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孔子和初期儒家

第一節 孔子的生平和他的階級立場

在奴隸主貴族專政時代,知識學問都掌握在大小貴族及其所養的各種專家手里。他們都是“在官者”,他們的知識學問都是“官學”。在奴隸主貴族制度開始崩壞以后,有些沒落的貴族和他們原來所養的各種專家才開始以私人資格傳授知識學問,以維持生活。這才有私人講學之事。從私人講學之中,出現了私人的學派。這些學派,對于“官學”而言,就成為“一家之言”。所謂“諸子百家之學”是對于貴族的統一的“官學”說的。

在中國歷史中,孔子是第一個大規模私人講學的人,也是第一個創立學派的人。他創立了儒家,同時也創立了“家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的魯國人。他的先世是宋國的大奴隸主貴族,因為在宋國政治上失敗,逃亡到魯國。他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魯國陬邑宰。他生于公元前551年。早年在貴族家里做過小官,后來做過魯國的司寇,但為時不久。他曾“周游列國”,各處“游說”,希望能夠參加政治,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墒撬南M倹]有成為事實。他的學問很博,當時就有些人稱他為“圣人”。有很多的學生跟他學習。晚年他回到魯國,專心整理并傳播古代傳下來的經典。他死于前479年,活了七十三歲。

孔子在當時就是名人,對于當時的政治、社會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他都表示一定的態度。在當時,有幾種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標志著中國社會在這個時代的偉大的轉變。

第一種變革,就是我們在上章所講過的鄭國鑄刑書。這件變革的意義,上章已經講過。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孔子才十九歲,大概沒有發表什么意見。鄭國鑄刑書之后,又過了二十多年,晉國也鑄刑鼎(前512年)??鬃訉τ跁x國的這種措施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說:“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經緯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貴;貴是以能守其業。貴賤不愆,所謂度也?!薄敖駰壥嵌纫?,而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孔子的這段話,在字面上看,好像跟叔向反對鄭國鑄刑書相同。孔子在這里所說的“法度”,就是“周禮”。孔子是擁護“周禮”的,但是在許多重要的點上,改變它的內容(詳下)。所以孔子的精神是跟叔向不同的??鬃诱J為“周禮”的精神是“貴賤不愆”,他所恐懼的是“貴賤無序”。地主階級,特別是從奴隸主轉化的地主階級,也是要分別貴賤的。孔子對晉刑書的態度,是這一部分新興勢力不愿意完全破壞舊的社會秩序的思想情況的表現。上章講到,子產鑄刑書,對于舊制度的破壞的惋惜的心情,也是這種思想情況的表現。

當時的另外一種變革,就是奴隸主貴族的等級制度逐漸崩壞。照這種制度,不僅貴族和奴隸與人民之間,有絕對的等級上的劃分;大貴族與小貴族之間,也有等級的劃分。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等級都有一定的合乎自己身份的制度。如果超過了這個制度,就叫“僭越”。孔子所謂“貴賤不愆”也包括這些內容。在孔子的時候,各種“僭越”的事情越來越多?!墩撜Z》中記載了許多孔子譴責“僭越”的話。

在當時,“僭越”就是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崩壞的表現。在魯國季氏用“八佾舞于庭”?!百笔俏璧男辛小U张`主貴族等級制度的“禮”,天子用八個行列,諸侯六個行列,大夫四個行列。季氏照“禮”只能用四個行列,可是他們竟然用八個。孔子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季氏》)齊國的陳恒把齊君殺了,奪得齊國的政權。照奴隸主貴族的“禮”說,這是“臣弒其君”,罪大惡極。孔子聽見這個消息,就去見魯君哀公,請發兵討伐。(《論語·憲問》)當時魯國跟齊國比較起來已經很弱小,怎么能向齊國動兵呢?孔子也明知道,不過認為總要有所行動,以表示態度。

