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尺度
- 劉文瑞
- 1081字
- 2019-07-18 10:27:23
13. 警惕“偽創新”
當今的管理學界和經營領域,“創新”的聲音不絕于耳。但很少有人認真考慮,到底什么是創新?
漢語中的創新一詞是一個內涵十分廣泛的概念,同創造(creation)、經濟增長的創新(innovation)、革新(renovation)、發明(invention)、發現(discovery)都有密切關系。正因為其含義幾乎無所不包,所以可以很方便地到處使用。政治家借此鼓噪,學術界推波助瀾,使“創新”俯拾即是,隨處可見。根據人們的常識,過分“泛濫”,離“成災”就不遠了。
到底什么是創新,完全可以展開廣泛的學術討論,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只有能夠變為現實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如果不能變為現實,那么,不管它有多么誘人,也不過是幻想而已,是不能充饑的畫餅。其次,創新不僅要能夠變為現實,而且要比過去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如果“新”不如“舊”,那么,不管它有多么新奇,都沒有相應的價值和意義,不過是“好看的擺設”而已。
所以,創新是應當有明確的邊界條件的。本文認為,創新的邊界條件有以下三點:
第一,創新必須具有相應的資源。任何創新,都需要資源的支持。只有幻想,才不需要資源支持,可以由人們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創新的資源,既包括人財物等人們熟知的硬資源,也包括觀念輿論等軟資源。
第二,創新必須有可實現的技術路徑。本來,技術也屬于資源之一,但在創新中,技術具有特殊地位,所以單獨列出。當年的“畝產萬斤”固然新意十足,也有人從光合作用角度論證畝產萬斤的科學性,但缺乏大幅度提高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的技術路徑,所以破產。
第三,創新必須比原有的同性能物品成本低廉,在“性價比”上勝出。如果創新與原有的東西相比不劃算,那么創新就沒有社會價值和市場效應,就無法實現對舊有東西的替代。銥星通信的失敗,就敗于成本高昂。
如果不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那么,所謂“創新”,不過是折騰而已。我們可以給這種折騰起個名字,叫做“偽創新”?!皞蝿撔隆比澜绲教幎加?,對于“偽創新”泛濫的原因,需要從制度上、文化上、心理上加以探討。本文只涉及其中一點,就是中國文化與“偽創新”的關系。
我們的文化傳統,善于進行模糊的抽象思維和類比思維,而不善于進行精確的技術思維和邏輯思維。于是,我們很容易把那些沒有技術路徑的想法,看作是創新。其結果,肯定是那些無法實現的“奇思妙想”大行其道。于是,我們把陰陽八卦以及二分法思維構成的伏羲太極圖,看作是萊布尼茨二進位思想的先驅,而漠視二者所表達理念的根本差別。當我們說望遠鏡和電話機實現了古人“千里眼順風耳”的設想時,我們實際上就是在否定近代科學的技術價值。當“腦筋急轉彎”堂而皇之成為嚴肅的面試題目時,我們實際上就是在鼓勵那種沒有技術路徑的“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