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漢語音韻學史(全二冊)
- 李無未
- 1059字
- 2020-12-24 12:09:54
第五節 臺灣學者編寫漢語音韻學相關工具書
一、與漢語音韻學研究相關辭典
這類辭典中較重要的有:何容等編《國語辭典》(臺灣“教育部”1976)、杜學知編撰《古音大字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張錦郎《中文參考用書指引》(文史哲出版社1982)等。杜學知解釋說,《古音大字典》系就沈兼士《廣韻聲系》及黎錦熙《說文音母并部首今讀及古紐音表》二書改編而成;其編例系就黎(錦熙)表音母,依錢玄同古韻二十八部為綱,每韻部再依古音十九紐為目,然后類系《廣韻聲系》所有字,韻部紐類自為起迄,并于書眉標注何紐何韻,是為上古音之譜錄;書內則依沈(兼士)書分別標注四十一聲類及二百六韻部,并保留原有之反切、等呼、四聲擬音等,此為中古音之譜錄。故該書兼有上古音及中古音二用(48頁)。
王天昌《漢語語音學》(2005)“附錄三:國語書目提要”提到,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國音標準匯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46)是臺灣省推行國語的標準官書,方師鐸《增補國音字匯》(1968)版式與《國音標準匯編》相同,增補臺灣等地習見單字,修訂若干字音而成(345—360頁)。
二、與漢語音韻學研究相關目錄文獻
臺灣學者十分重視與漢語音韻學研究相關目錄的編寫工作,可以說非常完備。主要有:董同龢“Recent studies o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in China(1950—1960)”(1961),陳新雄《六十年來之聲韻學》(1973),周法高《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1973/1980),何大安《近五年來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83),姚榮松《近五年來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89),竺家寧《臺灣四十年來的音韻學研究》(1993)、《臺灣聲韻學當前的研究狀況》(1996)、《臺灣近年來聲韻發展的特色》(2010),王松木《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89—1993)》(1995),林炯陽、董忠司等編《臺灣五十年來聲韻學暨漢語方言學術論著目錄初稿(1945—1995)》(1996),江俊龍《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94—1998)》(2000),顏靜馨《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99—2003)》(2005),曾進民《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99—2003)》(2005),竺家寧《五十年來臺灣的聲韻學研究》(2006),顏靜馨《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2000—2008)》(2010),李長興《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2004—2008)》(上)(2009),吳曉琪《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2004—2008)》(下)(2010),姚榮松《六十年來(1950—2010)臺灣聲韻學研究成果之評述與展望》(2014)等。此外,臺灣博碩士論文網收集大量的學位論文,其中有的有電子版,有的沒有電子版,只有紙質版,但大多錄有論文的內容提要、目錄以及參考文獻等項目,大大便利了漢語音韻學讀者檢索相關學位論文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