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九節 余論

從臺灣漢語音韻學史“通論”可見,其所呈現的幾個方面特點是十分突出的:

其一,臺灣漢語音韻學史文獻匯集很有特色。比如,不但有論著目錄的匯刊,還有一些重要的論著內容的概括和總結,更有一些學者,比如何大安、竺家寧、姚榮松等學者的“音韻學史”框架的建構,與大陸學者研究漢語音韻學史相得益彰,互為補充。將兩者目錄文獻合刊,則可以捋出中國漢語音韻學史的基本文獻線索,這就為進一步研究中國漢語音韻學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筆者曾出版《音韻學論著指要與總目》(作家出版社2007),吸取包括臺灣學者漢語音韻學史文獻在內的世界各國漢語音韻學研究成果,其用意亦在于此。

其二,臺灣學者編寫漢語音韻學教科書教學與普及結合,體系與目標結合,逐漸走出了不同于歐美與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漢語音韻學教科書的路子。普及性做得最為成功的是竺家寧的教科書,既有學術性很強的“通論”,也有通俗易懂而引導入門的“常識”,讀者甚廣,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三,臺灣學者探討漢語音韻學教學理論從教學實踐中探索規律,結合教育理論,建構自己的漢語音韻學教學理論體系,十分成功。各家的教學法不同,但強調教學實踐環節以取得優質教學效果為目標是一致的。還有的和語文素質教育相聯系,注意發揮其基礎作用,回歸傳統小學素養地位,值得特別推崇。

其四,臺灣學者漢語音韻學綜論分論與大陸的區別也是明顯的。比如臺灣師范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國音學》,術語體系明顯不同,個性鮮明,是值得比較研究的。

其五,臺灣學者編寫漢語音韻學相關工具書中,林炯陽等學者的《目錄初稿》以精細見稱,分類合理,給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覺;而竺家寧和姚榮松音韻史挖掘富于成效,不回避矛盾,尊重學術權力,承認學術流派差異,所以所編文獻公正而客觀。

其六,臺灣學者漢語音韻學論著匯集呈現學術史“精品”面貌,給人以深刻印象。以個體漢語音韻學研究成果為單位,謹慎推出,強調其示范效應;尤其是年輕一代,學風扎實,樸素自然。相比較而言,大陸個別學者的研究論文集編訂就顯得有些倉促,難以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這可能與大陸一些大學現行學術評價體制急功近利有關。

其七,臺灣學者譯介國外漢語音韻學論著,與國外學者的直接交往緊密結合。很多被譯介的國外學者與在臺灣的學者存在著明確的師承關系,因此把握起來具有一定的準確性。

其八,臺灣聲韻學會設置優秀青年學人獎與大陸“羅常培獎”很相像,但完全以漢語音韻學和方言學為主導,所以獎勵目標明確;所推出的優秀學人,后來發展大多順利,學業優異。這個獎項的設立,真正起到了選拔、培養,以及激勵后備人才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通榆县| 化德县| 合肥市| 油尖旺区| 宜阳县| 新竹县| 金乡县| 什邡市| 加查县| 尼木县| 临泉县| 嘉峪关市| 八宿县| 会东县| 临汾市| 任丘市| 桑日县| 南汇区| 罗江县| 临沭县| 佛坪县| 鲜城| 岑溪市| 江油市| 拜城县| 碌曲县| 宝丰县| 通江县| 金寨县| 旅游| 惠安县| 偏关县| 蒙山县| 吴旗县| 祥云县| 宝应县| 景德镇市| 玉溪市| 丰镇市|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