《論語》還記載有兩件事情,一件是公山弗擾在費這個地方叛了,召請孔子去參加。一件是佛肸在中牟這個地方叛了,也召請孔子去參加。孔子都有意去,可是都沒有去。(《陽貨》)孔子的這些意愿,跟他反對“僭越”和討伐陳恒的主張,似乎是極端矛盾的。其實不然。公山弗擾是魯國大貴族季氏的家臣;對魯君說,他是陪臣。佛肸是晉國大貴族趙氏的家臣;對晉君說,他是陪臣。他們的叛是對于季氏和趙氏的叛。他們可能以擁護魯君和晉君為名,以反對季氏和趙氏。我這個推測有一個例證。季氏把魯君昭公趕出去以后,季氏的家臣南蒯就在費這個地方叛季氏。南蒯失敗,逃跑到齊國。有一天,在一個宴會上,齊君景公說他是“叛夫”。他說:“臣欲張公室也?!庇钟幸粋€貴族駁斥他說:“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span id="xsosp4i" class="font">(《左傳》昭公十四年)這個情況,跟公山弗擾和佛肸的情況是一類的。他們以“張公室”為號召,所以孔子有意接受他們的召請??墒且苍S另有一說,照舊禮陪臣不應該“張公室”,所以孔子還是沒去。

從這些表面上互相矛盾的記載看起來,孔子在政治上有一個一貫的主張就是“張公室”。孔子“張公室”的主張,反映了一部分新興勢力對于統一的要求??鬃又鲝堈紊虾臀幕系慕y一。他希望依靠舊有的勢力實現統一。在全國范圍內,他希望周天子能成為真正的共主。在一個諸侯國內,他希望國君能實行統治。他反對“僭越”就是這種思想的表現。其實這是一種幻想。

有人認為,當時諸侯國的“公室”都還是奴隸主貴族,反對公室的魯國的季氏,是代表地主階級的政權??鬃印皬埞摇钡闹鲝垼f明他的立場是奴隸主貴族的立場。這些看法還是可以討論的。如果魯宣公“初稅畝”是封建制的開始,魯國的公室也就開始向代表封建的政權轉化??鬃臃磳臼系摹百栽健焙瓦^多的“賦斂”(《論語·先進》),但季氏用他為魯司寇,經常向他請教,《論語》中記載的很多??梢娍鬃雍图臼线€是保持有良好的關系。

當時政治上的另一種變革,就是有些國家已先后有了后來的郡縣制的開始。當時有些國家已設有“縣”,由“縣大夫”管理。縣大夫是官吏,不是世襲的貴族。官吏是可以隨時撤換的;這樣,一國的政權就統一集中起來。在消滅了貴族的地方,新出現的地主階級也可以有比較多的“自由”土地供他們買賣,比較多的政治地位供他們占據。新出現的地主的土地可能散布在許多不同的區域,他們要求有一個統一的集權的政府,統治農民和保障自己的土地私有權。郡縣制的開始是符合于地主階級的利益的,也是向中央集權的封建主義社會走了一大步。

這種變革,孔子倒是贊成。前513年,晉國的魏舒“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派了十個人做縣大夫。孔子對于晉國的這一改革,表示贊成。他說“魏子之舉”,是“近不失親”(大夫中的一個是魏舒自己的庶子),“遠不失舉”,“以賢舉,義也”。其中兩個人以“有力于王室而得為縣大夫”,孔子認為這是“忠”。(《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在這一段話里,可見孔子雖不要完全廢除貴族制度的“親親”,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張“賢賢”。

當時的另外一種政治社會變革,就是當時的勞動人民擺脫了對奴隸主的人身依附,可以流動遷徙。奴隸是奴隸主的產業,是不能流動遷徙的。農奴附著于土地,也是不能流動遷徙的。勞動人民的流動遷徙表明奴隸和農奴逐漸得到解放;這就是奴隸制崩壞的表現。對于這種現象,孔子是贊成并且鼓勵的。他認為政治的最好效果,是能使“近者悅,遠者來”(《論語·子路》)。他認為一國如有了好的“在上者”,“四方之民,皆將襁負其子而至矣”(同上)。孔子的這種見解,后來成為儒家的一貫主張。

