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養(yǎng)生主

所謂“養(yǎng)生主”即為“養(yǎng)生的宗旨”,是講養(yǎng)生之道的。莊子所講的養(yǎng)生不是養(yǎng)形(生理)而是養(yǎng)神(精神),把保養(yǎng)精神看作入道的一種體現(xiàn)。莊子認為,只有因其自然,循乎天理,行于中虛,才能使精神不被外物所傷害,從而達到盡享天年的目的。

全篇可分四段來賞析。首段開門見山,以寥寥數(shù)語揭示養(yǎng)生的宗旨,并形象而凝煉地總結出“緣督以為經(jīng)”這一養(yǎng)生法則,并通過以下三個寓言故事,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闡明這一理念。每則寓言故事可以視為一個段落。

第二段即敘述“庖丁為文惠君解牛”這一故事。作者以出神入化的筆觸描繪出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技藝,并巧妙地強調(diào)了超越技藝水平的心得體會,從而落腳到養(yǎng)生上。從解牛技藝中悟出的,諸如“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間”、“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等等認識,不正是養(yǎng)生之奧義嗎?“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因其形象化的藝術手法、帶有普遍性的思想提煉和抽象化的語言運用、豐富的多層次的內(nèi)涵,早已突破了原創(chuàng)者所賦予的內(nèi)容和旨意。

第三段寫“公文軒見右?guī)煛钡淖詥栕源穑接懹規(guī)熣械湐嘧愕母驹颍瑥娬{(diào)世間的善惡、福禍、壽夭、健殘皆根于天然。如果依乎天理,葆養(yǎng)天真就能得到福壽健,反之就要招災惹禍,表面出于人事,實質(zhì)還是違背自然法則。這則寓言之后,還有一個譬喻性的小結,假借飲食短缺的野雞寧肯在澤地里覓食糊口,也不愿進籠中享受口福,闡明養(yǎng)生的根本在于葆養(yǎng)源于自然本真的自由自在的精神。此段小結也可以看作獨立的一則寓言。

第四段寫“秦失吊老聃”,意在說明人生在世應當“安時處順”,把生死當做來去一樣的平淡自然,這樣才能達到“哀樂不入”的境界。最后寫道:“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這一警言性的結語,既照應了第四段所表達的生死觀,也用“薪盡火傳”之喻照應了全文的深刻旨意。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2)!已而為知者(3),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4),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5),可以盡年。

【注釋】

(1)涯:涯際,界限。

(2)殆:危險。已:通“矣”。

(3)已:既,如此。

(4)緣:循,順應。督:督脈。人身前的中脈為任脈,人身后的中脈為督脈,任、督二脈為人體奇經(jīng)八脈的主脈,主呼吸之息。

(5)親:指真君,即精神。

【譯文】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就會陷入困頓之中!既然已經(jīng)困頓不堪,還要從事求知的活動,那就更加危險了!做了善事不圖名聲,做了壞事不遭刑害,像氣循任、督二脈周流不息一樣,遵循中正自然之路,就可以保護身體,可以保全生命,可以養(yǎng)護精神,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響然(3),奏刀(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經(jīng)首》之會(6)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7)?”

庖丁釋刀對曰(8):“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9),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卻(12),導大窾(13),因其固然。枝經(jīng)肯綮之未嘗(14),而況大(15)!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16),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17)。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8)。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19),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20),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然已解(21),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22),善刀而藏之(23)。”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注釋】

(1)庖丁:名叫丁的廚師。一說掌廚的丁役。文惠君:舊注說是梁惠王,疑為附會,可視為虛擬人物。

(2)踦(yǐ):屈跪一膝,頂住牛體。

(3)砉(huā)然響然:皆為形容解牛時發(fā)出的聲音。一說砉然為骨肉分離之聲,響然為刀砍骨肉之聲。

(4)(huō)然:進刀之聲。

(5)《桑林》之舞:傳說殷商時代的樂舞曲。

(6)《經(jīng)首》:傳說殷商時代的樂曲。會:節(jié)奏,旋律。

(7)蓋:通“盍”,何。

(8)釋:放。

(9)神遇:心神感觸。

(10)官知止:感官的認知作用停止了。

(11)天理:自然的紋理結構。

(12)批:擊,劈。卻:通“隙”,指筋骨間的縫隙。

(13)導:引刀而入。大窾(kuǎn):指骨節(jié)間的較大空隙。

(14)枝:枝脈。經(jīng):經(jīng)脈。肯:帶骨肉。綮(qìnɡ):筋肉盤結處。

(15)(ɡū):大骨。

(16)族:眾。這里指一般人。

(17)硎(xínɡ):磨刀石。

(18)恢恢乎:寬綽的樣子。

(19)族:盤結交錯處。

(20)怵(chù)然:警惕的樣子。

(21)(huò)然:散開的樣子。

(22)躊躇滿志:愉悅安適,從容自得的樣子。

(23)善刀:拭刀。

【譯文】

庖丁為文惠君宰牛,手抓肩頂,腳踩膝抵,各種動作無不精確利索。此時牛體被肢解發(fā)出嘩啦嘩啦的或重或輕的響聲,庖丁進刀發(fā)出的陣陣唰唰聲,都無不符合音樂的節(jié)奏,合乎《桑林》舞曲的節(jié)拍,同于《經(jīng)首》樂章的韻律。

