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分娩準備

秘密1:“決定權在你手上!”

我認為其實每位孕婦都處于輕微的催眠狀態,有些迷糊,因而她們對于有關妊娠和分娩的所見所聞都很敏感。現今社會的報章雜志常常將分娩描繪得非常負面,讓女性們以為,從某種程度來說,生孩子是非醫療干預而不可為的事。影視作品中,分娩也總是被刻畫成集危急、恐懼和焦躁緊張于一體的戲劇化情景。媒體似乎一致將分娩描述成一個可怕駭人的過程,人人避之不及。逃脫這些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名孕婦哪怕是坐一段公交車,也會有人湊過來給她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某某人死于分娩的恐怖故事。朋友、家人、鄰居,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個類似的故事,并且他們都迫不及待地要講給懷孕的你聽。

關于懷孕和分娩的信息鋪天蓋地。市面上有無數講述如何無痛、迅速地“完美”分娩的書籍,都把重點放在某種特定的方式和技術上。女性們由此相信,充分細致的分娩準備和計劃能讓她們掌控一切。我認為這種對掌控的需求是因為她們擔心事情“不對”或是事態會完全走偏。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生理分娩過程中,起作用的是大腦本能的那一部分,它產生所有的荷爾蒙和內啡肽;而非智慧的、有掌控和計劃需要的那一部分。女性們應該設法讓大腦中智慧的那部分保持緘默,相信自己的身體知道該怎么做。只要條件適當,分娩過程將自然而然發生。令很多人驚訝的是,對分娩影響最大的因素,其實是女性為迎接孩子到來而選擇的環境:所選的環境必須是產婦感覺安全舒心的地方。她還需要停止思考,也許這意味著她的行為會一反常態,她可能會發出奇怪的聲音,會開始詛咒、說臟話或者大哭大叫。我們將在第2章里更詳細地闡述這些現象。

為了達到“掌控”的目的,許多夫婦迷上定制分娩計劃。他們花大把時間在紙上寫下應該怎樣分娩,有的計劃鋪滿好幾頁。我從來不太熱衷鼓勵做分娩計劃;我的信條是,無論何時,你定制“計劃”,就需要另一個后備計劃,而關于分娩這件事,恐怕你得需要好幾個后備計劃。分娩“計劃”的巨大缺陷在于,它假定你對于將會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對牽涉其中的每個人,甚至即將出生的寶寶的表現都成竹在胸。它看似還能以合理的方式評估風險、簡單地做出選擇,將人們所排斥的醫學干預的需求降到最低。

遺憾的是,事實并非那么簡單。分娩過程中肯定會有寶寶吧,而寶寶總是很難——就算是可能——控制,分娩一旦開始,總有那么一些狀況可能發生,讓你的分娩計劃就此落空。比如說,有人會計劃:只要沒有不適和難受,就盡可能在家中待到分娩前。但是,可能某天早上她的羊水就破了,而且接下來24個小時也許都沒有宮縮。在這種情況下,跟蹤她臨床指標的保健醫生會建議她去醫院進行催產。人們往往有種誤解,認為孕婦的羊水破了之后,胎兒感染的風險會增加。然而,目前并沒有支撐這一說法的研究證明。相反,調查卻顯示,這種情形下,孕婦如果繼續等待自然分娩的開始,可能會略微提升其子宮感染的概率(戴爾等人,2006)。想象一下,產婦對此會做何感想。倒不是說她非聽從醫生的建議不可,她可以不聽。但是這種情形可謂天公不作美。如果這名女性一開始并沒有分娩計劃,她可能更容易接受現實:她依然有可能按自己希望的方式分娩,只不過需要根據當前的新情況做些微調整。但因為有先入為主的計劃,她可能會開始覺得一切在往不好的方向發展,以至腦子里充塞著各種負面念頭,身體也滿載壓力荷爾蒙——這絕對不是準備分娩的最好方式。

但是,我贊同就即將到來的分娩寫下一些想法,我更愿意稱之為“分娩偏好”,而不是“分娩計劃”。它應該控制在一頁紙以內,內容包括該孕婦所希望的疼痛管理方式和對與寶寶相關事宜的選擇,比如:

