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說民第五

說民,即論民。論述如何治理民眾的問題。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國家的治與亂,其實就是民眾的治與亂。文中指出“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懊駝俜ǎ瑖鴣y;法勝民,兵強?!彼裕瑖业恼闻c法令一定要強硬,以法治民。具體的措施就是摒棄不利國家統治的風氣,用法令促使民眾“棄易行難”,以重刑罰杜絕犯罪,以獎賞鼓勵農戰。研究民眾的需求、針對民眾的好惡,制定賞罰、引導民眾從事農戰。另外,強調提高行政效率也是一種比較獨到的理念。而“令貧者富,富者貧”的舉措,客觀上起到了縮小貧富差距、維持社會均衡的作用。

辯慧,亂之贊也(1);禮樂,淫佚之征也(2);慈仁,過之母也;任舉,奸之鼠也(3)。亂有贊則行,淫佚有征則用,過有母則生,奸有鼠則不止。八者有群,民勝其政。國無八者,政勝其民。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故國有八者,上無以使守戰,必削至亡。國無八者,上有以使守戰,必興至王。

【注釋】

(1)贊:輔助。

(2)征:征召,招引。

(3)鼠:處,居處。

【譯文】

巧言善辯與聰明有智謀,是違法亂紀的幫手;禮與樂,是放蕩淫佚的引子;仁與慈,是犯罪的根源;任用舉薦,是奸邪的藏身之地。違法亂紀有了幫助才能流行,放蕩有了引導才能起來,錯誤有了根源才能產生,奸邪有了藏身之地就無法制止。這八種東西結成群,民眾的力量就會勝過政令。國家沒有這八種東西,政令就會壓服民眾。民眾的力量勝過政令,國家就會被削弱;政令能壓制住民眾,兵力就會強大。所以,國家如果有這八種東西,國君就沒有辦法派遣民眾去防守和打仗,國家一定會被削弱甚至滅亡。國家沒有這八種東西,國君就有辦法役使民眾去防守和打仗,國家就一定興旺直至稱霸天下。

用善(1),則民親其親;任奸(2),則民親其制。合而復者(3),善也;別而規者(4),奸也。章善則過匿(5),任奸則罪誅。過匿,則民勝法;罪誅,則法勝民。民勝法,國亂;法勝民,兵強。故曰:以良民治,必亂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強。

【注釋】

(1)善:指重道義、仁善之人。

(2)奸:與“善”相反。

(3)合:合力。復:通“覆”,掩蓋。

(4)規:通“窺”,監視。

(5)章:彰顯。

【譯文】

任用所謂的“善民”,那么民眾就只愛他們的親人;任用所謂的“奸民”,那么民眾就會遵守國家的法制。民眾合力互相掩蓋過失,這就是用所謂的“善民”的結果;民眾疏遠互相監督,這就是用所謂的“奸民”的結果。表彰所謂的“善民”,民眾的罪過就會被掩蓋起來;任用所謂的“奸民”,民眾中的過錯就會受到懲罰。民眾的錯誤被掩蓋,那么民眾就凌駕在法規之上;民眾的罪過受到懲罰,那么國家的法規就能壓服民眾。民眾凌駕在法規之上,國家就會混亂;法規能夠壓服民眾,國家的兵力就強大。所以說:用所謂的“善民”治理國家,國家就一定會亂套直至被削弱;用所謂的“奸民”治理國家,就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直到強大。

國以難攻(1),起一取十;國以易攻(2),出十亡百。國好力曰以難攻,國好言曰以易攻。民易為言,難為用。國法作民之所難(3),兵用民之所易,而以力攻者,起一得十;國法作民之所易,兵用民之所難,而以言攻者,出十亡百。

【注釋】

(1)難:難于做到的事,指靠農戰增強國家的實力。

(2)易:容易做到的事,指空談。

(3)作:鼓勵。

【譯文】

國家用難以獲得的耕戰的實力去攻打其他國家,用一分力量能取得十分效果;國家用容易做到的空談去攻打其他國家,用十分力量會損失百倍。國家崇尚實力叫做用難以得到的東西去攻打別國,國家崇尚空談叫做用易于獲得的東西去攻打別國。民眾以空談為易,以國家役使他們去從事農耕和作戰為難。國家的法令鼓勵民眾做那些認為難以做到的事,戰爭中役使他們做那些事就會覺得很容易,用實力攻打他國,用一份力量能獲得十倍的收獲;國家的法規鼓勵民眾去做空談那些容易做的事,戰爭中役使他們就會覺得很困難,用空談攻打他國,那么付出十分的力量會損失百倍。

罰重,爵尊(1);賞輕,刑威(2)。爵尊,上愛民;刑威,民死上。故興國行罰,則民利;用賞,則上重。法詳,則刑繁;刑繁,則刑省。民不治則亂,亂而治之又亂。故治之于其治,則治;治之于其亂,則亂。民之情也治,其事也亂。故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生,則重者無從至矣,此謂治之于其治者。行刑,重其重者,輕其輕者,輕者不止,則重者無從止矣,此謂治之于其亂也。故重輕,則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則刑至而事生,國削。

