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二十五史說略
  • 王鐘翰 安平秋等
  • 1686字
  • 2020-12-11 19:09:05

三、《漢書》注概述

《漢書》多古字古訓,較為難讀。正如《后漢書·班昭傳》所言,“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而此書又極受朝廷重視,流傳既早且廣,學者爭相諷誦。為了解決讀者的疑難,所以作注者甚多,而且其產生時代應與《漢書》問世的時間相去不遠。然而據陳直《漢書新證》的考證,最早為《漢書》作注的人應是漢桓帝時期的延篤。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曾說延篤著有《史記音義》。而《漢書·天文志》中晉人李奇注昭帝始元(前86—前80)年間的一句話下曾引用了延篤的觀點,這不可能出自《史記音義》,因此推斷延篤可能著有《漢書音義》。

不過現今確切可知最早為《漢書》作注的,當推靈帝時期的人應劭和服虔。這兩人都是漢代大儒,學問廣博,著述甚豐,所以注中精說頗多。唐顏師古注《漢書》時采用較多。而顏氏漏引的部分,還可以從裴骃《史記集解》等古注中去發現。

《漢書》注中有兩家最為突出,即顏師古《漢書注》和清王先謙《漢書補注》。

顏師古名籀,以字行,唐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父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所著《顏氏家訓》名噪當代,流傳至今。父思魯,尤工訓詁。所以家學傳統對顏師古產生深刻的影響。貞觀(627—649)年間,在魏徵的薦舉下,他參與了《隋書》的修撰工作。同時還從事《五經》文字的考訂,為其后《五經正義》的問世奠定了基礎。不難看出,顏師古確實博學多聞,具備了為《漢書》作注的條件。

顏師古注之前,自東漢至隋,注家不下于二十三家。其中蔡謨的《漢書集解》是顏師古注的主要參照書之一。在蔡注之前,如應劭《漢書集解音義》(實為臣瓚之作)、晉灼《漢書音義》等都是文與注分,各自單行。而蔡謨把前人的注釋以及自己的見解,分別散入《漢書》各紀傳之中,文與注始合。這一新形式被顏師古所吸取,并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擴充與完善,成就已遠在蔡謨之上。不過如項昭、伏儼、李斐、劉寶等諸家之注,于唐時已大多散亡,所以顏師古所引,可能出自蔡謨《集解》,蔡謨的草創之功不可沒。

又,顏師古的叔父顏游秦,曾著《漢書決疑》,共三十卷,為集注體裁,與師古注的形式體例基本相同。對照《史記集解》和《史記索隱》所轉引的顏游秦之說,可知顏師古注中借鑒了不少游秦的考釋,只是師古注未加說明罷了。毫無疑義,《漢書決疑》也是師古注的主要參考依據之一。

總的說來,顏師古注有以下重要特點:

首先是取材廣博,抉擇審慎,摘錄精確,論證可信。顏師古《漢書敘例》中言,經其考證所引諸家注釋凡二十三家,不僅吸取他們的成果,還對“頗或難知”的注家爵里、生平、出處都簡要考出,足見其治學之嚴謹,胸襟之開闊。又如他在辨析蕭望之是否蕭何之后的問題上,直斥私家譜牒的虛妄,足見其治學之認真。凡是難以遽下結論的時候,顏師古繼承了司馬遷疑則存疑的學風,往往羅列眾說,供讀者品評,或者提出傾向性意見,供讀者研習時參考。這也是師古注始終能與《漢書》合刻,不被剔出或被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漢書》自古號稱難讀,特別是古字古訓與后世頗有不同,歷代注家的誤釋或誤刻,更加重了讀者的負擔。《漢書注》中多側重音義,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師古注于是形成注重音讀,不好史事考據這一特點。而顏氏自顏之推起就好古音古義,《證俗字音》就是顏之推與陸法言等人研討古韻后的產物。顏游秦《漢書決疑》也具備這一特點。顏師古“多取其義”,正是一脈相承、同氣相求的緣故。有人指摘顏師古有貴遠賤近之嫌,殊不知正是如此,才溝通了《漢書》本義與讀者的心意,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然而顏師古注的缺點也十分突出,即史實的考證明顯弱于裴松之《三國志》注、劉昭《續漢志》注,注釋的領域略嫌狹窄。又取輯雖廣,卻也有重大遺漏,如隋蕭該的《漢書音義》、包愷《漢書音》、姚察《漢書訓纂》都棄而不用,有失偏頗,也確有“貴遠賤近”之嫌。否則的話,其成就遠不止于此。

清代治樸學者,一般都會涉足《漢書》,所以傳世著述頗豐。清末王先謙征引有關論著六十七家,撰成《漢書補注》。其特點是個人發明不多,但綜合抉擇能力極強,兼采各家之長,客觀務實,征引準當,是不可多得的集大成之作。所以凡研究《漢書》者,除了依靠師古注,就是以《補注》為基本依據了,至今無可替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巴林右旗| 吉林省| 呈贡县| 馆陶县| 西华县| 房产| 封开县| 斗六市| 利津县| 霍城县| 凌源市| 博爱县| 开远市| 九江市| 昆明市| 城步| 浮梁县| 仙游县| 修水县| 湘潭县| 新安县| 新昌县| 马鞍山市| 东山县| 正蓝旗| 大同市| 深州市| 禄劝| 西吉县| 丹凤县| 兰考县| 伊春市| 仁寿县| 增城市| 柳林县| 萨迦县| 武冈市| 灯塔市| 鹤山市|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