? 延遲結扎臍帶 (麥克唐納等人,2013)

? 給新生兒補充維生素K (威克姆,2001)

? 立即與嬰兒肌膚接觸

肌膚接觸的巨大益處往往不為新生兒父母所了解,因而常常被忽視。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但考科藍回顧1曾有文總結:

有過肌膚接觸的寶寶與他們的母親有更多互動,較之僅接受過普通醫院照料的寶寶,他們更少哭鬧。與寶寶有過早期肌膚接觸的母親更易在最初1至4個月,甚至傾向于更長時間進行母乳喂養。寶寶更可能與母親建立起良好的早期關系,但該項指標難以量化。(摩爾等人,2012)

在我看來,寫下希望剖腹產如何進行的意義并不大,除非你計劃進行選擇性剖腹產。選擇性剖腹產是根據醫學條件和風險做出的預先剖腹產計劃。但也有女性即便在沒有醫學原因的前提下做出這樣的選擇。她們做這一決定可能出于各種原因,但我覺得大部分是因為她們沒有得到關于剖腹產伴隨的風險或順產對于母子二人的益處的相關資訊。無論如何,我認為每個女性都有權自己選擇分娩方式。

如今剖腹產是一種普遍的分娩方式:英國國家數據顯示,有四分之一的女性以這種形式分娩。如果你更傾向于自然分娩——我將在下一章詳細介紹——便不必重點準備如何進行剖腹產;如果你的寶寶最終是生于剖腹產,那也一定是因為情勢所需。同時,分娩后即刻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項,如延遲結扎臍帶和肌膚接觸,在剖腹產后仍應立即操作執行。花大量時間定制分娩計劃實在不是準備寶寶出生的最好方式。相反,不如重點了解分娩激素如何被激發,以及如何為寶寶的到來創造一個安全空間。

我相信,如果準父母清楚自己面臨的選項,明白自己的選擇會產生的后果,然后寫下自己的分娩偏好,他們就更有可能獲得一次積極的分娩體驗。在這之后,我要鼓勵他們向分娩過程全面投降——我所說的“投降”,并非是不再關心分娩、甚至完全放棄,我的意思是敞開心扉,接受此時展開的一段新旅程,而不是抵抗它。

贏得最佳分娩體驗

生育寶寶是女性生命中一次絕妙的體驗,她將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弱點,也將認識到自己無可匹敵的力量。分娩能完全改變她的自我認識和信念:大多數時候,分娩能帶來正面的影響。

總體來說,分娩過程決定了女性的母性體驗,并將影響其如何開始一個母親的新角色。因此在考慮寶寶的出生時,仔細分析考量各種選項是件好事。不偏不倚的信息讓你能夠為自己的分娩負起責任,如果你能在此基礎上做出堅定、明晰的決定,那你新角色的起點將以自我力量為支撐,你將更加胸有成竹。分娩沒有“正確”之法,它也不是一次讓女人“失敗”或“通過”的考驗。只要她做出對自己和寶寶最好的決定,那就是一次自我變得更為強大的體驗。

約見助產師時,你可以與其商討可行的方案,也不妨自己做一些調查。重要的是要考慮離家近的產科診所,你也可以去實地考察,看看其設施設備。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2里的所有機構都有臨床指南,里面寫明在產科服務中他們計劃如何來照料你,每家機構可能會有所不同。這些指南只是用于“介紹照料方式”,并非強制如何做和做什么。請一定要記住,在哪里分娩的決定權完全在你的手里,你也可以隨時改變心意,這點至關重要。一名孕婦如果愿意,她甚至可以選擇在家中分娩,并且當地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機構有義務為她提供一名助產師。

在英國,有相當完善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為我們提供免費的產科服務,還有優秀的助產師和醫生。但根據媒體廣泛報道,這一體系在某些地區可能在超荷運轉,導致一些夫婦考慮雇用私人產科護理。