【注釋】

(1)爵:爵位。

(2)威:威勢。

【譯文】

刑罰重,爵位才顯得尊貴;賞賜輕,刑罰才更顯威嚴。爵位尊貴,君王以此能夠愛惜民眾;刑罰有威嚴,民眾因此拼死為君主效命。所以強盛的國家使用刑罰,民眾會受益;施用獎賞,那么君主就會受到尊重。法令周詳,那么刑罰就會繁多;刑罰繁多,那么受刑罰的人就會減少。民眾不治理,國家就會混亂,混亂了才去治理它就會更亂。所以要在社會安定的時候治理,國家才能治理好;在它混亂的時候去治理,就會更亂。民眾的心里希望國家安定,他們做的事情卻往往使國家動亂。所以使用刑罰,對民眾犯的輕罪處以重的刑罰,那么輕微的犯罪就不會發生,嚴重的犯罪就不會出現。這就叫在國家安定的時候去治理。使用刑罰,對犯重罪的重罰,對犯輕罪的輕罰,那么輕微的犯罪不能杜絕,嚴重的犯罪就更無法制止了,這就叫在民眾亂的時候去治理。所以輕罪重罰,那么刑罰能避免而社會也安定,國家就會強大;使用刑罰時重罪重罰而輕罪輕罰,那么雖然運用刑罰動亂卻仍然發生,國家就會被削弱。

民勇,則賞之以其所欲;民怯,則殺之以其所惡(1)。故怯民使之以刑,則勇;勇民使之以賞,則死。怯民勇,勇民死,國無敵者,必王。

【注釋】

(1)殺:消除。

【譯文】

民眾勇敢,那么國君就應該用民眾想要的東西來獎賞他們;民眾膽小,那么就用他們討厭的東西消除他們的膽怯。因此,對膽小的民眾使用刑罰,那么他們就會變得勇敢;對勇敢的民眾使用獎賞,那么勇敢的民眾就會拼死效力,膽小的民眾變得勇敢,勇敢的民眾拼死效力,國家沒有可以抗衡的對手,一定能稱霸天下。

民貧,則國弱;富,則淫。淫則有虱,有虱則弱。故貧者益之以刑(1),則富;富者損之以賞(2),則貧。治國之舉,貴令貧者富,富者貧。貧者富,國強;富者貧,三官無虱(3)。國久強而無虱者,必王。

【注釋】

(1)故貧者益之以刑:此句意謂用刑罰強迫窮苦的百姓從事耕戰,來增加財產。

(2)富者損之以賞:此句意謂用賞賜誘使富裕的百姓捐獻財物,來減少財產。

(3)三官:指農、商、官。虱:虱害,危害。

【譯文】

民眾貧窮,國家就弱;民眾富裕,那么就會放縱自己。民眾放縱就會產生虱害,有了虱害國家就會被削弱。所以對窮人用刑罰迫使他們參加耕戰以增加收入,他們就會富足;對富裕的人用獎賞鼓勵他們捐獻財物來減少財富,他們就會變窮。治理國家的措施,最重要的是使貧窮的人變富裕,富裕的人變貧窮。貧困的人通過耕作變富裕,國家就會強大;富裕的人捐出財物變貧困,農民、官吏、商人這三種職業就不會有虱害產生。國家能長期保持強大又沒有虱害產生,一定能稱王天下。

刑生力,力生強,強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1)。故刑多,則賞重;賞少,則刑重。民之有欲有惡也,欲有六淫(2),惡有四難(3)。從六淫(4),國弱;行四難,兵強。故王者刑于九而賞出一(5)。刑于九,則六淫止;賞出一,則四難行。六淫止,則國無奸;四難行,則兵無敵。民之所欲萬,而利之所出一。民非一,則無以致欲,故作一。作一,則力摶;力摶,則強。強而用,重強。故能生力能殺力,曰攻敵之國,必強。塞私道以窮其志(6),啟一門以致其欲。使民必先行其所惡,然后致其所欲,故力多。力多而不用,則志窮;志窮,則有私;有私,則有弱。故能生力,不能殺力,曰自攻之國,必削。故曰:王者,國不蓄力,家不積粟。國不蓄力,下用也;家不積粟,上藏也。

