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譚鑫培

白吉庵

譚鑫培,原名金福,字鑫培,以字行。湖北江夏縣(今武昌)人。生于1847年4月23日(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其父譚志道,演唱漢劇老旦兼老生,因嗓音尖,類似北方“叫天鳥”之音,故得“叫天”之藝名。譚鑫培從小跟父學(xué)藝,人稱“小叫天”,十一歲進金奎科班學(xué)昆亂老生。七年滿科后,在京一時不易搭班,遂走天津。在津也不如意,大約二十歲時,又返回北京,入永勝奎班當(dāng)配角。后來因“倒倉”(即聲帶發(fā)生生理變化,嗓音變啞),便由老生改演武生兼武丑。

譚鑫培自“倒倉”后,收入逐漸減少,處境日見艱難,產(chǎn)生了離開北京的念頭。這時恰巧有外地科班來京延聘教師,譚氏父子便應(yīng)聘到京東三河縣一個科班去教戲,“大叫天”教老旦及老生;“小叫天”教武生及武老生。后來,譚父因年邁辭去教職返回北京。譚鑫培只身在三河縣一邊教戲,一邊在農(nóng)村巡回演出一年多,直至戲班散伙。之后他又被介紹到豐潤縣一姓史的財主家,為財主看家護院,在此結(jié)交了一些會武術(shù)的人。他每天早起練功,并向他們學(xué)習(xí)拳棒,得益不少。后來他演唱《賣馬》中秦瓊所耍的雙锏,之所以那樣精到絕倫,就是那時學(xué)到的功夫。在豐潤史家住了將近兩年,嗓音有所恢復(fù),他考慮寄人籬下終非長久之計,遂離開史家,南下上海,重返舞臺生涯。

譚鑫培在上海依然碌碌無奇,不久又回到北京。通過他父親的關(guān)系加入“三慶班”,拜程長庚為師,繼續(xù)深造老生,獲得長足的進步。1872年二十五歲時,他在“三慶班”名列生行第三,但因有程長庚、楊月樓在,他仍以演武生為常。后來程認為他嘴大,扮武小生不好看,不如演武老生,可以用髯口把嘴蓋住,譚便改演長靠戲,如《定軍山》里的黃忠等。

譚在外數(shù)年,顛沛流離,甘苦備嘗,入“三慶班”后,學(xué)藝更加勤奮。當(dāng)時,他除向程長庚學(xué)習(xí)外,又拜余三勝為師,學(xué)《賣馬》、《桑園寄子》和《捉放曹》等戲。余也是湖北人,因有鄉(xiāng)誼之情,戲路也較接近,故譚得到一些真?zhèn)鳎髞怼顿u馬》便成為他的看家戲了。譚除向老一輩虛心求教外,又博采眾芳,酌取昆曲、漢劇、京韻大鼓,乃至青衣、花臉、老旦的精華,結(jié)合本身條件,創(chuàng)造出一種平穩(wěn)、自然、婉轉(zhuǎn)、細膩的新穎唱腔,對各種人物感情,都能很好地給以表現(xiàn)。這種譚腔,初期在觀眾里并不怎么受歡迎,有的甚至反對,說他唱的纖巧,沒出息。后來人們聽多了,又覺得韻味雋永,非尋常可比。同行也熱衷學(xué)習(xí)他的唱腔,于是有所謂“無腔不學(xué)譚”之譽。其后以學(xué)譚派起家的有王又宸、余叔巖、言菊朋、馬連良、周信芳等人,惟其孫譚富英乃正宗的譚派。

譚鑫培不僅唱得好,做工也是獨樹一幟。他的特點是不墨守一招一式的陳規(guī)舊套,能夠從劇中人物的性格出發(fā),去塑造藝術(shù)形象,因此他的演技生動活潑,引人入勝。有一次,程長庚看過他的演出后,高興地對他說:唱的有味,做的邊式,繼續(xù)用功吧,今后老生一席,非你莫屬了。譚驚喜地問道:有師兄孫菊仙在,弟子何敢?程道:不然。菊仙之聲,雖然宏壯,但其味苦,難適眾人之口。你的嗓音潤,聲甘而且柔,使人聽了如飲醇酒,子其勉之劉過鶴:《譚鑫培專記》,《劇學(xué)月刊》第1卷第12期(1932年)。。自此以后,譚銳意求進,數(shù)年之后,舞臺聲譽漸隆。

