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第一次被逼裂變

1.1.1 雇傭制時代企業痛點

在雇傭制時代下,雖然國內企業設置有紛繁復雜的崗位,但所有企業中其實都只有兩種身份,即領導與員工,其關系則是簡單的雇傭與被雇傭關系。這樣的身份屬性,也必然形成了無法磨合的兩種利益思維:

領導只關注利潤,而所有的雇傭人員都代表著利潤的對立面——成本,因此,企業領導普遍追求的,就是通過逐步壓低員工成本以提升利潤;

員工遵循著打工者思維,以薪資的多少定義工作的付出,薪資是勞動應得的報酬,而對于企業是否盈利、盈利多少,員工則持“事不關己”的態度。

正是這樣兩種身份引起的思維沖突,成為雇傭制時代企業痛點的根源。

人才瓶頸是雇傭制時代的通病,雇傭制企業中永遠只有人員,而無人才。再好的人才,在雇傭制下都會逐漸進入“不作為”狀態,成為企業的普通一員;而想要逃離這種狀態的人才,要么進入了企業管理方式全然不同的其他企業,要么走上了創業道路。

人才瓶頸背后隱藏的則是人效瓶頸。當將員工看作“成本”時,領導自然會選擇直接“盯住”現場的管理方式,此時,真正的人才并非消失,而是選擇了離開,而留下的員工則以打工思維作為工作準則——“少做少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隨著雇傭制企業員工的不斷增加,領導無法一一“盯住”員工,員工則已習慣于“不作為”,認為只需做好“分內事”即可。

當遇到人才瓶頸與人效瓶頸時,企業的發展也由此陷入資金、庫存與利潤、擴張困局,這也是大多數企業普遍存在的痛點。

如果員工只是成本,那么員工當然也不會關注資金流的問題,這會使得企業進而陷入資金困局。在雇傭制時代,企業一旦陷入資金短缺,只有管理者感到緊張;即使企業面臨倒閉,員工也能心安理得地“改換門庭”。此時,企業的高速發展需要管理者持續投入發展資金;企業的緩慢發展也需要管理者苦苦尋找造血資金,直到管理者的所有資金流被消耗殆盡……

旁觀者往往會好奇:為何當企業發展緩慢時,其生產計劃仍不調整,使生產形成的大量庫存,造成更多的資金積壓?

其實,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當下幾乎所有行業都處于“紅?!碑斨?,市場競爭也越發激烈,其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市場競爭的同質化。每家企業的產品都一樣,目標客戶也相同,連營銷方式也相近……行業內難以調和的過度競爭也由此形成。

面對愈趨慘烈的同質化競爭,企業的面前只有兩條出路:一是走向差異化;二是堅持價格戰。

差異化是逃脫同質化競爭的最佳渠道,但可悲的是,在雇傭制時代,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早已被打工者思維磨平,這也讓企業失去了走向差異化的可能。

價格戰則是同質化競爭中的一種無奈選擇,企業只有通過降低價格,才能贏得市場優勢,而其最光明的未來也只有:通過價格戰“熬死”其他同行,并最終獲得行業壟斷地位,從而獲取利潤空間進而“回血”。但從實際來看,這條路其實不過是一條“死胡同”,價格戰一開,企業的產品售價只能不斷被降低,并且企業要付出更多的營銷成本,其結果更可能是“熬死”自己,而非同行。

據行業調查顯示,目前,國內有30多個行業都處于價格戰的“死胡同”當中。這些行業既無技術創新,也無模式創新,整個行業都投身于同質化競爭當中,看似熱火朝天,但其實連行業內首屈一指的企業都處于巨大的虧損當中,整個行業的復興也無從談起。

如今,無論企業的管理者是以5年還是10年為尺度展望未來的利潤率,在可見的未來,90%的企業都將面臨越來越低的利潤率。筆者曾供職于順豐速運,順豐在2006年可以維持高達30%的凈利潤率,但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不過8%。這就是同質化競爭帶來的市場變化,每家企業都陷入了利潤困局。

即使在僅存的幾個朝陽行業,其企業雖然能夠獲取較好的利潤,也難免陷入擴張與風險的困局。

站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風口,每家企業都想盡快做大做強,但在業務的快速增長中,團隊能力是否跟得上、管理體系是否跟得上、人才是否跟得上?對于雇傭制企業,其業務增長都必然伴隨著團隊的人員擴張,但這支團隊是否能夠成為企業長青的助力呢?