【注釋】

(1)德:恩惠。

(2)六淫:指《去強》篇中所說的六種虱害。

(3)四難:指務農、力戰、出錢、告奸四種人們厭惡的事。

(4)從:通“縱”,放任。

(5)九:虛數,意謂多。一:唯一,即農戰。

(6)窮:屈。志:指私心。

【譯文】

刑罰能夠衍生實力,實力能夠衍生強大,強大能衍生威力,威力能衍生恩惠,恩惠從刑罰而來。因此刑罰多,那么獎賞就顯得豐厚;獎賞少,那么刑罰就嚴厲。民眾有喜歡的事情也有討厭的事情,民眾所喜歡的事中有六種虱害,他們討厭的事有四種。國家放任民眾中這六種虱害,國家實力會被削弱;國家推行這四種民眾畏難的事,兵力就強大。所以能稱王天下的君主刑罰運用于多個方面,獎賞卻只從農戰這一個途徑給出。刑罰用的方面多,那么六種虱害就能制止;獎賞從農戰這一個途徑給出,那么四種畏難的事就能推行。六種虱害被制止,那么國家就沒有奸邪之事;四種難做的事能推行,那么軍隊就沒有敵手。民眾的欲望成千上萬,可是能獲得賞賜的只有農耕和作戰一條路。民眾不認可這一條路,那么就無法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民眾專心從事農耕和作戰。民眾專心從事農耕和作戰,那么力量就能集中;力量集中,國家就會強大。國家強大又能用來攻敵,國家就會強上加強。因此,能夠產生實力而又能使用實力的國家,叫做攻打敵人的國家,這樣的國家一定強大。堵塞謀求個人私利的門路來斷絕民眾的私心,只打開農耕和作戰這一條路滿足民眾的欲望。讓民眾一定先做他們所厭惡的事情,然后獲得他們想得到的東西,所以國家的實力才能雄厚。實力雄厚卻不用來攻敵,那么民眾的愿望就會落空;民眾的希望落空,那么民眾就會產生私心;民眾有了私心,那么國家的實力就會被削弱。因此,能夠產生實力,而不能使用實力,叫做自己攻打自己國家,一定會被削弱。所以說:能夠稱王天下的君主,國家不儲存實力,民眾家中也不囤積糧食。國家不儲存實力,是為了調動民眾的力量;民眾的家中不貯存糧食,是國家把糧食儲藏在官倉中了。

國治:斷家王(1),斷官強,斷君弱。重輕,刑去。常官,則治。省刑,要保(2),賞不可倍也(3)。有奸必告之(4),則民斷于心。上令而民知所以應,器成于家而行于官(5),則事斷于家。故王者刑賞斷于民心,器用斷于家。治明,則同;治暗,則異。同則行,異則止。行則治,止則亂。治,則家斷;亂,則君斷。治國者貴下斷,故以十里斷者弱,以五里斷者強。家斷則有余,故曰:日治者王。官斷則不足,故曰:夜治者強。君斷則亂,故曰:宿治者削。故有道之國,治不聽君,民不從官。

【注釋】

(1)斷:決斷。家:家族。王(wàng):稱王。

(2)要(yāo):約定。保:指連保、連坐。

(3)倍:古同“背”,違背,不守信用。

(4)告:告發。

(5)器:器物,產品。

【譯文】

治理國家有三種情況:在民眾的家中能決斷的國家能稱霸天下,由官吏來決斷的國家就強大,由國君來決斷的國家就弱。輕罪重罰,犯罪就能杜絕。按法規來選用官吏,國家就能治理好。減少刑罰,就要在民眾中建立連保制度,對那些應該行賞的不可失信。發現奸邪一定要告發它,那是由于民眾的心中能判斷是非。國君發布的命令民眾明白應該響應,器物在民眾的家中做成,得到官府的許可方可通行,那么事情在家中就能明確。所以成就霸業的君主獎賞和刑罰在民眾心中十分明確,器物該是什么樣在民眾家中明確。社會政治清明,那么民眾就會心齊;社會政治黑暗,民眾就會產生異心。民眾同君主同心,國家的法令就能執行;民眾同君主異志,國家的法令不能實行。國家的法令能執行,國家就能治理好;國家的法令不能實行,國家就會混亂。國家能治理好,民眾在家中就能判斷對錯;國家混亂,那就要君主做決斷。治理國家最可貴的是在民眾中做出決斷,所以十個里以內做出決斷的國家弱,在五個里以內做出決斷的國家強。事情在民眾家就能決斷,官府的辦事時間就充足,因此說:當日辦完政務的國家稱王。事情都要到官府決斷,官府的辦事時間就會不足,因此說:在當夜把政務處理好的國家強大。政事必須由君主來決定,君主就會忙亂,所以說:第二天才以能處理好政務的國家會削弱。因此,治理得當的國家,官吏處理政務不必聽從君主,民眾處理事務也不必聽從官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呼伦贝尔市| 马山县| 儋州市| 峨边| 宽甸| 双城市| 平昌县| 巴里| 宣威市| 宜兰县| 河西区| 固安县| 江华| 巧家县| 松原市| 兰坪| 彩票| 垣曲县| 石景山区| 平昌县| 泸水县| 富源县| 凌云县| 洪泽县| 三河市| 海阳市| 方山县| 改则县| 德安县| 丹寨县| 祁连县| 太原市| 九江市| 岳阳市| 海晏县| 东兴市| 庆阳市| 始兴县| 阿拉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