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扇(中華經(jīng)典名劇)
- (清)孔尚任
- 6208字
- 2020-12-11 18:32:55
第八出 鬧榭(癸未五月)
(末、小生扮陳貞慧、吳應箕上)
【金雞叫】(末)貢院秦淮近,冷青衫,剩金零粉[1]。(小生)節(jié)鬧端陽只一瞬[2],滿眼繁華,王謝少人問[3]。
(末喚小生介)次尾兄,我和你旅邸抑郁[4],特到秦淮賞節(jié),怎的不見同社一人?(小生)想都在燈船之上[5]。(指介)這是丁繼之水榭,正好登眺。(場上搭河房一座,懸燈垂簾。同登介。末喚介)丁繼老在家么?(雜扮小僮上)榴花紅似火,艾葉碧如煙。(見介)原來是陳、吳二位相公,我家主人赴燈船會去了[6]。家中備下酒席,但有客來,隨便留坐的。(末)這樣有趣,(小生)可稱主人好事矣[7]。(末)我們在此雅集,恐有俗子闌入[8],不免設法拒絕他。(喚介)童子取個燈籠來。(雜應下。取燈籠上。末寫介)“復社會文,閑人免進?!保s掛燈籠介。小生)若同社朋友到此,便該請他入會了。(末)正是。(雜指介)你聽鼓吹之聲,燈船早已來了。(末、小生憑欄望介。生、旦雅妝同丑扮柳敬亭、凈扮蘇昆生,吹彈鼓板坐船上)
【八聲甘州】(末)絲竹隱隱,載將來一隊烏帽紅裙[9]。天然風韻,映著柳陌斜曛[10]。名姝也須名士襯,畫舫偏宜畫閣鄰。(小生)消魂,趁晚涼仙侶同群[11]。
(末指介)那燈船上,好似侯朝宗。(小生)侯朝宗是我們同社,該請入會的。(末指介)那個女客便是李香君,也好請他么?(小生)李香君不受阮胡子妝奩,竟是復社的朋友,請來何妨?(末)這等說來,(指介)那兩個吹歌的柳敬亭、蘇昆生,不肯做阮胡子門客,都是復社朋友了。請上樓來,更是有趣。(小生)待我喚他。(喚介)侯社兄,侯社兄!(生望見介)那水榭之上,高聲喚我的,是陳定生、吳次尾。(拱介)請了。(末招手介)這是丁繼之水榭,備有酒席[12],侯兄同香君、敬亭、昆生都上樓來,大家賞節(jié)罷。(生)最妙了。(向丑、凈、旦介)我們同上樓去。(吹彈上介)
【排歌】(生、旦)龍舟并,畫槳分,葵花蒲葉泛金樽。朱樓密,紫障勻,吹簫打鼓入層云。
(見介。末)四位到來,果然成了個“復社文會”了。(生)如何是“復社文會”?(小生指燈介)請看。(生看燈籠介)不知今日會文,小弟來的恰好。(丑)“閑人免進”,我們未免唐突了。(小生)你們不肯做阮家門客的,那個不是復社朋友?(生)難道香君也是復社朋友么?(小生)香君卻奩一事,只怕復社朋友還讓一籌哩。(末)已后竟該稱他老社嫂了。(旦笑介)豈敢?(末喚介)童子把酒來斟,我們賞節(jié)。(末、小生、生坐一邊,丑、凈、旦坐一邊。飲酒介)
【八聲甘州】(末、小生)相親[13],風流俊品,滿座上都是語笑春溫。(丑、凈)梁愁隋恨,憑他燕惱鶯嗔[14]。(生、旦)榴花照樓如火噴,暑汗難沾白玉人[15]。(雜報介)燈船來了,燈船來了。(指介)你看人山人海,圍著一條燭龍,快快看來?。ū娖饝{欄看介。扮出燈船,懸五色角燈,大鼓大吹繞場數(shù)回下。丑)你看這般富麗,都是公侯勛衛(wèi)之家。(又扮燈船懸五色紗燈,打粗十番,繞場數(shù)回下。凈)這是些富商大賈,衙門書辦,卻也鬧熱。(又扮燈船懸五色紙燈[16],打細十番,繞場數(shù)回下。末)你看船上吃酒的,都是些翰林部院老先生們。(小生)我輩的施為,到底有些“郊寒島瘦”[17]。(眾笑介。合)紛紜,望金波天漢迷津[18]。
注釋:
[1]“貢院秦淮近”三句:指文人雅士和秦淮名妓相互競逐奢華。貢院,指明代士子考試之所。南京貢院在秦淮河邊,與舊院隔岸相對。青衿,本義為青色的衣領,借指文人士子。剩金零粉,借喻秦淮歌妓。暖紅室本眉批曰:“以金粉賽青衿,畢竟誰輸誰贏?”冷青衫,清康熙刻本作“賽青衿”。
[2]節(jié)鬧端陽:指端陽節(jié)慶期間,南京熱鬧繁華之景象。
[3]王謝少人問:指無人關心國家大事。王謝,指東晉時的王導與謝安,典自《南史》卷八十《賊臣傳·侯景傳》,王、謝兩族為六朝望族,后借指高門世族。
[4]旅?。郝玫?,旅館。
[5]想都在燈船之上:暖紅室本眉批曰:“秀才公子,合局結(jié)社,令阮胡鼠竄而避,更甚于《哄丁》之打、《偵戲》之罵矣。他日得志,無怪甘心吾黨也?!?/p>
[6]燈船會:每年端午節(jié),秦淮河上舉行燈船比賽。余懷《板橋雜記》:“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p>
[7]好(hào)事:指喜歡多事。
[8]闌入:擅自闖入。
[9]烏帽紅裙:借喻男女成群結(jié)隊。烏帽,黑帽子。
[10]斜曛:夕陽。
[11]仙侶同群:指船上結(jié)伴的男女。
[12]“這是丁繼之水榭”二句:暖紅室本眉批曰:“水榭一席,自足千古,可謂盛會矣?!?/p>
[13]相親:原作“相貌”,據(jù)清康熙刊本改。指座中人融洽的氣氛。
[14]“梁愁隋恨”二句:指對國家危亡的擔憂,暫借與歌妓的歡娛來消遣。
[15]暑汗難沾白玉人:指美人冰清玉潔,清涼無汗。白玉人,指美女。此句借用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之義。
[16]又扮燈船懸五色紙燈:暖紅室本眉批曰:“燈船亦分三等,可以觀世變矣?!?/p>
[17]郊寒島瘦:郊指孟郊,島指賈島,兩人詩風以凄清見長。此處為吳應箕借喻,與翰林部院老先生們的奢華相比,他們的聚會簡陋而寒酸。
[18]望金波天漢迷津:指燈船會繁華之景象。金波,燈光照耀在水面,反射出金光。天漢迷津,指渡口燈船聚集,光彩閃耀,如同夜空。天漢,指銀河。津,渡口。
(生)夜闌更深,燈船過盡了,我們做篇詩賦,也不負會文之約。(末)是,但不知做何題目?(小生)做一篇《哀湘賦》[19],倒有意思的。(生)依小弟愚見,不如即景聯(lián)句,更覺暢懷。(末)妙,妙?。▎柦椋┪胰苏l起誰結(jié)?(生)自然讓定生兄起結(jié)了。(丑問介)三位相公聯(lián)句消夜,我們?nèi)齻€陪著打盹么?(末)也有個借重之處。(凈)有何使喚?(末)俺們得成四韻,飲酒一杯,你們便吹彈一回。(生)有趣,有趣!真是文酒笙歌之會。(末拱介)小弟竟僭了。(吟介)賞節(jié)秦淮榭,論心劇孟家[20]。(小生)黃開金裹葉,紅綻火燒花。(生)蒲劍何須試?葵心未肯差[21]。(末)辟兵逢彩縷,卻鬼得丹砂[22]。(末、小生、生飲酒,丑擊云鑼,凈彈月琴,旦吹簫一回介。小生)蜃巿樓縹緲,虹橋洞曲斜[23]。(生)燈疑羲氏馭,舟是豢龍拿[24]。(末)星宿才離海,玻璃更煉媧[25]。(小生)光流銀漢水,影動赤城霞[26]。(照前介。生)《玉樹》難諧拍,《漁陽》不辨撾[27]。(末)龜年喧笛管[28],中散奏箏琶[29]。(小生)系纜千條錦[30],連窗萬眼紗[31]。(生)楸枰停斗子,瓷注屢呼茶[32]。(照前介。末)焰比焚燎烈[33],聲同對壘嘩。(小生)電雷爭此夜,珠翠剩誰家?(生)螢照無人苑,烏啼有樹衙。(末)憑欄人散后,作賦吊長沙[34]。