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廟與文廟祭祀
文廟的建造,始于孔子故里曲阜,最初僅是塋不過百畝,封不過三版,祠宇不過三間。經過后世的建設,文廟不僅在建筑數量上不斷增加,其規模和品級也有很大提高。
在帝制中國,文廟是由國家統一修建的禮制性廟宇。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奉祀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圣賢。熊禾曾言:“尊道有祠,為道統設也。”此處“祠”即指文廟。孔子是儒學宗師,為道統之源,因而祭祀孔子,即是為了尊崇儒家道統。對此,明洪武年間的侍郎程徐曾言:
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則無以生,非孔子之道則無以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皆圣人也,然發揮三綱五常之道,載之于經,儀范百王,師表萬世,使世愈降而人極不墜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
程侍郎之言可謂精辟!文廟祭祀當然是為了紀念孔子,表彰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更為重要的是,文廟祭祀更彰顯了歷代對儒家文化的認同,體現出中國人對人生圓滿、社會和諧的不懈努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