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鮑”與“鱐”在産生之初,加工方法和成品口感都不相同。宋歐陽修《夷陵縣至喜堂記》:“販夫所售,不過鱐魚腐鮑,民所嗜而已。”[23]但“鮑”與“鱐”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對文或者連用。因而,他們相同的詞義內核“魚乾”得到凸顯?!磅U”成爲鹽漬魚、魚乾的統稱。《南史·孔休源傳》:“云駐箸命休源,及至,命取其常膳,止有赤倉米飯,蒸鮑魚?!?span id="lzsdcpc" class="math-super">[24]

在語言的簡省原則和詞彙雙音化的作用下,“鱐”的使用頻率逐漸減少。而“鮑魚”替代“鰒魚”,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清李元《蠕範·物偏》:“鰒,鮑魚也,石鮭也,石華也,石決明也。”清桂馥《劄樸·鄉里舊聞·鮑魚》:“登州以鮑魚爲珍品。案,即鰒魚也?!?span id="n6f9gf9" class="math-super">[25]鮑魚,即石決明,也就是今天“海味之冠”的海生軟體動物。因此,“鮑”在表示“魚乾”類的語義場中也就越來越被邊緣化,直至完全退出這一語義場。語言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簡化原則,它會自然選擇那些內涵較小,外延較大並有強大構詞能力的表義詞彙,而“乾”一詞即表示失去水份,它既可以用在肉類、魚類、蔬菜類,也可以用在瓜果類,“乾”的構詞能力也異常強大,在詞彙雙音化的推動下,“乾”則逐漸成爲此類同義義場中的核心詞彙。又如,在表示醃製義的語義場中,醃、醬、臘這些詞彙成爲該類同義義場中的主要詞彙,而原來也可以泛指醃製類産品的“鮓”與“鯗”,已經不能再在現代漢語中表示醃製品的泛稱了。但是有些地方爲了保留古老的傳統習俗,仍然在某些特定的時候使用這些詞彙。例如,“鯗”:浙江寧波、紹興一帶的“新風鰻鯗”,還有過年時候一定要吃的“鯗凍肉”,都屬於這一類。

“奧”、“鮑”在語音上亦有聯繫。查《上古音手冊》“奧”:“覺·影·入”,“鮑”:“幽·並·上”。覺部屬於入聲韻,擬作【uk】尾;幽部屬於陰聲韻,擬作【u】尾。多數學者把上古入聲韻併在上古陰聲韻中,所以[u]、[uk]可以對轉。“鮑”因爲從“包”,故而有包納之意?!?img alt="148-2"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518BD/14261487305221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108.jpeg?sign=1755361149-SZgnqESnLwZlIwRAFrpRqKGRKgOl86bi-0-a64a4a728937f0d7bb10a81c535b57b8">”,奧也,藏肉於奧內。“148-2”亦有包納之意。可見,“鮑”與“148-2”同義,均有用醃製義?,F在,在某些方言中,用鹽醃製仍然讀爲“ǎo”。

綜上所述,“148-2”、“鮑”、“鱐”均有醃製義,在造字之初,他們加工制作方法並不相同,在各自的發展中也産生了不同的變化軌跡。在語言簡省原則的作用下,這些詞彙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被具有強大構詞能力的“乾”等詞所代替。“148-2”、“鮑”、“鱐”的變化不僅反映了烹飪詞彙的多樣性,同時也説明了食物原料加工過程的多樣性,也是中華傳統飲食多樣性的體現。

(原載《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附記:本論文爲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高誘注《呂氏春秋》詞彙研究”,項目編號Y201016267。

作者簡介:吳欣,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通訊地址: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郵編:310018


[1]劉熙撰《釋名》卷四,中華書局,1985年,第65頁。

[2]劉熙撰《釋名》卷五,第84頁。

[3]許慎撰,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38頁。

[4]安繼民注譯《荀子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4頁。

[5]盧文弨《龍城劄記》,中華書局,1985年,第9頁。

[6]王念孫撰《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743頁。

[7]左丘明傳,杜預注,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078頁。

[8]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20頁。

[9]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第307頁。

[10]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89頁。

[11]李時珍編著,張守康等主?!侗静菥V目》,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年,第1011頁。

[12]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第133頁。

[13]許慎著,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第580頁。

[14]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中華書局,1987年,第116頁。

[15]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第5062頁

[16]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第3274頁。

[17]賈思勰著《齊民要術》,第214頁。

[18]方以智著《通雅》,中國書店,1990年,第573頁。

[19]陳貽焮主編《增訂注釋全唐詩》,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第786頁。

[20]劉舫編注《顔氏家訓》,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54頁。

[21]袁褧、周輝撰,尚成、秦克點?!稓v代筆記小説大觀》之《楓樹窗小牘 清波雜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60頁。

[22]李時珍編著,張守康等主校《本草綱目》,第1039頁。

[23]歐陽勇、劉德清編著《歐陽修文評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0頁。

[24]李延壽《南史》,中華書局,1975年,第1471頁。

[25]桂馥撰《札樸》,商務印書館,1958年,第3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辽宁省| 永康市| 宁海县| 云南省| 南木林县| 沂南县| 阿克苏市| 海宁市| 蒙山县| 清涧县| 泰来县| 若尔盖县| 石柱| 恭城| 佳木斯市| 镶黄旗| 德江县| 西宁市| 余江县| 襄城县| 雅江县| 雅安市| 忻城县| 玉龙| 纳雍县| 遂川县| 余干县| 永丰县| 拜城县| 佛坪县| 淳化县| 泸西县| 海丰县| 南漳县| 苏尼特左旗| 乐至县| 积石山| 和龙市| 清苑县|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