(照前介。眾起介。末)有趣,有趣!竟聯(lián)成一十六韻,明日可以發(fā)刻了。(小生)我們倡和得許多感慨,他們吹彈出無限凄涼,樓下船中,料無解人也。(凈向丑介)閑語且休講,自古道良宵苦短,勝事難逢。我兩個一邊唱曲,陳、吳二位相公一邊勸酒,讓他名士、美人,另做一個風流佳會何如[35]?(丑)使得,這是我們幫閑本等也[36]。(末)我與次兄原有主道[37],正該少申敬意。(小生)就請依次坐來。(生、旦正坐,末、小生坐左,丑、凈坐右介。生向旦介)承眾位雅意,讓我兩個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巹雙杯[38],倒也有趣。(旦微笑介。末、小生勸酒,凈、丑唱介)
【排歌】歌才發(fā),燈未昏,佳人重抖玉精神。詩題壁,酒沾唇,才郎偏會語溫存。
(雜報介)燈船又來了。(末)夜已三更,怎的還有燈船?(俱起憑欄看介。副凈扮阮大鋮,坐燈船。雜扮優(yōu)人,細吹細唱緩緩上。(凈)這船上像些老白相[39],大家洗耳,細細聽聽[40]。(副凈立船頭自語介)我阮大鋮買舟載歌,原要早出游賞,只恐遇著輕薄廝鬧,故此半夜才來,好惱人也?。ㄖ附椋┠嵌〖液臃?,尚有燈火。(喚介)小廝,看有何人在上?(雜上岸看,回報介)燈籠上寫著“復社會文,閑人免進”。(副凈驚介)了不得,了不得!(搖袖介)快歇笙歌,快滅燈火,(滅燈、止吹,悄悄撐船下。末)好好一只燈船,為何歇了笙歌,滅了燈火,悄然而去?(小生)這也奇怪,快著人看來。(丑)不必去看,我老眼雖昏,早已看真了。那個胡子,便是阮圓海[41]。(凈)我道吹歌那樣不同。(末怒介)好大膽老奴才,這貢院之前,也許他來游耍么?。ㄐ∩┐易呷?,采掉他胡子。(欲下介。生攔介)罷!罷!他既回避,我們也不必為已甚之行。(末)侯兄,不知我不已甚,他便已甚了[42]。(丑)船已去遠,丟開手罷。(小生)便益了這胡子,(旦)夜色已深,大家散罷。(丑)香姐想媽媽了,我們送他回去。(末、小生)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間了。(生)兩兄既不回寓,我們過船的,就此作別罷。請了。(末、小生)請了。(先下。生、旦、丑、凈下船,雜搖船行介)
【余文】下樓臺,游人盡,小舟留得一家春,只怕花底難敲深夜門。
(生)月落煙濃路不真,
(旦)小樓紅處是東鄰[43]。
(丑)秦淮一里盈盈水,
(凈)夜半春帆送美人。
注釋:
[19]《哀湘賦》:指祭奠屈原之賦,與端陽節(jié)相應。
[20]論心劇孟家:指眾人相聚歡談,如在劇孟家。劇孟,著名游俠,漢代洛陽(今屬河南)人,喜歡博棋。吳、楚七國叛亂時,周亞夫擔任太尉前去平叛,在洛陽時,得到劇孟,大喜。天下動亂之時,太尉得到劇孟如同得一敵國,足見劇孟勢力之大,可以左右形勢之發(fā)展。
[21]“蒲劍何須試”二句:借喻在場人初心未改。蒲劍,指蒲葉,形狀似劍。舊俗端午,蒲葉做成的劍,還有艾蒿插在門楣上,可以辟邪???,指向日葵之心,借喻臣子的忠心。
[22]“辟兵逢彩縷”二句:舊俗端午節(jié)時,五彩絲系臂,可以躲避兵器和鬼怪,不生病。辟兵,民間信仰中消除鬼兵、瘟疫之習俗。彩縷,指五彩絲線。丹砂,即朱砂,舊俗端午節(jié)時,用朱砂畫符、畫鐘馗,貼于門上驅(qū)鬼。暖紅室本眉批曰:“當時何處非兵?何處非鬼?恐彩縷、丹砂,不能辟卻也。”
[23]“蜃市樓縹緲”二句:指當夜景致,燈船眾多,恍如幻景。蜃市,指海市蜃樓。虹橋,像彩虹一樣的彩橋,形容兩岸河房,雕欄畫檻,河橋綺麗,橋洞曲斜,一派迷人景象。