放眼當今中國企業,坐擁資源壟斷優勢的企業在經過最初的快速擴張之后,其擴張的邊際速度也越來越慢。而其他不占有優勢資源的企業當然更容易陷入擴張困局。

尤其是在企業擴張的過程中,現金、收入與利潤的三角矛盾問題,以及其中蘊含的投資風險、控制風險、人才風險,更需要強有力的團隊才能被妥善解決。否則,企業就很容易在三角矛盾前進退維谷:犧牲現金的快速鋪貨策略,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占領市場,但卻容易為企業帶來應收賬款風險與資金斷裂風險;若犧牲市場保留現金,則必然會影響收入與利潤,使企業面臨發展停滯的風險。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雇傭制時代的問題也正在逐漸暴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感受到難以解決的管理和發展問題,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正是雇傭制企業的人才瓶頸與人效瓶頸。

你所面對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

1.1.2 你的企業真的很具競爭力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行各業都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近10年來商業活動的復雜程度高、變化頻率快,因此,企業正面臨一個不斷變革的時代,如圖1.1-1所示,為企業面臨的8大挑戰。

圖1.1-1 企業面臨的8大挑戰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放緩,大量行業開始進入微利時代,同質化競爭更是將企業拖入慘烈的價格戰當中。此時,你仍然認為你的企業很具競爭力嗎?

事實上,除卻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之外,很多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就在于人力成本。在改革開放前30年,由于中國勞動力較為廉價,相關政策也不完善,很多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得以依靠人力成本優勢,獲取了巨大的利潤。

然而,近10年來,中國企業也進入了高成本時代。與此同時,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也讓全球經濟的發展陷入僵局,這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出口制造型企業,造成了嚴重傷害。

對于那些將員工看作成本的雇傭制企業而言,當今時代的諸多困局無疑是企業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日漸高企的員工成本,讓很多領導者感到痛苦,也是直到此時,這些企業才真正醒悟:我的企業似乎毫無競爭力……

事實上,要確認你的企業是否具備競爭力,你只需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你的企業內部有高手嗎?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人才戰略也已經成為我國國家戰略的重要核心,在企業中同樣如此。尤其是當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時,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而不是秉持著打工者的思維堅持“不作為”。

那么,在你的企業內部,有這樣的高手嗎?他們可以承擔起創造價值的重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企業共同成長嗎?

如果沒有這樣的高手,領導只能事必躬親,“盯住”每位員工,以嚴格的規章制度讓員工按章辦事。而長此以往,企業發展的上限,則完全取決于企業管理者的個人能力和精力。

問題二:你的高手在1-2年內會離開嗎?

高手能夠創造價值,但只有穩定的高手,才能為企業創造持續的價值。

當今時代,幾乎每家有所成就的企業內部,都有這樣一、兩位高手存在。但尷尬的是,這些企業仍然難以逃脫存活不過3年的命運。

其背后原因就在于,企業管理者委以重任的高手,在短短1-2年內就從企業離開,這也導致企業的發展瞬間陷入停滯。如果企業管理者自身無力維系,就只能等待新的高手的出現,但在這段空窗期,企業可能已經被市場淘汰。

問題三:高手離開后會否變作競爭對手?

在雇傭制時代,雇傭制企業難以留住高手不僅會影響企業的自身發展,甚至于很多高手在離開之后,會變作更可怕的競爭對手。他們知道企業的發展模式、渠道和資源,因此,在設計競爭方案時,往往也能一針見血。

更常見的現象是,高手在離開企業時,會帶走企業一批骨干員工以及各種渠道資源,這對企業的發展會造成釜底抽薪的破壞力。

問題四:如何從內部解決上述問題?

上述問題普遍存在于雇傭制企業中,很多企業管理者也都已經對此產生了一定的認知,并積極尋找解決機制。而在實踐過程中,最常見的機制都是以薪酬為核心的,或是漲薪,或是建立績效制度。

這樣的方法在初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由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競爭對手總是會不惜拿出更具誘惑力的薪酬以挖掘高手,其結果又將引發人才市場的惡性競爭。

問題五:如何從外部吸引高手?

