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習慣會讓我們受益終身,壞的習慣會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甚至拖累我們終身。相比行為上的習慣,心理上的習慣影響更為嚴重。
開動腦筋,改變生活
從小到大,我們從老師、同學和父母那里習得了很多習慣,也在不同的社會活動中養成了許多習慣。無論是行為上的習慣,還是心理上的習慣,都將滲入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
好的習慣會讓我們受益終身,壞的習慣會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甚至拖累我們終身。相比行為上的習慣,心理上的習慣影響更為嚴重。畢竟心有所想,才能行有所為。我們的一切行動都是在心理意識的驅動下進行的,因此,養成心理上的好習慣就成為左右生活品質的重要一步。
勤于思考,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心理習慣。因為在人類的本性中,有一種本能的惰性。大多數人會不自覺地認同動物性的習慣,待在安逸的環境中,物質富足,生活溫飽,過一種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勤于思考,是對這種原始生活方式的逆反。
當人類從原始社會走向文明社會之后,社會生活需要更多的發明和創造,也時刻需要新思想的迸發,而這些創新的來源、未來的走向,正是勤于思考的結果。年輕人每天都在期盼未來、在幻想自己的美好人生,但美好的未來不會主動走過來,也不會在幾十年后自行現身。它需要我們基于未來的思考,基于現狀的行動。未來是想出來的,做出來的,而不是等出來的。
當張宇從一個推銷員成功晉升為老板時,他的成功秘訣就是勤于思考。當他每天提著吸塵器樣品,穿梭在富人區的別墅群時,他總是習慣性地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在他抬手按響客戶家的門鈴前,他一定會先喝一杯咖啡,擦亮自己的皮鞋,檢查一下儀表是否妥當,再復習一遍專業的說辭。當徹底地靜下心來時,他會思考最后一個問題——我該如何表現自己?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維習慣,張宇獲得了非常出色的業務成績。除了謙遜、耐心地應對客戶提出的各種問題外,還給客戶留下一種專業、親和、有說服力的形象,最后,他推銷出了很多產品。
當他開始組織自己的銷售團隊時,培訓員工的第一課他如是講道:“行動之前,無論是面對多么重要的目標,都要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多對自己發問,我們只有不斷地向自己提問,養成一個勤于思考的習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將來的發展中,更好地解決問題。”
韓愈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想、想、想……”可見,勤于思考的習慣是多么重要。哪怕是面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或現象,都不妨在心里問一下:“為什么這樣?”然后帶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將每件平凡小事背后的真理弄清楚。
曾經有一位傳教的神父,當他來到一處偏僻的鄉村時,他看到了村民生活的疾苦,覺得感同身受。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這一切,于是他一邊宣揚上帝的慈愛,一邊改善當地教友的生活。
當神父看到女教友梳落的頭發時,不禁和家鄉的場景聯系起來。在進行工業革命之后,神父的家鄉開設了許多工廠。工廠中有很多女工,當她們進入車間工作時,都會帶上一個發網。那種發網是用真人的頭發編成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女工的頭發卷入機器。時間久了,發網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形式,演變成車間女工的一種裝飾品。
他想,如果讓教友將這些掉落的頭發收集起來,然后織成發網銷售到家鄉的工廠區,不是正好改善了當地村民的貧苦生活嗎?于是,神父在傳教時,都會耐心地囑咐當地的女教友,讓她們在梳頭時,將掉落的頭發收集起來。同時,他還聯絡了做發網生意的商人,讓他們拿些生活用品,比如針線、火柴去和那些婦女交換頭發。然后,商人再將零碎的頭發進行加工,編織成發網,銷售出去。
經過神父不懈的努力,他的計劃終于實現了。不僅讓商人賺到了錢,還幫助當地的鄉村的窮苦人家改善了生活。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人。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受到思想的控制,可以說,如果改變了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也就是改變了一個人的心理品質和生活品質。建立強大的內心,需要勤于思考的頭腦,創造美好的生活,同樣需要勤于思考的頭腦。當我們用思考改變了自己原有的想法,同時也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麥當勞的創始人克羅克,他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問題。當然,他不是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盯著天花板思考,而是親自到公司的各個部門、各個角落,去看,去聽,去尋找問題。
