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呼聲(陳鼓應著作集)
- 陳鼓應
- 23字
- 2020-12-11 19:10:14
古代的“民主廣場”
——子產的開放“鄉校”及其他
一、鄭國的處境和子產執政
子產是春秋時代鄭國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弱小的鄭國,處于晉楚之間,經常受到兩霸強的侵凌,依從楚國則晉國要打它,依從晉國則楚國要打它。比如公元前566年“楚子囊伐鄭”(見《左傳》襄公八年),鄭不敵,從楚,而引來“諸侯伐鄭”,鄭要求和談,立約“唯晉命是聽”(《左》襄九)。但鄭向晉和好,又遭楚王討伐(《左》襄九:“楚子伐鄭”)。“鄭人患晉楚”(《左》襄十一),其處境誠如公子所說:“介居二大國之間,大國不加德音,而亂以要之……其民人不獲享其土利,夫婦辛苦墊隘,無所底告。”(《左》襄九)
子產所處的鄭國,外患頻仍,內亂不已。公元前564年的一次內亂鬧得很兇,貴族子駟殺公子熙,公子熙的黨羽聯合其他不滿的貴族攻殺掌權的子駟(《左》襄十)。在這一次內哄中,子產的父親子國也遇難。局勢穩定后,“子孔當國”,他修訂法律要專權,大夫們紛紛反對,子孔想誅殺不順從的人。這時,子產制止他,要他把修改的臨時條款毀掉。子孔不同意,他說:“修訂條款是為了安定國家,眾人不高興就毀掉,這豈不是眾人來當政么!這樣國家就不好控制了。”但子產回說:“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子產深切體認到民眾愿望之不可抵逆,因而對專權者提出了這樣的警惕。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子產說這話時不過二十歲左右。十二年后,公元前552年,子孔專權,為子展等貴族所殺。子展當國,立子產為卿(《左》襄九),此后子產開始與聞國政。史書記載,這時期他經常接待外國元首和國際學人的來訪(事見《左》襄二七、《左》襄二九、《左》昭十六等記載)。公元前542年,博學的季札到鄭國訪問,會見子產時說:“鄭國當權的人太過奢侈,禍患就要來臨,到時候政權一定會到你的手上,你為政要謹慎使用禮,不然鄭國一定要失敗。”(《左》襄二九)果然,季札說這話的第二年,鄭國國政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動,子產獲得登臺的機會。
公元前541年,鄭國貴族再度發生激烈的斗爭,子皮獲勝掌權,要授國政給子產,子產推辭,認為鄭國“國小而逼,族大寵多,不可為也”。但在子皮堅持下,子產終于接受了。子產執政后,確如季札所建議的以禮治國,“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但他更重要的措施是,使“田有封洫,廬井有伍”。——這就是將全國的田地重新厘定疆界,劃分溝洫,把侵占的充公或歸原主。他規定若干家為一個互助的單位,若干家共用一口井(1)。他從政一年,受得許多怨言;三年之后,得到大眾的贊揚(2)。無論內政外交,子產都有突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