1880年,程長庚去世,楊月樓繼程主持“三慶班”,譚鑫培名列第二。然而,這時正值慈安太后(咸豐帝妻)“國服”之期,“三慶班”沒有演出。1882年開戲禁后,譚不動聲色地離開了“三慶班”,改搭“四喜班”,與孫菊仙輪流演唱大軸。他倆都是程門弟子,又是盟兄弟,所以表面上還過得去,但暗地里互不相讓。他們一打?qū)ε_,觀眾便得大飽眼福,看一些好戲。他們二人技藝的長短,正如程長庚在世時所評價的那樣,孫菊仙每每賽不過譚鑫培。再說,孫是票友下海,能文不能武,而唱腔又多尊古調(diào),不能隨著京劇的發(fā)展而前進,在客觀上就棋輸一著。這點譚心里有數(shù),所以他不在“三慶班”內(nèi)與楊爭一日之短長,卻愿意到“四喜班”來與孫打?qū)ε_,這就是他悄悄離開“三慶班”的奧秘。

譚鑫培為求得事業(yè)上的發(fā)展,又離開了“四喜班”。從1887年起,自己挑梁組班,另辟蹊徑。先后曾與余紫云、張勝奎同組“勝春班”,與遲韻卿組“同春班”。這是他與孫菊仙、汪桂芬爭霸梨園的時期,人稱他們?yōu)椤昂笕住?img alt="后三鼎甲,即后三杰之意。前三鼎甲為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0A8A5/14261503704674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41783-Six2Hmyl6k605ywQob2O8CHyzzVhVjKS-0-3d2c7ee4ec7988882ed77bf88065cd42">。

1890年,譚鑫培首次奉詔入清宮演出,之后差不多每年都要到宮里演出幾次。慈禧太后對他的技藝十分欣賞,曾賞賜四品服。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梨園眾芳逐漸星散,孫菊仙南下上海,汪桂芬“皈依佛門”,京城里老生一席,乃由譚鑫培一人獨占鰲頭。這期間他組“同慶班”,與王瑤卿合作,琴師是梅雨田。他們的演出十分精彩,時人稱為“梨園三絕”。這是他最后一次組班,時達六七年之久。由于譚鑫培對自己要求嚴格,刻苦鉆研,因此他在京劇表演藝術(shù)方面獲得了更高的造詣。由他開創(chuàng)的譚派戲,雅俗共賞,風(fēng)靡一時,被人們譽之為“神品”。他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創(chuàng)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形象,活躍在京劇舞臺上:如《賣馬》里的秦瓊,《定軍山》里的黃忠,《空城計》里的諸葛亮,等等。這些戲膾炙人口,成為譚派的傳統(tǒng)節(jié)目,至今仍為京劇觀眾所喜愛。

譚鑫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個流派,更為重要的是,他繼程長庚等人之學(xué),促使徽劇與漢劇結(jié)合;又與王瑤卿等人一起通力合作,發(fā)展了京劇藝術(shù)。他改革過的戲是很多的,《失空斬》、《珠簾寨》、《打漁殺家》等戲,可作為他的代表作。其中如《空城計》城樓上的“慢三眼”、“二六”兩段唱腔,經(jīng)他改革后,一波三折,十分動聽,這些唱腔至今仍為京劇觀眾所歡迎。據(jù)當(dāng)時的戲劇音樂家陳彥衡說:“譚的唱腔,只有《南陽關(guān)》里在城樓上一大段西皮‘嘆雙親不由人珠淚雙拋’的‘拋’字的行腔是程長庚的,其余的差不多都是他自己發(fā)明的。”張豂子:《京劇發(fā)展略史》,上海大公報1951年版,第24頁。由此可見,他的革新精神和藝術(shù)才能非比尋常,因此有“伶界大王”的美名。