有一段時間,公司的收益特別糟糕,馬上就要進入嚴重虧損的階段??肆_克開始思考導致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長時間的觀察后,他發現公司各個部門的經理都非常懶惰,還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不喜歡親自投入到工作中,而是躺在舒適的椅背上對下屬指手畫腳。
克羅克思考一陣之后,想出了改善情況的方法。他下令將所有部門經理的椅背撤掉。決定一出,公司上下一片嘩然,有的人甚至認為克羅克是不是瘋了。時間一久,大家才發現,這是克羅克用心良苦的決定。各個部門的經理都不再坐在辦公室里聽報告,而是深入每一家店面,和最普通的服務員一起解決現場的問題。最后,公司的經營局面大幅改觀,營業額也開始急速回升。而這一切,都是一個思考的大腦創造出來的。
在閱讀中完成心靈修煉
猶太人一向注重教育,尊重知識,熱愛書籍。猶太人的學校曾經有一個古老的傳統,就是給剛入學的新生上一堂“熱愛書籍”的課。
新生在第一次聽課時,都會穿著新衣服進入教室。教室里,有一塊干凈的石板,石板上有幾行用蜂蜜寫下的希伯來字母和《圣經》里的片段。老師會讓學生先誦讀句子,然后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除此之外,在學生讀書的時候,還會發放蛋糕、蘋果和核桃。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形成一個最初的信念:知識等同于美味的食物。
如今,這種古老的傳統已經被新的形式取代,但其中暗含的觀念卻從來沒有改變——讀書是甜蜜的。
讀書是一件很好的事。讀書的好處不僅在于能夠增長我們的知識,還能讓原本浮躁的心沉淀下來,從書中體味大千世界的快樂。任何人即使已經在人生中有所收獲,都應當時刻努力精進,保持讀書的熱忱,而不可懈怠、懶惰。
有人把讀書稱為第二生活,足見其重要性。讀一本好書,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故事、一種思想,而且還讓我們經歷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生活,體驗到我們不曾體驗到的情感,在文字的世界里,看到世界的博大和豐富。
人的一生畢竟是有限的,直接向別人學習的經驗也是有限的,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經歷了生老病死之后,能夠用來認真生活、審視自我的時間并不多。但是,通過讀書間接向別人學習則是趨于無窮的。讀書能夠讓人穿越時空、突破極限,去走更多的路,見更多的人,感受別樣的生活。
可以說,一個人的人格發展過程,映射的就是他個人的閱讀史。一個人的內心想法,是空洞,是飽滿,是淺薄,是深厚,都可以從他的閱讀中看出一二。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見到書就會安靜下來,忘掉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愁;當他翻開書本,就像打開了一扇世界之窗,從此他的眼睛可以看到更廣闊的遠方,他的大腦會承載更多的賢良和德行,他的內心也會變得寬廣而強。這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修行。
在中國,姓“虎”的人非常稀少,不過,在云南省,卻有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姓虎的人,他就是虎良燦。在朋友圈中,大家喜歡叫他老虎。不過,這只老虎沒有到處撲咬,尋找食物,而是將滿腔的熱情,都撲到了讀書這件事上。
虎良燦愛好廣泛,對音樂、電影、文學都有涉獵,不過,最先為他開啟世界之門的還是書籍。當年從大學畢業后,他逃離了安穩卻充滿束縛的工作,只身來到北京,成為北漂一族。在朋友的推薦下,他知道了張承志的《心靈史》。于是,他開始瘋狂地看起書來。當時,他是借閱圖書館的書,只能在館內看,不能帶走。于是,他一大早就起床沖到圖書館,然后在里面不吃不喝一整天,直到把《心靈史》讀完。沖動之下甚至想要去見作者,可惜最后沒能成行。
雖然工作、事業幾經變換,他卻從來沒有改變閱讀的習慣。直到從電視臺辭職,虎良燦終于創辦了一個致力于圖書推介和出版的機構。除了為當地的民間作家提供圖書出版的機會,他還倡導了云南的民間文化節,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從喧囂的時代大潮中沉靜下來,通過文學尋找到自己的心靈家園。
作為一個文化機構的老板,虎良燦更愿意稱自己是一個文化人,喜歡讀書、玩音樂、看電影。他說:“讀書,并不是想要證明什么,只要一直讀下去,就可以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平衡,變得強大起來。”
終日忙碌應酬、閑聊、杯酒相迎的人,不妨嘗試走入書中的世界,每天讀一篇文章,每月讀一本書,用知識和思想填補內心的空虛,在文字中尋找心靈的依托;個性懦弱、弱小者,悲觀厭世的人,同樣可以走入書中的世界,當你見到這世間、這歷史上眾多不公的命運,數不清的無言苦難時,便可看穿人生,讓自己從內而外地強大起來。
哲人說過,閱讀讓人遠離世界,又讓人重新找到世界。不讀書的人,他的生命如同一片沙漠,徒留一片荒蕪。將閱讀與生活相伴,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是重新培養身心的重要轉折。修行甚高的法師尚且終日誦讀經典,我們又當如何呢?
