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呼吸+癌癥·新知+癌癥·真相(套裝共3冊)
- 李治中
- 1553字
- 2019-07-16 17:31:44
最重要的10個問題

中國醫療資源匱乏,醫生太少,患者太多,這直接導致醫患之間每次溝通時間很短。在美國,醫生每天看幾位患者,在中國,醫生每天看幾十上百位患者。在美國,患者每次見到醫生,通常有半小時到1小時溝通。而在中國,通常只有5分鐘,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這個情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醫患交流的效率,在有限時間內交流最重要的問題,避免浪費時間。有些籠統的問題,比如“到底還有沒有救?”“誰是這方面最好的醫生?”,醫生很難回答,而且不管答案是啥,其實是沒什么幫助的。
那么,如果被診斷為肺癌,哪些問題最值得問呢?
下面這10個問題是個不錯的開始。
1.到底得的是何種肺癌?
首先需要依據病理確診肺癌類型。比如,是小細胞肺癌還是非小細胞肺癌?腺癌、鱗癌,還是別的肺癌類型?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肺癌種類很多,病理診斷是一切治療方案的前提。沒有病理診斷,再頂尖的醫生也無從下手。
2.腫瘤分期是多少?
了解了類型,下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分期。也就是說,從影像學檢查上,比如胸部CT,顯示癌癥處于什么階段、惡性程度如何、是否轉移。分期低(早期)的肺癌可能只需要手術或放療,而分期高(晚期)的肺癌通常需要系統性治療,比如化療藥物、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等治療。
3.腫瘤的分子病理分型是什么?
除了傳統病理,對于肺癌,還需要知道腫瘤的分子病理分型是什么,是否是特定的基因突變,比如EGFR、ALK等,可以讓患者使用靶向藥物。
4.治療的目的是什么?
是根治性治療方案,還是姑息性治療方案?根治性治療以治愈為目的,姑息性治療是以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這兩種策略有根本區別。

得肺癌后應該首先問的十個問題
5.治療的具體方案是什么?
是只需要手術,還是需要手術+放療+化療同時使用?又或是用靶向藥物?醫生為何選擇該方案?有什么優越性?對生存期有什么影響?
6.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是否進了醫保?
癌癥治療中,不同藥物和治療方案的費用差異很大。醫生通常需要根據患者經濟條件來權衡療效和費用,爭取選擇一個最佳方案。最近很多昂貴的進口和國產抗癌藥都進入了醫保,包括肺癌EGFR靶向藥物易瑞沙、特羅凱和凱美納,這對患者是很好的消息。
7.適合用免疫療法嗎?
肺癌的免疫療法目前有效的就是PD-1/PD-L1為主的免疫檢驗點抑制劑。這方面研究日新月異,進展很快,給晚期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除了治療晚期癌癥,最近研究發現免疫療法用于無法手術的3期肺癌患者時,也能顯著控制腫瘤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目前肺癌免疫療法在中國還沒有上市,但有很多臨床試驗可以參加。
8.治療完成后的隨訪應如何安排?
隨訪對于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對于肺癌來說,即使是被治愈的患者,其一生中還有大約30%的概率會出現二次腫瘤。對于沒有治愈的患者,隨訪對提高生活質量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會推薦治療后3個月隨訪一次,2~3年后改為半年隨訪一次,5年后改為每年隨訪一次,直至終身。隨訪的理念在中國患者中比較缺乏,但這是非常重要的。
9.預計患者5年生存率是多少?
根據癌癥的類型和分期情況,預計5年生存率是多少?如果確定是IV期的晚期肺癌,那1年、2年生存率是多少?了解情況后,患者和家屬對生活和工作都能做好相應的安排。中國人比較忌諱談死亡,但如果患者可以接受,家屬可以接受,還是希望他們問這個問題。因為大家能更好地對未來有所準備。
10.有臨床試驗的機會嗎?
大量新型抗癌藥,無論是靶向藥物、免疫藥物還是新型化療藥物,都在中國的大型醫院中進行臨床試驗。臨床試驗有一個特別大的優勢,就是免費用藥、免費檢查。因此,如果晚期患者對標準療法耐藥,不妨多尋找臨床試驗機會,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情況的新藥臨床試驗。
小結
·肺癌的分型、分期、分類需要第一時間搞明白。
·明確治療目的是治愈還是延長壽命很重要。
·應該了解是否適合新型靶向藥物或免疫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