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呼聲(陳鼓應著作集)
- 陳鼓應
- 1286字
- 2020-12-11 19:10:13
二、克服重重艱難的歷程
通觀以上諸卦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屯、履、蹇各卦從不同的角度,分別展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各種艱險戒惕,然而,有一條相同的法則貫穿于它們之中,那就是禍福轉化的道理,這與老子思想中“禍福相倚”(1)、“物極必反”以及“萬物負陰而抱陽”(2)的哲理正相應驗。而這種“孤陰不長,孤陽不生”的觀點,不禁讓我們想起了王夫之的“乾坤并建”思想。
“乾坤并建”是什么意思呢?我們注意到,王夫之在《周易外傳》關于震卦的解釋中說:“故天下亦變矣,所以變者亦常矣。相生相息而皆其常,相延相代而無有非變。故純乾純坤,無時有也。有純乾之時,則形何以復凝?有純坤之時,則象何以復昭?”(3)
從“變化”的觀點出發,“純乾”和“純坤”則都是不存在的;“純”意味著沒有了變化的動力,事物各自歸于靜止。在一段時間內,如果只有“純乾”而沒有坤的輔助,那么,實實在在的事物形態是如何再次凝聚而成的呢?如果只有“純坤”而沒有乾的協同,那么,事物之“象”是如何再次昭著起來的呢?由此可以看出,王夫之是用反問的方式來反對《序卦傳》以乾為首和《歸藏易》以坤為首的觀點。因此,王夫之提出“乾坤并建”的觀點,強調乾和坤都是不可偏廢的。
他在《系辭上傳》第一章的解釋中提出:“乾坤并建于上,時無先后,權無主輔,猶呼吸也,猶雷電也,猶兩目視、兩耳聽,見聞同覺也。故無有天而無地,無有天地而無人。”(4)也就是說,乾和坤從來是不可分離的,它們在時間上沒有先后之別,在地位上沒有主輔之分,就像呼吸、雷電、兩目視、兩耳聽一樣,在任何時間、任何境遇中,總是相伴相隨,相反相成,并行而不相悖。那種只有天而無地或者只有天地而無人的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
按照常識,乾的表現為陽剛,坤的表現為陰柔;而王夫之則提出了“陰陽十二向背”的觀點,認為乾不偏陽而包含著陰,坤不偏陰而包含著陽:“非乾則坤,非坤則乾。十二位之間,向背而陰陽各足,既不容毀乾而無坤,毀坤而無乾……”(5)
“陰陽十二向背”的意思是說,在六十四卦的每一卦中,我們所見的六爻只是十二爻位之中“顯”的一面;事實上,每一爻后面都有一個相反的爻,那是十二爻位之中“隱”的一面;隱爻和顯爻的性質是相反的。例如,乾卦的六個陽爻背后還有六個陰爻,而坤卦的六個陰爻背后還有六個陽爻;它們之間只是顯和隱、明和幽的關系,而不是有和無的關系。
綜上所述,乾坤兩卦始終是不可分離的,二者只有向與背、明與幽、顯與隱等表現上的分別,而沒有純陰、純陽或孤陰、孤陽的區分。而“乾坤并建”與“陰陽十二向背”的思想,便為我們解釋上文所述的“人生艱難旅途中之禍福轉化”現象提供了本體論上的根據。那么,《系辭上傳》第一章中所說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的說法,就值得我們細細地推敲和質疑。后世單以乾卦為首的觀點,容易導致乾綱獨斷、皇權至上、男性沙文主義等觀念,這是我們所反對的。
————————————————————
(1)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 《老子》第十一章。
(3) 王夫之《周易外傳》卷四震卦。
(4) 王夫之《周易外傳》卷五系辭上傳第一章。
(5) 王夫之《周易外傳》卷四,未濟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