正確歸因,保持心理平衡
在眾多年輕人紛紛逃離“北上廣”的時候,小敏也加入了逃離的大軍。不僅是因為高房價、激烈的職場競爭,還因“無法融入都市生活”的感覺。
小敏從美容美發學院畢業后來到北京,工作幾經波折,卻從來沒有自己真的生活在北京的感受。她沒有正規學歷,僅憑著理發的手藝,在不同檔次的發廊之間游走。工作了三年后,她依舊只是和幾個老鄉交往,生活圈子限制在住所和發廊之間,從來沒有機會好好地領略一下這個大城市。心生厭倦之后,她決定回老家,享受“順風順水”的生活。
可是,真的回到了家鄉,卻發現自己已經完全無法適應家鄉生活。盡管七大姑八大姨都在身邊,生活上有了很多照應。但是她的工作地依舊是在發廊,每個月拿著一兩千塊錢的工資,還要忍受街道、社區臟亂差的環境。不到一年,她又重新回到北京,繼續北漂的生活。
與小敏經歷相似,大建也有過逃離的經歷。他是一個??飘厴I生,念了三年的半吊子大學什么都沒學到。后來經朋友介紹,他來到北京開始做商品直銷。與侃侃而談的同事不同的是,他整天悶聲悶氣,培訓課上不主動發言,聯絡客戶的時候也總是向后退。
兩年下來,他常常都是入不敷出,有時候甚至需要父母的工資貼補生活。原本自信心不足的大建,陷入了自我否定的境地。他想:“這地方都是有能力的人待的,我能力不足,根本就不應該來這兒工作。”當同事過來安慰他說:“大家都看到了你的努力,可能是你最近運氣差了點。”大建則反駁說:“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根本沒法和你們比嘛,落后也是正常的?!?
就這樣,兩年后,大建從北京逃回了老家所在的三線城市??墒?,是繼續從事直銷的工作,還是重新開始?他自己也沒有了答案。
比較小敏和大建兩人,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完全是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思考。小敏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外界環境的身上,遇到問題總想通過改變環境來解決,屬于外歸因;大建則認為工作做不好完全是自己的能力問題,即使變換環境,對自己依舊沒有信心,屬于典型的內歸因。
我們在生活中的境遇,難免有時順利,有時波折。當遇到挫折和困境時,有的人會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他人或者歸結于環境因素,有的人則完全從自身找原因,將失敗歸結于自己的能力不夠,或者勇氣不足。
認清真相,就是要學會正確的歸因分析。將一件事的正面和反面、可控的一面和不可控的一面都分析清楚,對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都有一個中肯的評價。這樣一來,我們才不至于過分盲目,看不清周圍的環境,也不至于過分自責,澆滅了我們的自信心。
一天,元元到超市去買可樂,不巧的是,剛好給她收銀的機器出了毛病,將她三塊錢的可樂算成了六塊錢。元元走出超市,喝完可樂才發現手里的零錢不對。于是,她回到超市找剛才那位收銀員,想要回多收的那部分錢。
當收銀員要求她出示購物小票時,元元才想起來,她一出門就把小票扔垃圾桶里了,根本找不回來。于是元元說:“我才出去十分鐘,你不能就這么賴賬吧。剛才明明就是在你這兒結賬的呀!”