文惠君說:“啊,太好了!你的技術怎么會達到這般地步?”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jīng)超過技術了。我剛開始從事宰牛時,眼前所見無非是一個完整的牛;三年之后,就再也不去觀看整牛了。到了現(xiàn)在,我再宰牛時,全憑心神去運作,而不需用眼睛來觀察,感官的認知作用早已停止了,而只是心神的活動罷了。依據(jù)牛體的天然紋理劈開筋骨間的空隙,把刀引入骨節(jié)之間的空隙,完全是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來操作。像那些經(jīng)絡交錯、筋骨盤結的地方都不曾有什么妨礙,何況對付大骨頭呢!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他們是用刀割肉;普通的廚師一個月?lián)Q一把刀,他們是用刀砍骨頭。如今我的這把刀已經(jīng)用了十九年了,宰牛的數(shù)量也有幾千頭了,而刀口還像是剛從磨刀石磨過的一樣鋒利。因為那牛骨節(jié)是有間隙的,而這刀刃卻薄得猶如沒有厚度,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間隙的骨節(jié),這其中寬寬綽綽的,當然會游刃有余了。所以這把刀用了十九年還是像新磨的一樣。盡管這樣,每次碰到筋骨聚集的地方,我知道其中的難度,便小心警惕,眼神專注,動作緩慢,操刀輕微,‘嘩啦’一聲,牛體已解,如同泥土散落一地。此時我提刀站立,環(huán)顧四周,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子揩凈收好。”

文惠君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養(yǎng)生的道理了。”

公文軒見右?guī)煻@曰(1):“是何人也?惡乎介也(2)?天與?其人與(3)?”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4),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5)。神雖王(6),不善也。

【注釋】

(1)公文軒:姓公文,名軒,宋國人。右?guī)煟汗倜4艘怨俾毞Q人。

(2)介:獨腳。

(3)其:抑或。

(4)與:賦予。

(5)蘄(qí):求。樊:籠。

(6)王:通“旺”,旺盛。

【譯文】

公文軒看到右?guī)煵唤@奇地說:“這是什么人呢?為什么只有一只腳呢?是天生就該如此呢?還是由于人禍而造成的呢?”想了想自語道:“看來這是天意,并非人為。天生此人使他因禍而斷足,因為人的形貌是上天賦予的,所以知道他的斷足之禍來自上天的處罰,而不是人為的結果。”

沼澤中的野雞走出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出百步才飲到一口水,但它并不祈求被養(yǎng)在籠子里。在籠中精神雖然旺盛,但并不自由。

老聃死(1),秦失吊之(2),三號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則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3),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4),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5)。適來,夫子時也(6);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7)。”

指窮于為薪(8),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注釋】

(1)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守藏室的史官。

(2)秦失:又作“秦佚”,虛擬人物。

(3)向:剛才。

(4)遁:失,逃避。倍:通“背”,違背。

(5)刑:規(guī)范,道理。

(6)適來:正當來世。夫子:指老聃。時:時運。

(7)帝:天帝。縣(xuán):倒懸。

(8)指:此處通“脂”,指燭薪上的油脂。窮:指燃盡。

【譯文】

老聃死了,秦失前往吊唁,僅僅哭了三聲就出來了。

弟子問秦失說:“他不是您的朋友嗎?”

秦失答道:“是的。”

弟子問道:“那么這樣的吊唁是待朋友之禮嗎?”

秦失答道:“是的。開始我以為他是個俗人,而現(xiàn)在不這樣認為了。剛才我進去吊唁,看見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孩子;有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父母。眾人來此一起吊唁老聃,必定有老聃不期望他們稱贊而稱贊的話,必定有老聃不期望他們哭泣而哭泣的人。這是逃避天意,違背實情,忘記了人之生死壽夭皆稟受于自然,古時候稱之為逃避自然的規(guī)范。正當該他來時,老聃應運而生;正當該他去時,老聃順勢而死。安心時運,順變不驚,哀樂的情緒就不會侵入胸中,古時候把這種解脫稱為天帝解人于倒懸。”

脂膏作為燭薪有燃盡的時候,火種卻流傳下去,沒有窮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沙坪坝区| 驻马店市| 邳州市| 凌源市| 崇礼县| 福安市| 云阳县| 阿图什市| 盈江县| 瓮安县| 高淳县| 余干县| 原阳县| 乌兰察布市| 苍南县| 大洼县| 大城县| 馆陶县| 阿坝县| 富裕县| 岳阳市| 上栗县| 长宁县| 三台县| 金乡县| 北辰区| 石阡县| 长沙县| 缙云县| 前郭尔| 筠连县| 武川县| 门头沟区| 汝阳县| 铜鼓县| 会理县| 河曲县| 乌鲁木齐县| 张家港市|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