有一個問題值得深思:一對夫婦如果選擇私人產科醫師,在一家私人產科診所預定好產房,他們是否就會擁有一次完美的分娩經歷?假想如下的情形:

一名女性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所有朋友都提醒她首要任務是預約一位產科醫師,因為好的產科醫師的時間總是早早就排滿了。她經濟寬裕,決意要花錢購買最好的服務。她高興地發現自己一心一意要進的私人醫院還有空房,那位好評無數的產科醫師也有空余時段。她很滿意,也松了口氣,現在她相信自己能得到最好的照料、最新的服務,可以放心享受孕期了。

接下來,她打算開始上瑜伽課和產前課,閱讀有關分娩的書籍。她逐漸接受了盡量少用藥物的自然生產理念,對自己的身體開始有了信心,愿意對自己的分娩擔負責任。她了解到,有調查顯示在分娩時使用藥物與寶寶之后的成長過程中濫用藥物之間似乎有某種關聯(雅各布森等人,1990)。她知道了等臍帶停止搏動才將其剪斷有助于增加新生兒鐵儲存(麥克唐納等人,2013)。她還在書中讀到,如果能進行直接的自然分娩,便無須注射藥物取出胎盤,她的身體能自行將其排出。

也許她甚至決定要雇用一位導樂師,因為她了解到:持續獲得分娩幫助的女性更易“自然地”分娩,即既無須剖腹產、也不用真空吸引或產鉗分娩。除此之外,較少使用止痛藥物的女性,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分娩過程也稍短一些(霍德尼特等人,2013)。導樂師是非醫務專業人員,常常為女性,在產前、產時、產后為孕婦們提供情緒上和生理上的幫助。

現在她對自己面臨的選項和選擇有了更多了解,她為此高興、振奮,感覺“事情在自己控制之中”。她打算跟產科醫生聊聊自己的想法。但在會面中,她發現彼此很少有共識。產科醫生對她不用藥物排出胎盤(或用醫學術語來說,在第三產程中)的熱情并不看好,認為她吸收了不切實際的資訊。孕婦開始感到迷惑、猶豫不定。她試圖理清頭緒:她付錢給產科醫生,難道不就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嗎?而她最起碼的期望是醫生能傾聽她的意見,與她探討,如果不同意她的想法,就提供有事實和數據支撐的依據。她對于他提供的那些鑒于“在我看來”、“依我多年經驗”的咨詢不再滿意。談話很快從她在分娩偏好上的想法岔開,變成關于催產時間、疼痛處理、因為寶寶個頭和位置而可能產生的風險等等。孕婦開始有種可怕的念頭:盡管沒有任何醫學理由,但產科醫生可能打算在她預產期兩周前就開始為她安排催產。懷疑和猜忌在她心里暗暗滋長。

會面結束,她覺得這次溝通完全失敗,她再也不想與產科醫生交流了。她發現自己開始對他有所保留,不再把情況全盤托出,她害怕每個星期的會面,在那里她被忽視、被逼迫了。她開始擔心,自己走進產房后會怎樣?她如何相信這個人會按她的意愿幫她,而不是找借口進行醫學分娩?

幸好,這樣的場景并不是每天發生,但它確實比你想象的更常見。我并非暗示所有產科醫生都是故意要跟你為難、一心只想打卡下班的小人,我只是在談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選擇私人產科診所并不能保證你能得到你們夫婦倆所期待的照料。產生誤解的根源在于當人們說“最好的照料”時,他們所指的究竟是什么。對一名女性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一句安慰的話、一雙溫暖的手、一個善解人意傾聽她的心聲的人、一個在各項醫學指征許可的情況下愿意遂她所愿的人。然而,在另一些人看來,“最好的照料”也許意味著采用最新的科技、適時遵循嚴格的程序和協議、預防用藥、對事態發展全程跟蹤、祛除或采取措施主動管理疼痛以及相信專家。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選擇在私人產科診所分娩的女性最終手術分娩的概率比自然分娩的概率更高(達倫等人,2012)。