收銀員說:“你沒有購物小票,我沒辦法給你退錢?!?
爭執之中,兩人吵了起來。隨后,元元投訴到客服經理處,道出了原委,客服經理為了平息事態,給元元辦了退款。
雖然要回了錢,可是元元心里還是不痛快?!拔以诤醯氖悄菐讐K錢嗎?是你們的服務態度!誰還能為了三塊錢,跟你在這兒耗半天時間???我有那么閑嗎?”一路上元元嘰嘰歪歪地自言自語,帶著找回來的三塊錢回到了家。
一坐下來,她忽然就想通了。收銀員每天站在那里收款,十分鐘會接待很多人,她根本不可能記住。而自己要求退錢的心理預期,就是認為收銀員一定會記住自己的臉。她們想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所以才會在交涉的過程中造成分歧。想明白了這層關系之后,元元不再生那個收銀員的氣了,甚至為自己說出那么多傷人的話感到有點難為情。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挫折和成就總是相伴而行的。在遭遇失敗時,我們應當先想想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如果是可控的因素多,比如自身的狀態不佳,缺乏朋友的支持,那么不用擔心,只需要吸取教訓,下次繼續努力就行了。如果是不可控的因素多,比如家庭環境、出身背景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實,這時,我們就需要調試好自己的心態,從容地接受不可更改的事情。
當我們能夠分清楚內因和外因的作用時,就可以平和地接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更不會終日自怨自艾了。
喚醒我們沉睡的想象力
有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在父親的葬禮上遇到了一個英俊的男子,回到家后,姐姐把妹妹殺了。你知道姐姐為什么要殺死妹妹嗎?
還有一個問題:一個人坐火車去另外一個城市看病,治療了一段時間后,病痊愈了。他坐在回家的火車里,突然就跳車自殺了。你知道這個人為什么會自殺嗎?
當你開動腦筋,在頭腦中想象著千百種可能時,是否有想過,姐姐的謀殺是因為怨恨妹妹包庇了殺害父親的兇手,而那個乘坐火車去治病的人原本是一個殺人犯,他是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而自殺的?
在自嘆自己想象力極度匱乏之前,我們不如先看看這樣一個故事。
一群幼兒園的孩子看到了花園里盛開的向日葵,開始討論向日葵為什么會開花。第一個孩子說:“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陽?!薄安粚Σ粚?,她伸伸懶腰,就把花骨朵頂開了?!钡诙€孩子說。這時,第三個孩子跑出來說:“其實,她是想和我們比一比,看誰穿得更漂亮。”
幾個人爭論了一陣后,其中一個孩子跑過去問老師:“老師,老師,您說向日葵為什么會開花?。俊崩蠋熛胍矝]想,對孩子們說:“向日葵開花,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夏天來了?!?