正如競爭對手總是到處挖掘高手一樣,企業想要持續發展,同樣需要不斷從外部吸引高手,在優勝劣汰中,實現團隊人員的持續換血,最終建立起一支具備高競爭力的高手團隊,進而實現上下游的整合。

然而,對于很多缺乏高薪資、大平臺的企業而言,其又該如何從外部吸引高手呢?如果沒有足夠優秀的高手團隊,企業的上下游整合當然也無從談起。

當很多企業仍然沉湎于經濟騰飛的“光輝歷史”時,更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自身競爭力的不足。但對于如何彌補這些不足,尤其是解決上述5大問題,大多數企業卻缺乏有效的措施,只能被市場逼著前進——毫無方向。

1.1.3 為什么職業經理人離開了你

2013年年初,王某開始在亞馬遜平臺創業做電商。2017年年底,每年營收3000萬元,利潤500萬元。在這一過程中,最初入職的員工鄒某,憑借其出色的業務能力,成為企業的核心骨干,負責企業的核心業務管理,其年收入則從最初的不到10萬元漲至80萬元。

正當王某準備繼續大展宏圖時,2017年年底,鄒某卻提出離職、決定創業。對此,王某很是傷心,認為受到了背叛。

在當今時代,王某的遭遇并非個例。很多領導會因此怨恨核心骨干的離職,但站在員工的角度來看,在企業價值大幅增長的同時,核心骨干卻沒有享受到其中的紅利。薪酬的增長幅度其實與企業價值的增幅是不對等的。在這種情況下,核心骨干的離職也成為必然。

隨著中國企業管理的不斷成熟,很多企業開始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由專業的業務骨干負責企業的核心管理。相比于領導,這些核心骨干雖然仍屬于受薪階層,但憑借出色的職業素養與業績,他們往往能夠拿到很高的薪酬。

據統計,美國大企業高級職業經理層的平均收入,甚至已經超過了普通員工平均收入的百倍,因此,職業經理人也被稱作“金領”。在中國企業發展史上,也涌現出了“打工皇帝”唐駿、“手機狂人”萬明堅等優秀職業經理人。

一般而言,職業經理人都具備較高的個人素質和較強的職業能力,以及敬業精神、創新意識等事業心的助力。也正是因此,他們能夠為企業創造巨大的財富,甚至會改變一個企業的命運。

然而,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大眾創業”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新時代的創客。此時,職業經理人的離開,也成了一種常態,每家企業領導都開始考慮如何維持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

作為職場的一個特殊角色,職業經理人在企業扮演的角色總是十分尷尬:一方面,在領導心目中,職業經理人更像企業的“保姆”,呵護企業發展是其必然的責任;而另一方面,掌握企業管理權的職業經理人,卻往往會陷入“婆婆”的角色,將自己看作企業的老大,與領導產生矛盾和沖突。

在中國企業中,這種角色沖突則更加明顯。如“手機狂人”萬明堅在加盟長虹之前,則是因為功高蓋主而不得不離開TCL。此后,TCL手機也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在國內手機業泯然眾人。

職業經理人是人才市場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階層,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經營管理企業,并從企業業績中獲利。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職業經理人的利益必須與企業的經營績效相結合,并形成榮辱與共的格局。

事實上,國內職業經理人的頻繁離職,正是因為未能形成這種榮辱與共的格局。如前所述案例中的鄒某,在支撐企業從創業到營收3000萬元的過程中,他并沒有享受到企業增值為其帶來的收益,其離職也成為必然。

馬云曾說:“員工離職的原因可以歸結到兩點: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而職業經理人離職的最關鍵的原因則在于,企業價值尤其是企業價值增值與經理人無關。不僅如此,在很多雇傭制企業中,領導甚至會顧慮職業經理人的“功高蓋主”,最終導致職業經理人因自身業績太高而離開。

在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離開之后,且不談企業是否能維持原有的發展速度,從職業經理人的出路角度來看,他們也必將成為企業最可怕的競爭對手。

一般而言,職業經理人離開后的出路不過以下3條:

1.跳槽到更高薪資的大平臺;

2.跳槽到可以創業的合伙公司;

3.自己當領導。

無論哪一條出路,都意味著原企業多了一位強力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了解原企業的經營模式,甚至掌握原企業的經營資源。

在雇傭制時代,很多企業都被各種痛點所折磨,但卻總是找不到消除痛點的出路。盡管領導們做出了許多改革,如改變薪酬結構、引進職業經理人等,但其效果卻不如人意。歸根結底,其原因并非是制度的失效,而是領導思維的落后。在新時代下,仍秉持著雇傭制思維的領導,其企業必將會被時代逼迫而改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建水县| 盱眙县| 江门市| 卓资县| 克拉玛依市| 大厂| 阜新市| 腾冲县| 马鞍山市| 阳曲县| 三穗县| 襄汾县| 昆山市| 成都市| 迁安市| 陆丰市| 旅游| 文安县| 兰溪市| 陆河县| 宜良县| 临洮县| 武安市| 沙雅县| 邢台市| 武威市| 聂拉木县| 高雄县| 沧源| 金平| 融水| 台中县| 博白县| 德钦县| 城固县| 会泽县| 龙门县| 茌平县| 大田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