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唐史史料學(xué)作者名: 黃永年本章字數(shù): 1356字更新時間: 2021-03-03 17:34:25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四卷 日本圓仁撰
日本僧圓仁于唐文宗開成三年(日本承和五年)六月從日本太宰府出發(fā)來中國,經(jīng)揚州、登州、青州、魏州到五臺山,開成五年三月入長安。此時文宗死,武宗即位,次年改元會昌,尊道反佛。圓仁在會昌五年被迫偽裝還俗,五月離長安謀歸國,次年即宣宗大中元年(承和十四年)九月渡海回太宰府。前后往還合十年。本書是圓仁用漢文按年月日自記此十年中見聞,所記內(nèi)容涉及唐代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風(fēng)俗、交通、對外關(guān)系等各個方面,極有史料價值。其記述也十分詳盡,有關(guān)文書都通篇抄錄,對各種禮儀、活動的細節(jié)也不厭其煩地描寫,因而保存了不少微此則難以知曉的唐代情狀。其中較重要的史料有這樣幾類:(1)唐代地理交通情況。圓仁仔細記錄了所經(jīng)過的州縣、村鎮(zhèn)、河流、山峰、海島、港灣及每日行程和食宿驛店,甚至記載到道路上的里程標志,所謂“唐國行五里立一候子,行十里立二候子,筑土堆,四角,上狹下闊,高四尺、五尺、六尺不等,曰之‘里隔柱’”。(2)唐代的行政制度。如各級政府的行政公文,州縣長官早、晚兩次開衙辦公制度,地方長官接受詔書的隆重儀式。在圓仁一行企圖滯留唐土,并申請游歷佛教勝地的過程中,反映了各級政府的權(quán)限和州縣之間的行政關(guān)系。(3)武宗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通鑒》開成五年正月記載“時仇士良等追怨文宗,凡樂工及內(nèi)侍得幸于文宗者,誅貶相繼”,此書則記“聞開成天子今年正月三日崩,天下三日舉哀著服。又聞新天子上位,城中殺卻四千余人,先帝時承恩者也”,由此知這次屠殺波及之廣。此后如武宗滅佛、圍剿澤潞、查抄仇士良家產(chǎn)等均有詳細記載,可補史書的不足。(4)關(guān)于神策軍和神策中尉的情況,圓仁在京城居住期間,曾赴左神策中尉衙院會見中尉仇士良,又記錄不少傳聞,從中可知神策軍的機構(gòu)、神策中尉的職權(quán)、神策中尉和皇帝的關(guān)系、神策中尉任職儀式等,特別是講出了神策軍的重要作用,所謂“左、右神策軍者,天子護軍也。每軍有十萬軍,自古君王頻有臣叛之難,仍置此軍已來,無人敢奪國位”。(5)唐代社會經(jīng)濟狀況。圓仁在書中記載了途經(jīng)諸縣的糧食價格,制衣、賃驢的工錢,市易砂金、絹帛的價錢,以及禁賣銅鐵的執(zhí)行情況等,都是有價值的經(jīng)濟資料。(6)唐代佛教情況。書中記載了各地寺院的建筑、陳設(shè)、僧眾人數(shù)、宗教儀式,日本僧人在唐求學(xué)情況,特別是記錄了唐武宗會昌滅佛的詳細過程,成為研究這一問題的第一手資料。(7)唐代的時令風(fēng)俗。開成、會昌年間從元日到冬至的節(jié)慶活動在此書都有記載。當(dāng)然,由于反佛的緣故,圓仁對武宗十分仇恨,其中往往有帶著偏見的記述甚至進行人身攻擊。同時,由于圓仁是外國人,對當(dāng)時某些事情也往往記述得不夠確切(如把被武宗剿除的昭義節(jié)度使劉稹誤作劉從簡,其實劉稹是劉從諫的侄兒),引用時宜有所別擇。
版本 長期在日本抄傳,明治以后始有刊本,較通行的有:(1)1918年日本佛書刊行會出版《大日本佛教全書》游方傳叢書第一收入此書。(2)1926年日本東京東洋文庫影印京都東寺觀智院所藏的最早抄本,作為《東洋文庫論叢》第七附篇。(3)我國此后雖也曾有印本,但流傳不廣。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據(jù)東洋文庫本。(4)1992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校注日本小野勝年原撰,我國白化文、李鼎霞、許德楠修訂,于注釋多有補充,用力至勤,遂成精善可用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