老師并沒有說錯,正是因為天氣漸漸變熱,向日葵才開花的,她不過在告訴孩子們一個普遍的真理。然而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對美好的想象不再感興趣,而是習慣性地尋找事物背后的真實原因。
很無奈,我們的想象力就這樣被扼殺在課堂上,扼殺在簡單的真理傳授之下。當我們從學校出來之后,對世界的萬物都失去了最原始的好奇心和美好的想象。當我們全身心地致力于尋找真相,尋找條理清晰的事實時,對事物本能的愛和關懷的缺乏,削弱了我們的內心力量,讓我們變得僵硬而麻木。
不過,我們也不用如此悲觀。因為,想象力是每個人天生的本能。莎士比亞早已斷定,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于想象力這種神奇的火花。而眾多偉大的作家也告訴我們,除了天才的作家,每一個作家都是寫作的業余愛好者。
康拉德在成為小說家之前,曾經在海上漂泊了整整十六年;柯南道爾則是一邊從事著理想的醫生工作,一邊寫出了他的福爾摩斯系列偵探小說;蘭姆起初只是政府機關的一名辦事人員,他以消遣為目的練習寫作,最后成為英國著名的散文家……即使是不需要想象力的科學領域,也綻放著想象力的火花。
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他的學生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在人們驚嘆諾沃肖洛夫僅僅36歲便獲得諾貝爾獎的同時,更多人也對他們選擇的研究方法拍手稱好。
兩位物理學家的研究,主要是從一種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了一種單層碳原子面,這種材料的硬度、韌性和導電性非常完美,為制造超級防彈衣、超輕型火箭和超級計算機提供了可能。然而,任何人都沒有想到,他們分離這一單層碳原子的工具,不是任何高端的儀器設備,而是隨處可見的“鉛筆”和“膠帶”。
在之前的研究者嘗試過萃取和合成方法之后,海姆和諾沃肖洛夫選擇用膠帶粘住石墨薄片的兩側,然后撕開膠帶的原始方法。隨著膠帶的分離,薄片也隨之一分為二。不斷重復這個過程,經過數萬次的實驗過后,他們最終得到了只有單層碳原子的石墨烯。
這樣的做法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然而,一切的成就都來自二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用一種“將科學研究當成快樂游戲”的態度,既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同時也實現了頭腦上的突破。
這些成功者的故事,無疑都在說明一點:一個具有豐富的聯想、觀察和動手能力的人,肯定能夠在行業中有所成就——即使現在還沒有,將來也一定會。那么我們呢?除了每日刻板規律地生活,是否也能夠以消遣為目的訓練一下想象力,讓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能夠承載更多來自外界的辛酸苦辣?
培養洞察秋毫的習慣
因為生活的忙碌,或者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我們常常忽略生活中很多美好的東西,有時候是難得一見的風景,有時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這些有意無意間的遺漏,讓我們錯過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也讓有些珍貴的東西永遠無法挽回。
其實,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報紙上短小的一段文字,或者布告欄角落里一句泛黃的名言,都有可能成為上帝的禮物,帶給我們巨大的人生轉折或者事業上的創新。所以,我們要留心身邊的每一個細節,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機遇,讓生活充滿更多的新意和可能。
有一次,索尼公司的董事長井深大到理發店去理發。他一邊理發,一邊看著鏡子里的電視。因為畫面是通過反射呈現的,所以他看到的電視圖像都是反的。這個看起來非常別扭的電視屏幕給了他靈感,他想:“如果原本電視機的畫面就是反的,那么客人從鏡子里看到的不就是正常的畫面了嗎?那么客人在理發的過程中,也不至于了無生趣,或者看著別扭的屏幕發呆了?!膘`感閃過之后,他馬上就開始想后期的研發。回到索尼公司后,井深大馬上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研討,研究開發反畫面的技術,并準備馬上生產這種反畫面的電視機。
這種反畫面的電視機投放到市場之后,果然受到了理發店、醫院等特殊用戶的歡迎,銷售額猛烈增長,井琛大也完成了人生中的又一創新舉措。
