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都如晤
- 蘇枕書
- 9字
- 2020-03-06 11:00:10
【壬辰】二〇一二年
立春與節分
嘉廬君:
這幾日京都很冷,幸好是晴天,不致過分難熬。一早去爬山,登山道中人們高聲招呼,彼此說“早上好”。山頂刮大風,遠望見北面比山的積雪,天底下翱翔著蒼鷹,烏鴉也來回盤旋。今天是立春,你可有吃春卷?此地更重春分前一日,曰“節分”,意為季節交界之日。節分有撒豆之俗,繞屋拋撒炒熟的黃豆,口呼“福里邊,鬼外頭”。這豆子叫“福豆”,比自己歲數多食一粒,據說全年可以無病無災。神社里有盛大的追儺和撒豆儀式,熱鬧勝于新年。
學校附近的吉田神社有節分祭,前后共三日,是京都很重要的祭典。節分前一日黃昏有追儺式,“鬼”叫作“方相氏”,戴鬼面,著玄衣朱裳,執矛與盾。童兒列隊隨后,陰陽師頌祭文。最后方相氏大吼擊盾三回,群臣呼應,繞神社舞殿一周。神職人員以桃木弓射蘆矢,儀式始成。方相氏在《周禮》中屬夏官司馬,專司驅疫除厄之職。儺從中國傳入日本之后,到平安朝初期,方相氏的身份漸漸發生逆轉。現在還能在平安神宮追儺式中見到和一般神社不同的方相氏,不戴鬼面,行止徐緩莊重,主司驅鬼之職。
吉田神社的“鬼”會四處摸小孩子的頭,據說也會帶來福氣。家長們抱著小孩子往“鬼”跟前湊,大膽的小朋友覺得好奇,也有的被嚇哭,拼命往母親懷里鉆。大人們只是笑,說,那不是真的鬼!“鬼”也過去套近乎,搖頭晃腦逗孩子。孩子哭得更兇,“鬼”好尷尬好抱歉,只有搖搖晃晃繼續朝前走。
節分當日夜里十一點有火爐祭,神社境內架起直徑五米、高五米的八角柱形火爐,里面堆滿了人們帶來的舊神札。神札是神社的守護符,由紙、木片或金屬制成,每到新年、立春,日人習慣到神社買神札,可保佑全年闔家平安康健。一年之后換上新神札之前,舊神札最好能在神社舉行的儀式中以凈火燃燒,亦有祛病消災之意。
這三日神社外的參道擺滿各色小攤,跟我們的廟會相差無幾。每日近晚時分,人潮從四方源源不斷涌入這狹窄的道路。你知道,吉田神社平時相當冷清,內有一座幼稚園,就聽見小孩子們的聲音。黃昏時接孩子的媽媽們坐在大樹底下聊天,十分安寧。日常山道兩側只有普通的小石燈,這三日添了許多古樸的紙燈,如同白晝。我隨人流進山,兩邊有撈金魚的,套圈兒的,打氣槍的,玩玻璃珠的,許多小孩子圍著玩。燈籠在頭頂招搖,四下熱氣騰騰。我直奔食攤而去,炒蕎麥面、拉面、肉饅頭、草莓大福、烤玉米、烤肉串——平常都見不著這些,卻很好吃。
神社內賣福豆的小姑娘皆著鮮艷的振袖和服,非常可愛。神殿西首有節分神矢售賣,巫女盛裝金冠,為每一束賣出的神矢舉行頗為復雜的祈禱儀式。將神矢從神前請下,一時舞刀,又揮金鈴,又作舞蹈。神矢價格不同,只有買最貴的一種才能看到舞刀。巫女在神樂中就這樣舞了一回又一回。胡蘭成贊嘆不已的巫女之舞,說有六朝風度——我在臺下看了好一會兒,巫女很美,舞蹈也美,就是表情似乎不大高興。是買箭的人太多,跳得太累?旁邊一張兩曲屏風,工筆描繪巫女執神矢之姿,綠衣金冠,旁有樹,每年都會擺出來,倒很好看。
吉田山內還有一座小神社,叫果祖神社,供奉著和果子之神,故而京都有名的和果子店號也都參與節分祭。果祖神社前有熱茶和點心自取。若有心留些零錢當供奉,主持者會另送一份點心。天上開始飄雪,落在茶碗里,真是愉快的晚上。
今天過后,吉田神社又要恢復清靜。這個地方,春天有櫻花,夏天滿山濃碧,秋季菊臺前可以看見天上清皎的月亮。夜中有霜,月光潑了滿地,白砂皎皎。大雪后山里很冷,有巫女在廊下糊嶄新的紙窗,大卷潔白和紙滾在地上,烏黑頭發,朱紅的袴。對我而言,此處還有一點親切,室町時代的學者清原宣賢就是吉田神社神道家吉田兼俱的三子,后來去往明經博士清原家做養子。清原家世代傳習漢唐古注,對朱熹新注亦有所取,京都大學清家文庫即收藏有清原家的許多貴重資料。此外,圖書館還藏有吉田神社舊社家鈴鹿家的部分圖書,叫作鈴鹿文庫。出身鈴鹿家的學者連胤,藏書豐富。他的曾孫鈴鹿三七,畢業于京大日本文學專業,也是一代藏書家。1930年小林寫真制版所出版的豪華大冊《敕板集影》便出自其人所編,收錄書影凡廿七種,內藤湖南題簽,并作跋文。到此散步,自然別感親切。

每年節分祭都會擺出的巫女屏風,畫上有柊樹
像小孩子一樣盼望過節,是年長后難得的福氣。一年中能有這樣幾回,我很滿足。雖然這一次,春卷和福豆,又未曾記得吃。匆此,敬頌
春安
松如
壬辰年正月十三,立春之夜

內藤湖南題簽的《敕板集影》,用精美的古織物裝幀,解題詳盡,圖片用紙為越前鳥子紙,是小林寫真所制作的珂羅版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