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哲學史補二集·上(三松堂全集)
- 馮友蘭
- 2081字
- 2021-04-09 18:21:21
本卷編校說明
本卷收錄了《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之外,馮友蘭在1949年前發表于報刊雜志上與哲學相關的單篇論文、短文或講演稿。
馮友蘭1949年前寫作的單篇文章,在《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中,分別收錄于第三卷《中國哲學史補》、第六卷《南渡集》、第七卷(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第十五卷《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第十六卷《三松堂譯著》這五卷內。其中,《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系馮友蘭本人編定,前者收錄與《中國哲學史》相關的哲學論文,后者則上編收哲學論文,下編收雜文。其余三卷俱為新編:未收錄于前兩卷的雜文和譯作分別編入《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三松堂譯著》,而未收錄于前兩卷的與哲學相關的單篇文章,則組成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哲學史補二集”之名系第三版《全集》參照《中國哲學史補》之名新擬。馮友蘭本人編定的《中國哲學史補》,收錄的主要是能夠補充與訂正兩卷本《中國哲學史》的文章;而此次新編之《二集》,則范圍較廣,與馮氏“補”之本意有所不同。
《中國哲學史補二集》共收錄文章八十五篇,其中有三十一篇系此前兩版未收而第三版《全集》輯佚增補的文章,主要包括馮先生用英文撰寫的論文或書評、中文論文的英文自譯、在不同場合的講演稿或由聽者所作的講演記錄以及其他與哲學相關的單篇文章。
以下是按發表的時間順序列出的全部新增篇目:
1、BOOK REVIEW: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IR PHILOSOPHIES(LIANG SHU-MING. SHANG-HAI.1922.)
2、一個新實在論的人生觀——在北京學術講演會講演
3、THE PLACE OF CONFUCIUS IN CHINESE HISTORY
4、THE CONFUCIANIST THEORY OF MOURNING, SACRI-FICIAL AND WEDDING RITES
5、老子、《易經》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
6、歷史演化中之形式與實際
7、BOOK REVIEW:TAO, THE GREAT LUMINANT:ESSAYS FROM HUAI NAN TZU, WITH INTRODUCTORY ARTI-CLES, NOTES, ANALYSES(EVAN MORGAN.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1934)
8、朱子所說理與事物之關系
9、哲學與邏輯(摘要)
10、人的義務
11、人生中底境界
12、答陳序經先生
13、關于《新世訓》
14、略談哲學的用處
15、當前的幾個思想問題之一:新舊道德問題——民國三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在重慶文化會堂講
16、當前的幾個思想問題之二:道德功利問題——民國三十二年二月廿一日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講
17、當前的幾個思想問題之三:一元多元問題——民國三十二年二月廿二日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講
18、儒家哲學之批判——在華大講演
19、革命哲學——中國固有哲學略述
20、論人生中的境界
21、人生中的境界
22、儒家的人生哲學
23、人生成功的因素——5月23日在立達中學向各中學學生講演
24、論哲學方法
25、文化建設問題
26、中國今后的文化建設
27、新舊道德問題
28、AUTHOR'S PREFACE TO 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
29、新理學的趨勢
30、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FUTURE WORLD PHI-LOSOPHY
31、THE PHILOSOPHY AT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這些新增篇目有一部分主旨相同或相近,例如關于道德的新舊問題、義利之辨、哲學的用處、人生的境界及儒家哲學思想等,考慮到這些文章寫作或講演的場合不同,措辭也有異,而且體現了馮友蘭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相對集中的學術興趣,我們不憚重復,將其一并收錄。
不過也有一些輯佚成果最終未予收錄:首先,一些文章作為專著中個別篇章的初稿或底稿,與專著內容幾乎完全一樣。如《朱熹哲學》、《楊朱哲學》、《論人生中底境界》和《中國哲學的精神》等。其次,還有一些文章不僅主題是馮友蘭反復討論的,而且文章本身也過于簡略。如1943年6月5日《燕京新聞》第9卷第30期記錄的一篇題為《人生成功的要素》的講演記錄。此外,還有個別篇目是未經馮友蘭本人審定的講詞記錄,且內容不甚完備。如原載1948年10月10日《河大校刊》的一篇題為《各種科學的性質與哲學的關系》的講演記錄。
在輯佚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散失文章的線索。但由于各種困難,未能取得這些文章的底本,只得暫付闕如,現將篇目臚列如下,以俟高明:
1、《墨家之起源》(原載1935年5月12日《華北日報》)
2、《中國哲學之一個實際的應用》(原載1939年7月13日昆明《中央日報》)
3、《論中和》(原載1940年2月21日《云南日報》)
4、《人生中底境界》(原載1941年1月20昆明《中央日報》)
5、《中國社會的轉變》(原載1941年2月9日《云南日報·星期論文》)
6、《抗戰與中國社會思想》(原載1942年1月7日昆明《中央日報》)
7、《義與利》(原載1942年3月18《大公報》)
8、《中國傳統哲學所求底理想生活》(原載1942或1943年8月15日《生活導報》第三十八期)
9、《中國哲學之精神》(在華大演講,《燕京新聞》)
10、《戰后中國的文化問題》(原載1946年1月27日昆明《正義報》)
11、《哲學家當前的任務》(原載1949年6月19日《進步日報·星期論文》)
12、《中國哲學之貢獻》的中文原文
13、《中國哲學中之民主思想》的英文原文
至于編校情況,凡第二版《全集》已收錄的文章,我們在此基礎之上,盡量復核了文章的原始底本;凡新增篇目,一律以原始底本為準。遇到同一篇文章被多次轉載的情況,一般以發表時間最早、或最為正規的刊物為準。例如由“中央訓練團黨政高級訓練班”編印的小冊子《革命哲學——中國固有哲學略述》,又查得曾分別以《中國固有的哲學》、《中國固有的哲學略述》為題,刊于1943年第二卷第二期《經緯》、1943年《民族正氣》創刊號和1944年《讀書通訊》第九十五期等,我們選擇以“中央訓練團”編印的小冊子作為底本。
本卷在編輯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李中華老師的指導,特此致謝。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