廢”的污染,最好使用自來水,這直接關系到鴿的健康與生產性能。一是水量要充足,既要能滿足鴿場內的人、鴿用水,還要能滿足其他生產、生活用水。二是水質要求良好、不經處理即能符合飲用標準的水最為理想。生產和生活用水應清潔無異味,不含過多的雜質、細菌和寄生蟲,不含腐敗有毒物質,礦物質含量不應過多或不足。此外,在選擇時要調查當地是否因水質而出現過某些地方性疾病等。三是水源要便于保護,以保證水源經常處于清潔狀態,不受周圍環境的污染。四是要求取用方便,設備投資少,處理技術簡便易行。
生產無公害肉鴿產品的肉鴿場,水質要符合NY 5027-2008《無公害食品 畜禽飲用水水質》的要求。
三、社會聯系要求
社會聯系是指鴿場與周圍社會的關系,如相互間的環境影響、交通運輸、電力供應、信息交流、防疫條件等。鴿場場址的選擇,必須遵循社會公共衛生準則,使鴿場不致成為周圍社會的污染源,同時也要注意不受周圍環境的污染。因此,鴿場的位置應選在居民點的下風處,地勢低于居民區,但要避開居民點污水排出口,更不要選在化工廠、屠宰場、制革廠等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企業的下風處或附近。鴿場與居民點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500米以上,與其他禽場的距離應在1公里以上。鴿屬于比較活躍的神經類型,易受驚嚇而引起騷動,對突然的聲音、影像、光線、動作等變化易受驚擾,故在場地選擇、環境規劃時要注意避免應激因素。不宜建在人煙密集和繁華地帶,而應選擇相對隔離的地方,有天然屏障(如河塘、山坡等)作隔離則更好。
鴿場要求交通便利,便于飼料和鴿子運輸,但為了防疫衛生及減少噪聲,肉鴿場離主要公路的距離至少要在500米以上,同時修建專用道路與主要公路相連。選擇場址時,還應重視供電條件,必須具備可靠的電力供應,最好應靠近輸電線路,以盡量縮短新線敷設距離,同時要求電力安裝方便及電力能保證24小時供應,必要時自備發電機來保證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