抓住靈感,就像是一種投機。當然,這個“投機”并不是爾虞我詐、巧取豪奪,而是善于觀察細節,善于利用時機??吹搅吮硐蠛蟮臋C遇后,敢于憑著毅力和冒險精神,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夠在別人尚未想到的地方獲得成就。
弗蘭克·柏杜是美國第四大家禽公司的董事長,他的成功同樣是來自對每一個細節的關注。
當柏杜只有十歲時,他的父親給了他五十只劣質的雞仔,要他自己喂養并且銷售出去。在柏杜的照料下,這些看起來病懨懨的雞仔開始茁壯成長。幾個月后,柏杜飼養的雞仔開始產蛋,產蛋量很快就超過了父親飼養的優質品種。柏杜每天賣雞蛋的收入就有十五美元,這在經濟大蕭條的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開始時,父親并不相信,直到他真正地觀察了柏杜的飼養情況,才開始相信柏杜的觀察和管理能力。年僅十歲的柏杜對雞的生活習性一點都不了解,不過,他對這項工作有足夠的耐心。他認真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飼養雞仔時,需要控制小雞的數量。如果雞仔太多,就會有弱小的雞仔吃不到飼料,導致發育不良,影響產蛋量。適當地減少后,小雞吃得多了,成長也會加快。但是又不能特別少,那樣只會浪費空間和飼料。經過多次的試驗,柏杜慢慢找到了最佳的組合——每只籠子放四十只小雞是最合理的。
柏杜的父親經過了多年的養殖才獲得這一經驗,沒想到柏杜僅僅用了幾個月就摸索出了其中的門道。后來,柏杜開始幫助父親管理一部分雞場,結果他的雞場收益超過了父親。最后,父親將所有的家禽飼養場都交給了柏杜管理。
柏杜之所以能夠在管理企業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正是因為他注意到一些很細小的環節,將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變成了改變現狀的機遇。注意事物的每一個細節,從中可以發現改變現狀的機遇,自然也會發現改變我們命運的機遇。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到微軟公司去應聘,總經理見到他非常不解,因為公司當時并沒有刊登招聘廣告。年輕人用蹩腳的英語說:“我碰巧路過這里,于是就貿然進來了。”
總經理覺得這個理由很特別,于是破例讓他試一試??墒牵嬖嚨慕Y果很糟糕,他的技術水平很差,任何一家大公司都不會錄用他。臨走時,他解釋說:“我今天來得匆忙,根本沒有準備?!笨偨浝碛X得,這不過是他為了挽回面子而找到的托辭,于是隨口應道:“好吧,等你準備好了再來?!?
一周后,年輕人再次走進了微軟的大門,雖然他比第一次表現得好了很多,不過他依然沒有成功??偨浝斫o他的答復和第一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蹦阋欢ㄒ呀洸碌搅?,年輕人堅持不懈地繼續參加面試。直到他堅持到第五次,終于被公司錄用,并且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長輩教育年輕人的時候,常常說,做事要留心。這個留心,就是要留心每一個細節之處,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在波瀾不驚的生活中,對于細節的把握時常會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也會創造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機遇。不過,機遇總是那么少見又難得,抓住機遇需要用心,更需要持之以恒。
自信是“上帝之光”
有一句話叫作“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救”。此話言之有理。
狂妄的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做事的時候難免態度輕慢,過分自信,在人生的行進中必然會遭受挫折,甚至經歷“粉身碎骨”的打擊。但是沒有關系,他嘗試過失敗之后,就能夠重新定位自己,在過去的教訓里找到重新站起來的信念。
可是,自卑的人永遠躲在角落里默默無聞,他不會發言,也不去嘗試。哪怕一次失敗,都會讓他更加地自卑,從而陷入終日倒退的惡性循環。
我們知道“人人生而平等”,而不是“人人生而自卑”。自卑心理的形成,總是和外界的刺激有關。追溯到童年期,父母的過度責罰,老師的打擊,求學中受到的挫折,都會給一個正常的孩子留下自卑的陰影;在工作中長期得不到器重,會逐漸否定自己的價值;難以維系一段平穩的感情,便對自己的人際魅力產生懷疑。另外,天生的生理缺陷、貧賤的出身、經濟的拮據,都會造成一個人的自卑。
小李出生在西北的一個小鎮,他從小所受的教育和周圍的生活環境,都在向他灌輸著自謙、隱忍、低調的觀念。受到歡迎、受到他人的夸獎時,無論內心如何竊喜,都應該極力否認,并且立即謙虛地說:“我做得還不夠。”“這點成績算什么,還有很多厲害的人?!?