春秋時期有兩個進步的大政治家,管仲和子產。這兩個政治家都在政治、社會方面作了重要的改革。照《論語》和《左傳》所記載的,孔子對于這兩個進步的大政治家,都是極為贊揚。他批評過管仲在生活方面的“不知禮”的小節(《論語·八佾》),但在大節上稱他為“如其仁,如其仁”(《論語·憲問》)??鬃訉τ谧赢a,只有稱贊的話。他與子產沒有見過面,但于子產死時,還為之“出涕”,說:“古之遺愛也?!?span id="v8y6fbc" class="font">(《左傳》昭公二十年)這些明顯的愛好說明孔子的階級立場跟子產的階級立場是相同的,子產的立場是從奴隸主貴族轉化的地主階級的立場。

這些事例,對于孔子的階級立場,可以作一定程度的說明,但還都不是決定性的說明。決定性的說明要看孔子究竟擁護哪一種剝削方式。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是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這些統治階級都對勞動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但其剝削的方式則有所不同。馬克思說:“使各種經濟社會形態,例如使奴隸制社會和工資雇傭勞動社會互相區別的,不過是這個剩余勞動從直接生產者勞動者那里壓榨出來的形式而已。”(《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二一六頁)壓榨剩余勞動的形式就是剝削方式。這是區別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惟一標準。說孔子在當時是進歩的或反動的,要看他在當時擁護哪一種剝削方式。

《論語》上有這樣的一條?!鞍Ч珕栍谟腥粼唬骸牮?,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顏淵》)什么叫徹?有不同的說法,在此不必深考。哀公所說的“二吾猶不足”,這個“二”,不知道是幾分之二。齊國的晏嬰說:齊國的國君,剝削勞動人民,“民叁其力,二入于公,民食其一”。(《左傳》昭公三年)那就是說,齊國的國君對于勞動人民的剝削是三分取二。魯哀公所說的二,也可能是三分之二。三分之二可能是當時剝削的一般標準。無論如何,有幾點可以肯定。(1)魯哀公的剝削方式,是封建的剝削方式,不是奴隸制剝削的方式。在奴隸制度下,奴隸的勞動所得,甚至奴隸自己的身體,都屬于奴隸主,無所謂幾分取幾。(2)有若所說的“徹”是輕于三分之二的剝削方式。(3)《論語》的編者把有若的這段對話編入《論語》,可見他們認為這也是孔子的主張。(4)孟子認為“徹”是周朝的制度,其剝削的程度是十分取一,但這不是歷史的事實。因為如果是事實,照他所說的,夏朝就已經實行了實物地租(“貢”),殷朝就已經實行了勞役地租(“助”);這是不可能的(看《孟子·滕文公上》)。(5)由此可以推測,“徹”是儒家思想中的在當時比較輕的一種剝削方式,托之于周制,即所謂“周公之典”。(6)孔子根據“周公之典”反對季氏的聚斂太多,剝削太重(《國語·魯語》)。這是孔子所說的“愛人”的一部分的具體內容。

孔子和他所創始的儒家,是代表從奴隸主貴族轉化過來的地主階級的利益。孔子希望盡可能在原有的統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基礎上,在保存某種舊制度的框子里,作一些新的改革。其中的要點包括承認人的作用和對勞動生產者的重視,反對以殘酷的刑罰,任意殺害奴隸,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于勞動生產者的剝削,接收奴隸主貴族以外的有能力的人,參加政治。這兩個要點,用當時話說,就是“徠遠人”和“舉賢才”??偟恼f起來,孔子的政治路線基本上是改良主義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余庆县| 丰城市| 沙湾县| 浦东新区| 普定县| 盐津县| 类乌齐县| 江城| 宽甸| 伊吾县| 伊通| 双江| 弥勒县| 沐川县| 桂平市| 津市市| 乐清市| 舒兰市| 鄂尔多斯市| 沈阳市| 千阳县| 德州市| 扎赉特旗| 石嘴山市| 东海县| 观塘区| 普宁市| 临江市| 商水县| 大厂| 青阳县| 彭阳县| 行唐县| 荆州市| 灵台县| 扎鲁特旗| 陆河县| 东方市| 牙克石市|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