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見聞錄》二卷 阿拉伯佚名撰
此書是用阿拉伯文撰寫的游記。原書既未題書名又未署作者,從內容看是匯錄一些商人、水手的見聞而整理成書。據卷二的記述,卷一先撰成于回歷二三七年(851年7月至852年6月)。卷二語及黃巢事,則應在唐末或此后不久成書。書中主要談印度和中國的見聞,也談航海經歷,而以述唐代情況的篇幅為多。其中卷一雜錄中國人衣食住行的生活習慣和某些社會制度,卷二主要敘述黃巢起義和一個阿拉伯人會見中國皇帝的故事。從中可了解唐代重要外貿口岸廣州的情況,如記黃巢攻下廣州城,“僅寄居城中經商的伊斯蘭教徒、猶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就總共有十二萬人被他殺害了”,由此可知廣州各國僑民之多。這些僑民又各有自己的管理者,“在商人云集之地廣州,中國官長委任一個穆斯林,授權他解決這個地區各穆斯林之間的糾紛,這是照中國君主的特殊旨意辦的”。來中國的阿拉伯人主要是來經商的,而在廣州管理外貿的是由宦官充任的市舶使,所以本書記述了不少宦官的事跡。另外關于長安朱雀街東是官僚居住區、街西是庶民商人居住區的記述,也是很有意義的。因而此書雖是寫得雜亂無章,仍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資料。當然也有些是傳聞訛誤,如說在中國“凡屬偷盜,不論多寡,一律處死刑”之類。
版本?。?)1937年中華書局版劉半農、劉小蕙父女合譯本,從法譯本譯出,名《蘇萊曼東游記》(因卷一有“商人蘇萊曼提到”云云)。(2)1983年中華書局譯本,用今名,卷一自法譯本譯出,卷二自日譯本譯出,各附原譯本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