如果一名女性接受選擇性剖腹產,或是希望分娩一開始就使用硬膜外麻醉,那么私人產科的確應該是她的選擇,因為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對這樣的要求不會一味接受。十之八九,這位女性會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選擇,并將明白各種選項所對應的風險和可能的并發癥。一次好的分娩體驗,應該是在知情的前提下做選擇、參與到每一項決定中,并且確信每一步程序都得到詳盡的解釋。女性選擇不用藥物的自然分娩或是選擇性剖腹產,決定權全在她自己,但始終有必要熟知每項選擇的利弊。改善產婦服務協會發布過一篇很精彩的文章,雖已是數年前的舊文,但仍然很有價值:

www.aims.org.uk/Journal/Vol14No1/csdifference.htm.

如果一名孕婦尋求的是盡量減少醫學干預的自然分娩,最好的選擇就是在家中分娩。家庭分娩的產婦可以得到不止一個,而是兩個助產士的照料,她們相信絕大多數女性能在她們的照顧下自然分娩。只要母子一切正常,她們會盡全力幫助產婦在家中分娩。家中熟悉的環境有助于孕婦放松并分泌分娩所需的荷爾蒙。英國國立優質衛生和保健研究所的最新準則建議,低風險妊娠的女性應該考慮在家中分娩,這是一項非常安全的選項。

如果妊娠女性不希望在家中分娩,第二個選擇便是分娩中心或助產士主導的產房機構。這并不意味著女性得在沒有疼痛管理的情況下分娩。無論在家還是在分娩中心分娩,都有減緩疼痛的藥物可選,產婦也可以在任何時候要求轉到婦產科機構。每個女性都有權選擇分娩地點,她可以在當地比較多家醫院。記住,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這是你的身體、你的寶寶和你的分娩體驗!

如果雇用私人產科醫生讓你最動心,那就有必要了解清楚他們對于分娩的觀點和理念。也許你可以查看一下他們剖腹產和自然生產的比率。與他們曾經的客戶交流,征詢她們對于在這里所獲照料的真實看法。去參觀這些私人產科醫院時,向員工了解他們最普遍采用的分娩方式,詢問選擇該醫院的產婦有怎樣的優先權。他們熱衷于自然分娩嗎?還是尋求最新的科技和疼痛處理方式?大部分助產士如果知道了該孕婦心中的理想分娩體驗,都能夠判斷這里對她是否適合。

在英國,有一項名為“英國生育場所調查項目”的大型研究(英國生育場所合作小組,2011),研究發現,選擇醫院產房之外其他場所分娩的女性更多實現了較少醫療介入的自然分娩。

分娩開始時呈低風險的女性在總體自然出生率上的數據顯示如下:

? 58% – 在婦產科機構分娩

? 76% – 在醫院附屬的分娩中心分娩

? 83% – 在獨立的分娩中心分娩

? 88% – 在家中分娩

這些女性都是低風險孕婦,即在妊娠過程中身體健康,沒有出現并發癥。但研究結果顯示,在婦產科機構分娩,得到“自然”出生的幾率只有58%。換句話說,僅僅因為選擇在這里分娩,分娩過程中得到某種醫療干預的風險就有42%。這些數據清晰地顯示了分娩地點的選擇嚴重影響著產婦的分娩體驗。

如我之前所說,分娩過程是無法預測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確保分娩經歷完美。每對夫婦都需要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個性出發,管理自己的期望值,了解他們的權利和選擇:畢竟,每一次分娩都是獨一無二的。

產前課程

如今,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里的機構極少有為孕期夫婦提供免費產前課程的,而那些依然在開設的課程在我看來,所提供的資訊極其有限。任何醫院機構所開設的產前準備課程都會遵循該機構本身的方針和指南,因此其提供的資訊也是很片面的。盡管分娩生理機制應該是課程最重要的一個課題,但我深覺對其重視程度不夠。這些課程一般涵蓋了分娩過程醫療干預、疼痛處理選項、分娩開始時會發生什么以及需要如何應對等內容。

