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穀梁傳(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徐正英 鄒皓譯注
- 905字
- 2021-03-03 17:26:44
十七年
【經(jīng)】十有七年,春,齊人執(zhí)鄭詹[160]。
【傳】人者,眾辭也。以人執(zhí),與之辭也[161]。鄭詹,鄭之卑者。卑者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其逃來志之也。逃來則何志焉[162]?將有其末,不得不錄其本也。鄭詹,鄭之佞人也[163]。
【注釋】
[160]鄭詹(zhān):《穀梁傳》認為是鄭國地位低的官員,杜預認為是鄭國的執(zhí)政大臣。
[161]與之辭:表示贊同的寫法。“與”是贊同的意思。
[162]逃來則何志焉:這句也是緊接前一問的,不是問為什么記載逃來,而是問為什么要記逃來就要先記載他被抓,不能只記載逃來嗎?
[163]佞(nìng)人:善以巧言獻媚的人。
【譯文】
【經(jīng)】莊公十七年,春天,齊國人抓了鄭國的鄭詹。
【傳】“人”,是表示人數(shù)眾多的說法。用“人”去抓獲,是表示贊同的寫法。鄭詹,是鄭國的地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不應記載,這里記載了,為什么呢?因為記載了他逃到魯國來。逃到魯國來為什么就要記載呢?因為將要有一個結(jié)果,就不能不記載它的開始。鄭詹,是鄭國巧言獻媚的人。
【經(jīng)】夏,齊人殲于遂[164]。
【傳】殲者,盡也。然則何為不言遂人盡齊人也?無遂之辭也[165]。無遂則何為言遂?其猶存遂也[166]。存遂奈何?曰:齊人滅遂,使人戍之。遂之因氏飲戍者酒而殺之[167],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168]。
【注釋】
[164]遂:古國名,媯姓,在今山東寧陽北。莊公十三年(前681)被齊國所滅。
[165]無遂之辭:表示遂國已經(jīng)不存在了的說法。
[166]其猶存遂:如同遂國還存在。就是說經(jīng)文這么寫是為了讓遂國看起來還存在一樣。
[167]因氏:遂國的大家族之一。
[168]狎敵:輕敵。
【譯文】
【經(jīng)】夏天,齊國人在遂被全殲。
【傳】殲,是全部消滅的意思。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說遂國人全殲了齊國人呢?這是表示遂國已經(jīng)不存在了的說法。遂國不存在了那又為什么說“遂”呢?就如同遂國還存在一樣。怎么遂國還存在呢?回答說:齊國人滅亡了遂國,派軍隊駐守。遂國的因氏請守軍喝酒然后殺了他們,齊國人被全殲。這就叫做輕敵。
【經(jīng)】秋,鄭詹自齊逃來。
【傳】逃義曰逃[169]。
【注釋】
[169]義:正義。因為前文說“齊人”抓了他,說明他有過錯,所以在這件事當中齊國是正義的。
【譯文】
【經(jīng)】秋天,鄭國的鄭詹從齊國逃到魯國來。
【傳】逃避正義叫逃。
【經(jīng)】冬,多麋[170]。
【注釋】
[170]麋(mí):麋鹿。
【譯文】
【經(jīng)】冬天,麋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