[24]“燈疑羲氏馭”二句:燈船如同羲和、豢龍駕馭,形容燈船會的盛大景象。羲氏,指羲和,傳說中他每天駕馭龍車,在天上環(huán)行?;魁垼瑐髡f中的養(yǎng)龍人。
[25]“星宿才離?!倍洌盒稳莺由蠠艋鹨苿樱獠薁N爛。星宿海,為黃河發(fā)源地,那里飛泉雜涌,水泡千百,大小圓點燦如星星,故名。玻璃,指女媧補天之五彩石。
[26]赤城霞:指赤城山,其山為紅色,遠望如云霞。此山在浙江天臺。
[27]“《玉樹》難諧拍”二句:指河上回響的嘈雜、熱鬧的音樂。諧,原作“教”,據(jù)清康熙刊本改。辨,原作“便”,據(jù)清康熙刊本改?!队駱洹?,指《玉樹后庭花》曲。《漁陽》,指《漁陽三撾》曲。
[28]龜年:指李龜年,唐代著名樂師。
[29]中散:指嵇康,字叔夜,做過中散大夫,故稱“嵇中散”,善詩文、音樂,著有《琴賦》,會彈奏《廣陵散》。他死后,《廣陵散》就此絕傳。奏,清康熙刊本作“鬧”。
[30]系纜千條錦:形容河上燈船奢華,典自隋煬帝坐龍船出巡江都。
[31]萬眼紗:也作萬眼燈,舊時江浙一帶節(jié)日所用之紗燈。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jié)物俳諧體三十二韻》:“萬窗花眼密,千隙玉虹明?!弊宰ⅲ骸叭f眼燈,以碎羅紅白相間砌成,功夫妙天下,多至萬眼?!?/p>
[32]“楸枰停斗子”二句:指斗棋、飲茶各項娛樂活動。楸枰,圍棋棋盤,用楸木制成,故名。瓷注,又稱執(zhí)壺,指瓷質(zhì)茶壺。
[33]燎烈:原作“燎列”,清康熙刊本作“椒烈”,參改。
[34]作賦吊長沙:典自賈誼于長沙作《吊屈原賦》,應和端午節(jié)之立意。
[35]另做一個風流佳會何如:暖紅室本眉批曰:“合歡定情之后,又作一風流佳會,名士美人,稱心稱意者,只此一時?!?/p>
[36]本等:本分。
[37]主道:指主人之誼。
[38]合巹(jǐn)雙杯:舊時婚禮中新人在洞房中交杯飲酒。巹,本義為一種瓢,婚禮時用作酒器,將一個瓠瓜剖成兩個瓢,新人各拿一個對飲。
[39]老白相:不務正業(yè)、尋歡作樂之人。白相,蘇州話,嬉游。
[40]聽聽:清康熙刊本作“領略”。
[41]“那個胡子”二句:暖紅室本眉批曰:“柳、蘇二人,寓耳目而識阮胡,蓋作門客時,竊其色笑也。”
[42]“不知我不已甚”二句:暖紅室本眉批曰:“我不已甚,他便已甚,所以大人不為姑息之愛?!?/p>
[43]東鄰:美女之代稱。
點評:
本出出評:“未定情之先,在卞家翠樓;即合歡之后,在丁家水榭,俱有柳、蘇。一有龍友、貞娘,一有定生、次尾,而卞、丁兩主人,俱不出場,此天然對待法也?!薄啊逗宥 分?,《偵戲》之罵,甚矣;繼打罵之后,又驅(qū)逐之,甚之甚者也,皆為辭院張本。姻緣以逼而成,姻緣又以逼而散也?!薄耙陨习苏?,皆離合之情。左部八人,未出蔡益所,而其名先標于第一折;右部八人,未出藍田叔,而其名先標于第二折;總部二人,未出張瑤星,而其名先標于開場。直至閏折,始令出場,為后本關紐。后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折,三人乃挨次沖場。自述腳色,匠心精細,神工鬼斧矣?!?/p>