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了二十幾年后,當他帶著這種自貶式的謙遜來到大城市。本想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一番成就,卻發現自己的才能沒有受到應有的肯定,反而越發地自卑,缺乏自我肯定的觀念。
小李在西安的一所培訓中心做講師。他所在的培訓中心是上??偣镜囊粋€分部,雖然人員不多,但是作為總公司拓展業務的開路者,總經理非常重視。
有一次,總經理到西安開會,隨機地聽了小李的一堂培訓課,結果對他的印象非常好。課后,總經理拍著小李的肩膀說:“課講得不錯,有年輕人的那股朝氣和力量?!甭牭娇偨浝淼目洫劊±顥l件反射地說:“沒有,沒有。其實,我對這個效果不是非常滿意,我會繼續努力的?!笨偨浝硇α诵ΓR走之前對小李說:“年輕人,好好干啊,上海那邊也需要人才啊。”小李聽到了總經理的話,仿佛看到了晉升的機會。于是對待工作更加認真,在培訓上也更加用心了。
到了年終的考評,區域經理召集了包括小李在內的十位培訓精英,想要從中挑選出兩位到總部工作。同事們都在年終總結中細致地講述著自己的優勢,有的人甚至達到了夸耀的程度。小李待在角落里悶不吭聲,為那些口若懸河的人感到難為情。當輪到小李發言時,他只說了一段簡短的工作總結,然后說:“其實,我做得還不夠,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的?!?
最終,區域經理帶了另外兩名講師到總部去。當總經理問道:“小李怎么沒過來?我聽過他的課,非常不錯的一個年輕人?!眳^域經理頗為無奈地說:“其實,我也很看好這個人,能力非常強,為人也不錯。只可惜他太自卑了,永遠都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這樣的人,是沒有辦法為企業高管做培訓的?!?
小李永遠都不會知道,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家鄉環境的熏陶,會讓他變得不敢肯定自己,缺乏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從而錯失了大好的工作機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但是自卑者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價值。自卑雖然表現在很多方面,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自身價值的否定。當一個人不斷地懷疑自己、貶低自己,遇到機遇也無法勇往直前時,是永遠不可能變成強者的。
當貝利剛進入巴西的足球名隊桑托斯球隊時,他特別自卑,擔心那些大牌球星瞧不起自己,第一天竟然整夜未眠。他本來在足球場上是最有氣勢的,現在卻開始無端地懷疑自己,害怕他人的眼光和評論。
后來,貝利設法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將目光都放在踢球上,忘掉自我,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自動過濾掉周圍人的看法之后,貝利重新找回了勢不可當的氣勢。他的一生中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為著名的“球王”。
自卑者不是天生的,強者也不是天生的。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在于敢于戰勝自己的軟弱和自卑,克服內心的恐懼,從而在心理上和能力上都成為強大的人。從貝利的經歷中,我們還可以學到一個擺脫自卑的方法,就是將自卑和恐懼放置在行動中。當我們將所有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具體的事情上時,就能夠從緊張、恐懼和自卑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在具體的事情中獲得補償和獎勵后,自卑的心理就可以自動痊愈了。
美國著名的總統林肯,他出身平民,而且相貌丑陋,言談舉止也缺乏風度,當他競選總統時,甚至有出身貴族的議員嘲笑說:“他不過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辈贿^,他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心理上的補償。
林肯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缺陷,而且比其他人更敏感。于是,他力求從知識中汲取更多的力量。他拼命自修,以克服教育缺乏造成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看書,燭光下、燈光下、水光下,盡管他的眼眶越陷越深,他卻始終貪婪地汲取著知識的營養。最終,他克服了自卑,成為一位有杰出貢獻的總統。
以一顆慈悲心去包容和寬恕
