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書評:《美國人的品性和意見》(喬治·桑戴延納著)

Character and Opin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Reminis-cence of William James and Josiah Royce and Academic Life in America, By George Santayana, London, New York,1920


有二十五年的長時間,大概從1885年起,至1910年止,美國思想界的中心,在哈佛大學。那時三個著名的哲學教授洛耶斯(Royce)、詹姆士、桑戴延納——美國新理想主義、實用主義、新實在主義的代表——都聚在哈佛,可謂“漢之得人,于斯為盛”。后來洛耶斯、詹姆士先后去世,桑戴延納也于1912年正月離美。美國哲學的第一幕,就此告終。桑氏這本書的材料,大都取于此時,可謂追念舊游,感慨系之。

桑氏是西班牙人,但他一生事業,都在美國;他的哲學,也只在美有勢力。他是最配談美國的;因為他不是美國人,沒有成見;而又在美最久,深知美國國情。

我近來覺得唯哲學家為能覘國。從來到中國的外國人,不知有多少,唯杜威、羅素說過中肯的話;其余都是“隔靴搔癢”之談。如杜威說中國處世的方法是互相忍耐(見《亞細亞雜志》);羅素說中國人是合理的快樂派(rational hedonistic)[見倫敦《國家》雜志(London Nation)];我以為都有獨見。桑氏此書中論美國的話,其精到處,不讓上舉二例。

此書之大半是桑氏在英國的演說稿,共分七篇:一、道德的背景;二、學界的環境;三、詹姆士;四、洛耶斯;五、以后思潮;六、美國生活中之物質主義及理想主義;七、美國內之英國式的自由。這都是桑氏1912年以前在美國四十年的觀察所得。其中有許多話正是我想說的;我現在把它寫在下面。

第一,他說美國人是樂觀的。當初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肯離鄉背井,來開荒的,自然都是富于冒險精神而不滿意于當時歐洲現狀的人。所以他們都不知道什么是過去,只知道有將來,而且相信將來一定好于現在。所以他們是樂觀的。

第二,美國人待人,都是有“好意”的。桑氏說:“我要是看一個人的心,而于其中找不出‘好意’來;我就毫不遲疑的說:‘你不是個美國人。'”(見一七一頁)這是因為他們不但用樂觀的眼光看事,而且用樂觀的眼光看人的緣故。也是因為他們自信力強,相信他們自己全對,而希望大家都來相從的緣故。

第三,美國人是重獨立的,是個人主義的。他們雖好意待人,卻不愿意全幫人。他們愿意人人都用自己的腳去站,而輪流互相幫助。他們幫助人的時候,只給他一個機會,就算完事;不過他們覺得這給人機會是他們的絕對的義務。

第四,美國人是有自信力的。他們以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全是好的。桑氏說:“好像一位能在丑中見美的窮太太,他覺得他的老狗有這么動人的眼睛,他的牧師這樣會說,他的三棵向日葵的花園這樣可喜,他的死朋友這樣待他好,他的遠親戚這樣富?!?span id="us14cjp" class="spfs_101">(見一七二頁)

第五,美國人是重實用的。他們才來到的時候,美洲只是一塊大空地,于其中他們的身心,都是自由的。他們的頂關緊的事,是用新經驗去處置那些新材料。所以他們的態度是試驗的,精神是活潑的,辦事是直捷了當,不重虛文的。他們覺得美術,如希臘文、梵文一樣,是一種奢侈品,只可供太太小姐們娛樂的。高深的理想、文學,美國所有的比較的很少,因為這些,都只是太太小姐的談助,男人們都只顧作事去了。

第六,但是美國人也是富于想像的。不過他們的想像是實用的,他們所想的是數量、方法;所圖的是經濟、省事、快捷。他們的生活,好像忙人坐火車一樣;火車開動,他才跳上來,火車沒停,他早又跳下去;可是他也身體靈便,永遠沒有跌過。

第七,美國人不是革命家。革命家都是覺得現在所走的路不對,非掉方向不可。美國人卻是自信他自己對的;他們以為他們走的原來就是正路,只要馬上加鞭的趕就得了。

第八,美國人是同青年人一樣的。人人都像有一身用不完的勁,好動,好跳,好說笑話。上文所說,他們容易自信,也是青年的一個表征。

第九,美國人都是喜歡“數量”大的。無論什么東西,都是“多多益善”。表面上看起來,美國所重的完全是物質,美國人所好的只是大洋錢;其實也不然的。美國人喜歡錢者,因為錢是成功、智能、權力的記號。他們能弄錢,也能花錢;可見所愛的,并不純是錢。他們所愛的是“數量”大。桑氏說:“有一次哈佛大學開學以后的幾天,校長遇見我,問我的班怎樣。我說我班上的學生都很好,很用心。我正在說的時候,他打斷我的話,似乎是怕耽誤他的時間。他說:‘我的意思,是問你的班上學生的“數目”是多少。'”(見一八六頁)

第十,美國人有合作(cooperation)的精神。不拘什么事,都要開會。開會的時候,人人都真是來商量的,都預備著勸人,也預備著被人勸的。到表決的時候,少數人喜喜歡歡的服從多數,一點不愿意的心都沒有。這是真正“德謨克拉西”的精神。

以上十條,并不是桑氏分的;是我以桑氏所說的話為材料而隨便條列以醒眉目的。總之,美國人辦事速而不精,心思闊而不深;這是我個人常常給美國人所下的八字考語。

上所說的,只占桑氏書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是講哲學的。美國人的祖宗,都是宗教信徒,所以上帝的觀念,很難去掉。洛耶斯以德國的理想主義,證明上帝之存在;這是代表美國較舊一派的思想的。詹姆士置上帝于可信可不信之地,徘徊歧路;這是代表美國較新一派的思想的。桑氏此書,專提出此二人即以之代表此二派。

我現在把桑氏的序文的末段譯出,以為我文的結論?!斑@片土地,于各類種子,無不相宜;秕莠之類,自然也生長于此;但為什么這地里不生清晰的思想、忠實的判斷與合理的幸福呢?此三者,固于生存非必需之物,沒有他們,美國像從前許多野蠻國家一樣,也能保其富庶;但這樣的生存,像野蠻人的一樣,是將為虛偽和憂恨所追逐的。希望上天,改此預兆,使新世界,超勝于舊!在歐洲高古神奇的史傳之內,愛極少而美頗多,而愛亦為美所激發;或者道德變化(原文作mor emistry),能反此程序,在將來,與美洲生美于愛中?!?/p>

十年三月二十五日,美國,紐約。

原載《新潮》第三卷第二期,1922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嘉祥县| 平阳县| 湖南省| 安福县| 抚宁县| 南通市| 菏泽市| 夹江县| 中西区| 航空| 灵丘县| 珲春市| 得荣县| 济南市| 舒兰市| 鄂尔多斯市| 双鸭山市| 高平市| 磴口县| 城口县| 蓝田县| 肇庆市| 上犹县| 平阳县| 札达县| 乌鲁木齐市| 谢通门县| 修武县| 怀柔区| 砚山县| 淮阳县| 阜阳市| 任丘市| 宾阳县| 灵山县| 唐海县| 陆河县| 久治县| 桓台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