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到黃河源頭
深夜十一點半
開始我是不愿意走夜路去麻多鄉的,但羚羊執意要走,即便我把所有的風險都夸張地告訴她,甚至首先使用了“核武器”——路上可能會遇到狼來嚇唬她,居然也沒有起到作用。因為在星宿海,她已經覺得狼馬上就要來了,我還要用可能遇到狼的風險來勸阻她,自然沒有作用了。
鑒于羚羊對“狼”的強烈恐懼,我實在拗不過她,只好從星宿海出發,繼續前往麻多鄉,還好這里8點半才天黑,我們還有時間。
沒有路燈,排骨路顛簸得要讓人吐出來,出狀況的概率很大,而且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無人區出了問題,可真得要喊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到時候,羚羊幻想中的狼可能就會真的跳出來,那可就麻煩了。
路上越來越難走,一路都坑坑洼洼,我這才發現原來所謂的排骨路反而是經過修整的優質路。一路上我都不敢開快,但也不敢再停留,怕一降溫,車又打不著火。
車外依然是雨夾雪,晚上十點的時候,看到一個黃河源頭的路牌,顯示離源頭還有80千米。
偶有牧民的藏獒跟著車狂吠,我就奇怪這些藏獒怎么這么大膽,連大塊頭的車都想攻擊。
羚羊說她的肚子都被顛疼了,我一再減速,有的路段時速不到10千米,終于在午夜十一點半的時候到達麻多鄉。
這里就是我要下水的地方
瑪多縣有個很別致的稱呼,叫作“天上的瑪多”,這個外號的蘊意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蘊意正好相反,意思是這里非常高,快到天上了,“高處不勝寒”。
瑪多到底有多高呢?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是整個青海省海拔最高的一個縣,也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縣之一。
那瑪多到底有多冷呢?年均氣溫-4.1℃,大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57%。我們來到瑪多時已經是四月末,但這里依舊是一片寒冬景象。
而麻多鄉的氣候比瑪多更加惡劣。麻多鄉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轄鄉。麻多鄉說是一個鄉,可能比內地的一些縣都要大,當然,這也是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的常態。比如說,麻多鄉距離曲麻萊縣政府駐地約改鎮,有220千米,而廣州到深圳,大約是120千米,中間還隔著一個東莞,北京到天津的距離也差不多是120千米,由此可以看出,這里是多么的地廣人稀。對了,曲麻萊縣的總人口是3.2萬人,大約是一個大型小區的人口,而它下轄的麻多鄉能有多少人口,更可想而知了。
這個“無人區”,就是我要下水的地方。
到底哪個是黃河正源?
黃河的源頭到底在哪里呢?關于這一點,有很多爭論。
在唐宋時期,星宿海被當作黃河的源頭。
元朝時期,政府對黃河源頭進行了考察,有人根據調查寫了《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處。
在黃河源頭,一共有三條河匯入了星宿海,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卡日曲。
黃河真正的源頭就是這三條之一。可到底哪一條是正源呢?
扎曲是三條河當中最北的一條,發源于查哈西拉山,長有70千米,但是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
約古宗列,本是藏語,意思是“炒青稞的鍋”。因為這里的地形是一個群山環繞的盆地,非常像一口鍋,盆地內有100多個小水泊,遠看像是無數晶瑩閃亮的珍珠嵌在盆地。在盆地的西南面,有一個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噴涌翻滾,匯合了盆地內浸滲出來的無數涓涓細流,逐漸形成了一條寬約10米、深約半米的潺潺溪流,就是約古宗列曲。
卡日曲,也是出自藏語,意思是“紅銅色的河”。它發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源頭是5條從山坡切溝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過是一條寬約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這條溪流從平坦而又狹長的卡日曲河谷流過,沿途匯入了大大小小的眾多支流,逐步匯成了一條寬約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兩岸有無數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海子”,河水穿過100多千米的峽谷,與約古宗列會合,注入瑪曲河。
約古宗列曲在與卡日曲會合后,形成的河道叫作瑪曲。瑪曲又叫孔雀河,河道寬、河水淺,流速緩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澤草灘和眾多的水泊。登高遠眺,只見數不清的水泊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猶如孔雀開屏一般。
瑪曲向東流淌16千米后就匯入星宿海。
那么,到底哪一條河才是真正的黃河源頭呢?扎曲由于流量小、斷流時間長首先被排除。但是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則是各有很多支持者。新中國成立后,對黃河源頭進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的最長支流那扎隴查河為黃河正源。而且,這里也有國家領導人最多的題字。于是我們決定,就去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