《相約星期二》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莫里有一個好朋友名叫諾曼,他們的關系一直很好。后來,諾曼和他的妻子去了芝加哥,他們的聯系也漸漸減少了。不久后,莫里的妻子夏洛特動了一次大手術,此時諾曼知道這件事,卻始終沒有和莫里聯系。
莫里非常傷心,“竟然一個電話都不打!”被好朋友漠視的滋味并不好受,于是他們從此中斷了聯系。當他們再次見面時,諾曼想要和解,但是莫里沒有接受。莫里并不接受諾曼的解釋,并將他拒于千里之外。莫里再次聽到諾曼的消息卻是他的死訊。
莫里在彌留之際對他的學生說:“幾年前,他死于癌癥。我感到非常難過,我沒有去看他,因為我一直都沒有原諒他。我現在非常地懊悔。”說著,莫里哭了起來,完全是無聲的哭泣,淚水流過了臉頰,淌到了干癟的唇邊。
最后,莫里對他的學生說:“我們不僅要原諒別人,也需要原諒自己。”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原諒他人,就是原諒自己。當我們被他人傷害時,完全沒有必要將自己綁在他人的過錯上,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更沒有必要為了逞一時之氣,報復他人或者傷害他人。那樣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毀掉許多人的幸福。
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無法接受的事實,或者遇到令人氣憤的情景。那么,試著原諒他人吧。原諒他人的壞脾氣,原諒他人的無禮,原諒他人的自私和狹隘,原諒他人的無知和愚昧。原諒了他人,也就是放過了自己。當我們不再糾結于他人的表現,只關注自己質樸的內心,我們的內心才能真正地強大,強大到像大海一樣,負載一切、包容一切。
愛迪生在找到鎢絲做電燈泡的材料之前,一直嘗試著各種不同的材料。一天,他和助手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又制作了一個新的電燈泡。愛迪生讓助手將燈泡拿到樓上的實驗室,并且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能打破了。于是,助手小心翼翼地接過燈泡,謹慎地走上樓梯,生怕手里的燈泡會不小心滑落。他越是這樣想,心里就越緊張,手也禁不住哆嗦起來,當他走到樓梯頂端時,燈泡最終還是掉在了地上。
愛迪生聽助手說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選擇原諒他。幾天后,他們重新制作了一個同樣的電燈泡。完成后,愛迪生又將它交給了打破燈泡的助手。這一次,助手安安穩穩地將燈泡拿到了樓上。
事后,有人問愛迪生:“你為什么還將燈泡交給他呢?萬一再一次摔在地上怎么辦?”愛迪生說:“第一次,我只是口頭上原諒他;這一次,我用行動原諒他。”
佛經中也曾經有這樣一個以德報怨的故事。
長壽王是一個仁慈的君主,他一向以慈悲為懷,輕責罰,重獎勵。他在位期間,境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墒牵皇木跋髤s引來鄰國的嫉妒,鄰國的貪王決定出兵侵奪長壽王的財產,奪取他的王位。當長壽王得知敵兵壓境,他主動舍棄了王位,和兒子長生一起隱遁山林。因為,他不想為保護自己的王權而犧牲無辜的百姓。
貪王順利地登上王位之后,重金懸賞,想要捉拿長壽王父子。后來,長壽王為了幫助投靠他的梵志,故意讓貪王擒獲,于是貪王燒死了長壽王,以儆效尤。長壽王臨死前囑咐兒子長生說:“要遵循仁愛的家風,不要向貪王尋仇。”可是,年輕的王子無法放下國恨家仇,一直在偷偷地尋找機會報復。
后來,長生喬裝成侍從,混到了貪王的身邊。一次,貪王外出打獵,筋疲力盡的貪王想要倚在樹邊休息一下,于是取下了身上的寶劍,交給長生保管。長生終于等到了替父報仇的機會,拔出劍,對準睡熟的貪王。此時,他忽然想起了父親的遺訓,“仁愛世人,放下以牙還牙的沖動”。
巧合的是,貪王在睡夢中正夢見長壽王的兒子想要殺他,嚇得他從噩夢中驚醒。他對長生不安地說:“我夢見長壽王的兒子要殺我,怎么辦?”長生安慰貪王說:“大王不要驚慌,有我在此為您護衛?!庇谑秦澩趵^續入睡。
反復三次之后,長生遵循父親的遺訓,選擇原諒貪王。隨后他向貪王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請求貪王說:“您快將我殺了吧,以免我報仇的惡念又死灰復燃。”貪王不僅沒有殺掉長生,反而被長壽王父子以德報怨的行為感動,當下悔恨自己的作為。后來,貪王將國土還給了長生,兩國以后再未發生戰事。
正如圣嚴法師所說,慈悲者沒有敵人,智慧者沒有煩惱。大慈大悲并不只是愛你所愛的人,還要能寬恕你的仇敵。當他人以敵意、無理的態度相向時,我們要學習以慈悲去包容,以智慧去面對。如果能夠生出“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的情懷,陷入仇恨和糾纏中的人就能夠早日回頭醒腦,不再誤人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