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做事·先做人:立己修身最為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眾化系列讀物)
- 曾凡朝
- 1249字
- 2020-03-13 15:13:36
前言
人是生成的,不像其他生命物質是預成的。人在生成為人的過程中,離不了做事。《左傳》中有人生三不朽之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的核心是“做人”,“立功”的核心是“做事”。做人是做事的開始,做事是做人的結果。《大學》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做人始于“修身”,做成事就要修好身。懂得修身,是人走向成熟的標志,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是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自身的修煉和不斷的沉淀,才能每遇大事有靜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境遇中,沉著應對,逢兇化吉,實現做事做人的雙贏。
根深才能葉茂,成事亦先成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是中國人的根和魂。撥云見日,我們汲取文化的鮮活智慧,解開生命的迷津;培根鑄魂,我們追尋生命的源頭活水,修煉生命的精金。本書通過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做事做人的智慧,立足當下,將古人深奧的學術文獻、名言名句、思想觀點,通過通俗化的語言表達,引申發揮,進行現代化轉化,讓古人及其思想穿越時空進入今天的生活,融入今人的生命。
筆者立足于傳統文化的根基,以“要做事先做人”為主題,以天地為背景和基礎,由“人何以是人”講起,落腳于“人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本書共由五章組成,第一章確立了人的問題,探討了人之為人而別于禽獸的主要因素,這是做人的前提。天地之間人為貴,人的本性和價值決定了做人要繼善成性,代天成物,順應天地之道,參贊天地之化育,使得天地萬物更加生機勃勃。第二章著重探討了修身的重要性和意義。做人首要在于修身,修身實際上是人對自己本身的一種超越和完善,是在雕琢自己、改過遷善和言行一致的踐行中實現動態的自我提升。第三章具體講述修身之法。修身的法門就在于古人常說的“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反求諸己”不是讓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自己找自己的麻煩,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承擔起應當擔負的責任,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和根本。掌握了這個法門,我們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胸懷會越來越寬廣,做事做人的道路會越來越順暢。第四章講修己以安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個人隨著自己做人做事的能力的提升,必然會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既是一個人實現自身價值的階段,也是實現“內圣外王”的過程。只有這樣,方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性”,使自己的生命價值在服務社會、修己安人中得以實現。第五章以“人皆可以為堯舜”作結,講述修身的終極目標,“志于君子,期于圣賢”,成就理想人格。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實現最大的價值,就不能僅僅看到當下的事情和眼前的自己,更要看到圣賢可成的闊大境界,并且為之終身踐行。
不管什么時候,做事做人都是人生命中永恒的主題,小勝靠智,大勝靠德。這本書就是一本和讀者分享如何做人做事的書,但愿這本小書能成為您精神家園中的一抔沃土,讓生命在書香中充滿能量,讓心靈在書香中輕舞飛揚。
本書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拋磚引玉,為大家學習經典、傳承文化、做人做事,略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