這些課程通常由一位資深的助產士來引導。這很好,但我認為許多助產士可能在一個重要環節上有所遺漏。自己不如意的分娩經歷、麻煩的母乳喂養,這些可能在她們之前的訓練中沒有機會得到匯報,卻會對他們授課的方式和內容產生影響。她們之前的經歷帶來的深深的失望將流露在產前課程中。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任何產前授課的助產士身上,而權威人物或“專家”隨口說說的事對聽課的孕婦影響巨大。課堂上,在這些正為分娩做準備的孕婦間傳看一套鉗子或一根硬膜外注射針對她們毫無幫助,并且可能會讓她們分外恐懼。我想這些做法都是出于好意,助產士希望這些孕婦們對分娩相關的事情知悉詳盡,但在分享資訊和制造恐慌之間有一條細微的分隔線。

私人產前課程的好壞通常取決于課程的引導者,而由英國最大的慈善機構“英國國家生育信托基金會”3針對準父母開設的某些課程,有時則像是準備與醫療服務提供者開戰。生育信托基金會為英國孕婦及其分娩做了很多,但我認為該機構過于強調分娩的學術性,而經常忽漏或是遺忘了其生理性。許多課程一開始由每對夫婦向大家講述自己上一周的情況,和我交談過的一些參與者都認為這個過程相當無趣。另外,如果班上某位孕婦的妊娠不順利,對小組的其他人來說,聽這種關于妊娠可能會出問題的敘述便成了苦差一樁。在這些課程上,準備在家中分娩的夫婦往往比考慮使用藥物止痛或尚不確定母乳與否的夫婦更受推崇。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括,但這正是我從參加過英國國家生育信托基金會課程的夫婦(我的客戶大部分都去參加了這些課程)那里常常聽到的。我不得不指出,英國國家生育信托基金會的確有一些非常優秀的老師,他們為懷孕夫婦的產前產后階段提供了非常好的準備。許多人說,他們參加產前課程最大的收益就是遇到了住在同一片區、同期也在做生育準備的其他夫婦。這樣的互助朋友圈對于孕婦的前幾周、幾月,甚至成為母親之后的幾年都有著非常寶貴的價值。

我認為做一些產前準備很有必要,結識其他準父母也至關重要。尤其在產后階段,有幾位正在經歷同樣事情的朋友會受益匪淺。來自境況相似的他人的支持很珍貴,能讓那些全新的、陌生的狀況正常化,讓一個女性意識到她并不孤獨。

然而,我深信產前課程的目的應該是清晰解釋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女性和她們的伴侶要明白他們無須專門學習——它會自然而然地發生!當然,明白分娩程序、分娩的不同“階段”、疼痛管理的選項及其對分娩過程的影響也同樣重要。

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明白與新生兒肌膚接觸的積極影響、不進行母乳喂養的風險以及延遲結扎臍帶對寶寶的巨大好處。最后,當一位女性或一對夫婦完成了產前準備,他們就應該敞開心胸,接受分娩時任何狀況都可能發生的事實,即使事態不完全遵循原計劃發展,他們依然能擁有一次良好的分娩體驗。產前課程應該鼓勵女性或夫婦避免制定確鑿的計劃,幫助他們重點考慮并記下他們希望的事項,即分娩偏好。信任分娩過程,相信這些偏好可以實現,同時,尊重分娩過程不受控制的事實,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1 考科藍合作組織是一個非營利的國際性獨立機構,致力于提供關于健康照料的最新、最精確的訊息。考科藍回顧是該機構的作者提供的文獻。

2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全稱為National Health Service

3 英國國家生育信托基金會:NCT,全稱為National Childbirth Trus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广德县| 泰顺县| 五原县| 陆良县| 靖安县| 沾益县| 岫岩| 日照市| 淳化县| 伊金霍洛旗| 筠连县| 舟山市| 宁乡县| 姚安县| 射洪县| 贡觉县| 维西| 西丰县| 北碚区| 东明县| 洪湖市| 广德县| 克东县| 武强县| 双柏县| 镇康县| 南召县| 黔西| 白河县| 星子县| 英吉沙县| 阳朔县| 华安县| 沽源县| 虞城县| 开江县| 高阳县| 东明县| 祥云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