該出將秦淮燈會的盛況予以還原,頗寄予興感之懷。歷史上,秦淮燈會是當時金陵的一大盛會。余懷在《板橋雜記》中曾說:“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里珠簾?!比绱朔比A的場面,不僅是金陵過往的代表,更是故國興亡的一個表征。就如同毀于一旦的三百年明王朝基業(yè),沉浮于其間的興廢起落,是頗值人感懷的。王士禛、錢謙益、張岱等經(jīng)歷過這個時代的文士,都曾對此有過感慨憑吊。
孔尚任選取了端午夜游的四個典型方面,予以表現(xiàn):
其一是文人的水榭集會,即陳貞慧、吳應箕、侯方域等人在丁繼之的水榭集會。關于丁家水榭,吳應箕曾有論說,曰:“近水關有丁郎中河房,丁為余貴池人,以南京河房不過以軒闌競麗耳,特出新意于堂外設屏,豎石數(shù)片而栽竹其前,亦修然有致?!痹摮鼋Y(jié)尾陳貞慧、吳應箕二人留宿水榭,也是當年真實情況的復現(xiàn)。
其二是乘船夜游。在端午節(jié)的秦淮河上,人們所乘并非一般的游船,而是裝飾華麗、有奏樂宴會的燈船。眾多燈船往來河上,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侯方域攜李香君乘船夜游,亦是時人風尚。【八聲甘州】中的“名姝也須名士襯,畫舫偏宜畫閣鄰”,亦非捏造。
其三是復社文會—這一詩文酬唱活動傳統(tǒng)悠久,在端陽節(jié)的秦淮河上,猶與當時的氣氛相應和。金陵自古是文人匯集之地,茅元儀《秦淮大社集序》中說:“士之能詩者,必游金陵,不游金陵則其識不廓,不游金陵則其名不成。士之宦金陵者,不能詩者必能詩,能詩者必能馳天下之詩人。”信非虛言。
其四是文會時所作之詩,采用“即景聯(lián)句”的方式,將燈會場面表現(xiàn)了出來。這首聯(lián)句詩也如同讖語一般,暗寓了秦淮即將遭遇戰(zhàn)火的命運。詩中描繪了秦淮燈會期間的諸多景物,隨后又寫作端陽風俗,將舊時秦淮景象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于紙上。但在描繪端陽秦淮景致的同時,亦帶有一股感傷的氣息。尤其最后一聯(lián)“憑欄人散后,作賦吊長沙”兩句,將游冶之歡洽轉(zhuǎn)回到追懷先輩上,將屈原的哀國之情類比到此處,隱喻著南國傾覆在即。
此出中,復社文人與奸佞之輩的矛盾還在繼續(xù)發(fā)酵,陳貞慧、吳應箕二人聽聞李香君卻奩一事,對她盛贊有加。侯方域都未能做到的事情,李香君卻做到了,她加入復社文會,選擇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也將自己引入了一場政治斗爭的波劫中。
在酬唱飲酒之后,阮大鋮的游船靠近水榭,再次將這一矛盾凸顯出來。先是為避免“輕薄廝鬧”(實際上就是為了避開復社文人)的阮大鋮,特意乘晚出游,一看見“復社會文”四個字,立刻倉促逃脫。陳貞慧、吳應箕等人發(fā)現(xiàn)阮大鋮之后,意欲追上去再次打罵,卻被侯方域勸阻住了。
復社文人對于阮大鋮的毫不姑息顯得冒失,此處更是將其逼至極點。這才為后來阮大鋮投靠馬士英并轉(zhuǎn)而報復復社文人,最終埋下了禍根。原本歡鬧的集會,為這樣的插曲所打斷,可謂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無論如何,相比于《眠香》一場全盤熱烈的氣氛,這一場已在光明中見出陰影了。清初人李良年有《好事近·秦淮燈船》一詞,頗與此出接近:“相對卷珠簾,中有畫橈來路?;a玉蟲零亂,小橋紅樓。橫笛絡鼓夜紛紛,聲咽晚潮去。五十五船舊事,聽白頭人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