1905年秋,譚鑫培受北京琉璃廠豐泰照相館老板任景豐之聘,拍攝《定軍山》的戲曲片段。這是京劇藝術(shù)搬上銀幕的最初嘗試。

1912年民國建立后,北京戲劇界的組織“精忠廟”改為“正樂育化會”,譚鑫培擔(dān)任該會首任會長。這期間,他因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不再自己組班,只是在外臨時搭班散唱而已。他人雖老了,但演唱藝術(shù)仍有很大的魅力。據(jù)他晚年的琴師徐蘭沅說:老譚的嗓子,到晚年調(diào)門反而增高了,唱得十分動聽,做派已入化境,演誰像誰。這時,譚的藝術(shù)造詣已臻爐火純青之境。

譚鑫培藝高如此,對京劇的創(chuàng)新卓有貢獻,但他晚年的處境卻坎坷不幸。1912年秋,他以六十六歲的高齡,受上海新新舞臺之聘,偕同金秀山、孫怡云、文亮臣、德珺如等赴滬演出。這是他第五次受聘到上海譚曾先后六次到上海演出:1879年為第一次,偕孫彩珠等同行;1884年為第二次,與大奎友等前往;1901年是第三次;1910年是第四次;1912年是第五次;1915年第六次到上海,只演了十天即返。,當(dāng)時海報上熱烈宣傳。后來年終演封箱戲時,他反串《盜魂鈴》里的豬八戒,那晚他爬上三張高的桌子,拿了個“頂”,做了幾個虛擬動作,好像要從上面翻下來似的。接著是向臺下?lián)u搖手,表示不行,于是便輕輕地爬了下來。這是以演丑行的身段來演豬八戒,按理是可以的,但臺下有位名叫李午初的觀眾不諒情,以為他不從上面翻下來是偷懶,不賣力,于是喝“倒彩”,全場為之嘩然。前臺“老板”黃楚九也蠻不講理,依仗人多勢眾,把這位觀眾狠揍了一通,為此引起訴訟。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交涉,由黃楚九與譚鑫培出面,請客賠禮道歉,并答應(yīng)以后取消“伶界大王”的稱號,才算完事。這一意外的打擊,使譚非常痛心,春節(jié)過后不久就返回北京了。

到京后,譚鑫培也沒有碰到好的際遇。1914年,袁世凱總統(tǒng)府舉行堂會戲,傳譚鑫培去演出。后來因為賞錢給得少,譚的二兒子說:“總統(tǒng)府怎么和皇宮一樣,也要傳差?可是錢又給得那么少……”梅蘭芳:《我和余叔巖合作》,《戲劇論叢》1981年第1期。這話傳到袁府總管王文卿那里,王就唆使警方不準譚鑫培登臺演出。后來,譚四處求人說情。經(jīng)過一番周折,才找到了曾拜王文卿為“義父”的余叔巖,答應(yīng)去講這個人情,余的條件只是要拜譚為師。不久禁令取消。譚對軍閥的霸道頗為憤慨,但卻意外地收了一個徒弟。

1917年春,桂系軍閥陸榮廷到北京,黎元洪為了進行籠絡(luò),特舉辦堂會,請譚去唱戲。時譚正有病,不能赴約。黎府三番兩次派人來催逼,并威脅說:“要是不去唱這個堂會,明兒就把你抓去關(guān)起來。”譚無可奈何地隨他們?nèi)チ恕D峭沓氖恰逗檠蚨础罚詺鈶嶋y抑的心情來演這出悲劇,唱到曲中傷心處,凄涼婉轉(zhuǎn),如泣如訴,催人淚下,時人稱之為絕唱。可憐這位老病不堪的藝術(shù)大師,在唱過《洪羊洞》后回到家里,不到一個月的光景,就于5月10日懷著悲憤的心緒與世長辭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湾仔区| 富蕴县| 贵溪市| 萍乡市| 五大连池市| 保康县| 穆棱市| 新民市| 华阴市| 恩施市| 前郭尔| 比如县| 云安县| 卢湾区| 广平县| 阳春市| 历史| 新丰县| 房山区| 田东县| 饶阳县| 渝北区| 玉门市| 遂溪县| 黄山市| 高碑店市| 新乡市| 邢台县| 南郑县| 化州市| 隆尧县| 红原县| 玉山县| 西安市| 平山县| 莱州市| 绥棱县| 通榆县| 铁力市|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