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0到1學創業
- 郭曉宏 段秀紅 陳浩
- 1583字
- 2019-07-10 11:26:19
創業誤區一:只做自己最喜歡的
在創業方面,我們時常會聽到一種觀點,那就是“要做你喜歡的事情”。誠然,“喜歡”產生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做事的動力。然而,作為創業者,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不僅要做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者,更要做市場的經營者。如果你的一個興趣不能夠產生利益回報,不能夠實現增值,那么這個興趣作為你的個人愛好還算可以,但若拿來作為創業項目,就值得商榷了。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他老家是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的。他曾經在老家的國有企業工作過,但總是覺得不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所做的也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于是,他從那家國有企業辭了職,獨自去深圳打工,在深圳工作了3年。接著,他又陷入了迷茫,覺得在深圳也沒能尋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方向。
就這樣,他又來到了北京。他是一個喜歡唱歌的人,他的歌聲中帶有一種迷人的深沉。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穿梭在北京的一條條地鐵里,一個個街頭歌手映入他的眼簾。就在他看到街頭歌手忘情深唱的那一刻時,他忽然發現自己多年以來、又說不清楚的渴望,就是做一名街頭歌手!
他不由地想起,在老家的時候,他一個人走進空曠的原野,任由西北大漠清冽的寒風吹拂著他的臉龐,而他則是那樣忘我地歌唱。在他的意識里,自己唱歌的那一刻,才是自己一生的興趣所在。
他堅信,這個興趣一定能夠成就自己的夢想。
于是,他加入了北京街頭和地鐵走廊歌手的行列。為了更顯歌手的氣質,他還留起了長發。春去秋來,寒暑易往,他在北京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一唱歌。在北京的每一條地鐵里,幾乎都有過他的身影以及他深沉的歌聲。
漸漸地,他已在北京做了兩年的街頭歌手。他的收入狀況很糟糕,由于來自路人的施舍收入并不穩定,他甚至連續幾個月連房租都交不起。他在北京住著地下室,平時的飲食也很簡單。終于有一天,他的財務狀況已經惡化到沒有地方住、沒有飯吃的地步。在“興趣”和現實面前,他無奈地選擇了現實。
他不得不離開街頭,剪去了長發,剃去了胡須,找了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來養活自己。他曾經以為,很多歌星有過街頭歌手的經歷,他也希望自己能步那些成功歌手的后塵,最終實現從街頭向舞臺的華麗轉身,從而無限放大自己喜歡的歌唱事業,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化為自己的創業孵化器。然而,無情的現實粉碎了他當初的夢想。
后來,他在參加同事的聚會時,遇到了一位來自長春的女孩。在聚會上,大家聽說他歌唱得好聽,就請他拿著麥克風唱歌。于是,他接過麥克風,一如他在做街頭歌手時的風范,唱了一首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他那粗獷、深沉的歌聲,引來了大家一陣陣的掌聲,也引起了那位長春女孩的注意。
在聚會上,他和那位女孩互相留了手機號。3個月后,那位做室內裝修設計的長春女孩成了他的女朋友。他們交往了幾個月后,在女朋友的提議下,他們注冊了一家裝修公司,開始創業。其中,女朋友主要設計裝修圖案,他則帶領施工隊伍進行現場施工。創業兩年后,他們的公司盈利500余萬元,接著,他們在北京買了房,也買了車,倆人也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在總結自己的創業經歷時,他意味深長地總結道:創業的時候,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每一個人的向往;可是,一個人喜歡做的事情,未必能夠成為一個現實的創業項目,因為創業是要講投入和產出的。實際上,一個人的興趣或許和先天因素有些關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后天的培養。對于創業者來說,你看好的項目,即便你原先沒有興趣,也要讓自己培養出興趣。我們沒有必要固執地選擇那種僅是自娛自樂、不問投入產出比的興趣。
當然,有益的興趣愛好,以及培養自己的業余特長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因為唱歌方面的特長,不僅成功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還讓自己的另一半成了自己卓越的創業合伙人。
在此,我們要提醒各位的是,創業的時候,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市場的結合程度,但不要迷信自己的興趣。作為創業者,你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你是市場資源的整合者,而非“自娛自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