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之七:冬季巧用塑料暖棚育肥肉牛
采用塑料暖棚養肉牛,可以有效地解決在寒冷的冬季和早春,環境溫度低,影響肉牛生長的問題。據有關資料介紹,塑料暖棚利用陽光熱能和牛自身體溫散發的熱量提高舍內溫度,舍內溫度比一般普通牛舍高10℃左右。在喂相同飼料的情況下,通過3個月(90天)的飼養對比,在暖棚內飼養的肉牛平均日增重1175克;而在一般牛舍飼養的肉牛因氣溫過低,不但沒有增重,而且平均日減重125克。因此,采用塑料暖棚育肥肉牛,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應值得大力推廣。
1.塑料暖棚牛舍結構與設計
①牛舍結構:以磚石結構為主,根據情況,也可采用泥土墻建舍。
②牛舍設計:以背風向陽、坐北朝南的正房為主,不宜建廂房。角度為南偏東或西角度最多不要超過15°,舍南至少10米應無高大建筑物及樹木遮蔽。
通常寬度5米,長度視養牛數量多少而定,但最長不宜超過50米,在一側的大山開門,以保證冬季光照充足。
牛舍前檐高2.5米,后檐高1.7米。牛槽以磚砌,水泥撒漿,并用水泥將槽子里外抹光。牛舍正面(坐北朝南的為南面)為敞棚,用粗鋼管或水泥樁作支柱,上面架鋼管或松木桿做橫梁,梁上架檁子,檁子上面掛椽子,鋪木板,木板上鋪一層苯板、秫秸或葦子,亦可直接用鋪秫秸或葦子,最后再鋪水泥瓦或石棉瓦、彩板瓦等做房蓋,以達到冬季保溫和夏季涼爽的目的。
夏季正面全部敞開,天氣炎熱時,可在正面搭設遮陽棚。冬季用帶有一定弧度(40°~60°)的鋼管或3.5米長的竹竿順房檐擺開,間距90厘米,下面埋在地下,上面和房檐焊接或固定好,然后在鋼管或竹竿上面用塑料大棚膜(應選擇對太陽光透過率高而對地面長波輻射透過率低的聚氯乙烯等塑膜,其厚度以80~100微米為宜)扣上。最后用8號鐵線或包塑的細鋼絲繩壓在大棚膜上面并進行固定,以防止風將大棚膜掀開。
大棚正面和頂棚不留通風孔,通風孔留在后面墻上,每棟牛舍留5~6個后窗。后窗寬度為80厘米,高度為50厘米,窗戶低沿距離地面60厘米,作為通風和清糞兩用。冬季夜間用草袋堵嚴,白天和清糞時打開,進行通風換氣,及時排除水蒸氣、二氧化碳、氨及硫化氫等廢氣。冬季塑料大棚上面覆蓋草簾或紙被。夜間放下,白天卷起采光,以利牛舍保溫。
舍內鋪水泥地面,地面也可以采用鋪紅磚或三合土夯實,在牛休息的地方鋪木板或紅磚牛床。養育肥肉牛的,排尿溝留在中間,養母牛時排尿溝留在后面。溝深25~35厘米,溝寬30厘米。上邊用木板或水泥板蓋上,板與板中間留3~4厘米寬的縫,以便牛尿流入溝內。并由一頭排出舍外。
育肥的肉牛在棚內飼養密度每頭牛占用4~5平方米為宜。在暖棚內最好實行1牛1樁、1牛1槽、短繩拴系的辦法,牛吃完草料后即可靠樁槽臥下休息、反芻、曬太陽。
2.注意事項
①塑料暖棚扣塑料大棚膜的時間應根據無霜期的長短靈活掌握,在南方地區可晚些,北方地區可早些。一般的扣棚時間是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扣棚時,塑料薄膜應繃緊拉平,四邊封嚴,不透風;夜間和陰雨風雪天氣,要用草簾、棉簾等物將暖棚蓋嚴以保溫,并及時清除棚面上的積霜和積雪,以保證光照效果良好。
②科學管理,使肉牛養成定點排糞尿的習慣,防止肉牛尿窩。水泥地面應有一定的坡度,能使糞尿順利流向尿坑,并及時清除。
③實行高密度飼養,每間圈舍多養幾頭肉牛,充分利用肉牛自身產生的熱量。
④用過的塑料薄膜要注意檢查有無漏洞,對缺損部分要粘補好,平時注意保護塑料薄膜。及時用吸水性強的布擦抹塑料薄膜上的水滴,以減少棚內濕度。
⑤肉牛牛舍地面的墊草要保持干爽,勤換墊草有利于消除潮氣,也可在肉牛牛舍內墊爐灰、干土吸收水分。
⑥加強食具管理,喂肉牛的食槽、拌料槽、水槽要定期用開水燙,刷洗干凈。做到每頓不剩料,防止剩料酸敗發霉而產生有害氣體。同時食具和工具嚴格分開和使用,還要做好食具、工具和環境的定期和不定期消毒工作,以消除代謝物的腐臭氣味,保證通風和空氣新鮮,提高肉牛機體抗病力,保證肉牛的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