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應知的古代軍事常識
- 趙志超
- 1122字
- 2020-12-11 19:18:41
11 弩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弩是一種裝有弩臂和弩機,能夠不用手臂而保持張弦狀態的弓。古人在制作弓的過程中,發現弓的力量增加是有一定限度的,那就是弓手的臂力。弓的力道過大,普通的射手就拉不開;即使是訓練有素、臂力出眾的射手,力量也有上限。可是弓的力量不增大,射程就不能增加,威力自然也受限制。

漢代畫像石中張弩的武士
在這樣的情況下,古人給弓裝上一個木質的臂以及弩機,借助弩機來鉤住弓弦,把張弓和發射分解為兩個動作,這樣就實現了延時發射。而且由于張弦與發射兩個動作分離,所以張弦就可以不止用臂力,完全可以用全身的力量,甚至可以借助畜力以及各種機械手段。
目前關于弩的最早的文獻記載和考古實物,都出現在中國。學者們發現了一些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角、骨、蚌制的形狀特殊的穿孔片,與少數民族用的簡易弩機極其相似。中國先秦文獻中也不難發現弩的蛛絲馬跡。公認的對弩的最早文獻記載,是中國軍事名著《孫子兵法》。書中提到“甲胄矢弩”、“勢如弩,節如發機”,這都是當時戰爭中普遍使用弩的明證。孫武本人是春秋末年人,大概活動于公元前500年左右。關于《孫子兵法》具體成書時間、是否是孫武親自寫的,這些問題還有爭論。不過考古發現可以證明春秋時期已經有了青銅制作的弩機。弩機由金屬制作,就可以承受力量更大的弓,由此弩的威力開始成倍增加。
關于弩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的最早記錄,是《史記》記載的齊魏馬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42年。當時齊軍一萬名弩手埋伏在馬陵狹道的兩邊,等魏軍進入射程之后,萬弩齊發,魏軍損失慘重。主帥龐涓無奈之下,自殺身亡。
由于弩的威力強大,所以在戰國時期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史料記載中,形容某國士兵的強悍,常常用能開多少石的弩為標準。而且,戰國時期的弩最大的進步是出現了需要靠雙腳踩踏上弦的“蹶張弩”。這是一種利用全身的力量來上弦的弩,射程遠遠超過靠手臂上弦的弩,以及單純靠雙臂拉開的弓。從此以后,弩就奠定了相對于弓的射程優勢。
在秦始皇陵發掘出很多弩的遺物,經過科學家的還原復制之后,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弩形制已經非常完備,弩機的形狀也已經固定。后世的弩雖然在射程和威力上逐漸提高,但是大體的外形,都與秦弩相似。

秦復原弩
弩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武器,即使在近代火藥武器普及之后,弩仍然在戰場上出現,而且并不僅僅是裝備那些落后的軍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弩還在塹壕戰中有零星的使用。二戰之后,隨著近代材料工藝的進步,有了現代高分子復合材料作弩弓,弩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在各國特種部隊、特警部隊的裝備序列中,都能發現弩這種武器。相對于現代槍械,弩在某些方面還有優勢,適合一些特殊場合使用。而射弩雖然不是奧運會比賽項目,但是各國民間都有不少愛好者。看來這種古代武器的生命力,還將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