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西周末東周初奴隸制衰落時期宗教威權的動搖

周朝建立以后,社會有了暫時的穩(wěn)定,生產(chǎn)有了進步,形成了封建社會歷史家所謂“成康之治”(公元前1115年—前1053年)。隨著生產(chǎn)的發(fā)展,社會上出現(xiàn)有不貴而富的人。周穆王(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制定的刑罰,有“金作贖刑”(《書經(jīng)·呂刑》)的辦法。古代“刑不上大夫”;刑罰只及于“庶人”。“庶人”能出“金”來贖罪,必是不貴而富的人。“金作贖刑”就是貴族奴隸主向這些“新發(fā)戶”勒索財物的一種辦法。這種人可能主要的是新興的自由工商業(yè)者或新興的財富占有者。

貴族奴隸主與農(nóng)民及工商業(yè)者的矛盾,以后更加尖銳。到了西周末年出現(xiàn)了新的社會危機。周厲王(公元前878年—前842年)的“專利”,要獨占礦產(chǎn)、木材、禽獸、魚鱉、食鹽等天然資源。這使統(tǒng)治者與工商業(yè)者、農(nóng)民本有的矛盾激化起來。當時的一個芮良夫警告厲王說:“專利”“所怨甚多”,就是說,要激化各方面的矛盾。又說,“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以上見《國語·周語上》)。同時“國人謗王”。厲王派人“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當時一個召公警告他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同上)

先秦所謂國人,就是住在城市中的人,包括貴族和為他們服務的半自由的工商業(yè)者,以及少數(shù)自由的工商業(yè)者。

照召公所說的,厲王所禁止說話的國人,是“民”,大概主要的不是貴族而是半自由的和自由的工商業(yè)者。“國人”與厲王斗爭的結果是“國人”勝利,厲王被驅逐。

到西周末年,隨著不貴而富的人的勢力的發(fā)展,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等級制度也開始破壞。《詩經(jīng)》有一篇說:“舟人之子,熊羆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試。”(《小雅·大東》)這就是說,原來不貴的人已經(jīng)富了,既已富了,也就可以貴了。

被剝削階級對于剝削階級的掠奪與剝削也提出了抗議。《詩經(jīng)》中有一篇說:“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魏風·伐檀》)在被剝削階級不能忍受剝削的時候,就以遷徙逃亡為消極的抵抗。《詩經(jīng)》中有一篇說:“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魏風·碩鼠》)所有這些都表明了西周以來的奴隸制開始動搖和沒落。

奴隸制危機加深了,人間的統(tǒng)治者的威權削弱了。這種社會情況反映在思想上,就是西周以來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宗教信仰的動搖和神權的削弱。

在西周初年,統(tǒng)治者本來是以“天”保佑有“德”的人這個宗教思想來欺騙麻醉人民的。在西周末年,在政治紊亂,天災流行的情況下,這個思想受到懷疑了。《詩經(jīng)》有一篇說:“民今方殆,視天夢夢。”(《小雅·正月》)又有一篇說:“浩浩昊天,不駿(大)其德(惠)。降喪饑饉,斬伐四國。”(《雨無正》)又有一篇說:“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小弁》)這時候的詩人,對于上帝的存在還沒有懷疑,但已懷疑宗教所宣傳的他的正義性,開始向他提出質問。《詩經(jīng)》中有的篇甚至認為社會的混亂和人民的痛苦,并不是上帝給與的,而是人自己造成的,“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所有這些標志著古代無神論思想的萌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南江县| 峨眉山市| 炉霍县| 开封市| 鹤庆县| 交城县| 龙山县| 富川| 高淳县| 长寿区| 海淀区| 曲沃县| 定陶县| 饶平县| 咸阳市| 曲阳县| 武义县| 石城县| 泸溪县| 正镶白旗| 通辽市| 庆阳市| 汽车| 盘锦市| 洞口县| 罗田县| 静安区| 安远县| 嘉义市| 泰和县| 延津县| 南城县| 即墨市| 边坝县| 山阳县| 栾川县| 沽源县| 科技| 中牟县|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