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遺留的證據
- (英)彼得·馬斯特斯
- 844字
- 2019-11-07 18:24:02
譯序
Translator's Preface
中東地區綻放了人類文明最早的花朵,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延續至今。多年以來,人們對中東地區的歷史知之甚少,唯一的史料就是《圣經》。由于《圣經》的宗教屬性,18、19世紀的許多學者對其中的歷史記載并不重視,認為只是古代的傳說。但是,隨著19世紀在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的重要考古發現,人們意識到了《圣經》的歷史價值,因此重新將其作為重要的考古參考,并取得了許多有意思的發現。
另一方面,中東考古大發現層出不窮的時期,正好也是英國勢力如日中天的時代,統治中東的奧斯曼帝國淪為半殖民地,處于英國的勢力范圍,因此許多古埃及、巴比倫、亞述、古波斯、古以色列文物被英國人收藏。大英博物館由此成了了解古代中東歷史最多姿多彩的窗口。
本書正好就是以《圣經》歷史記載為主線介紹大英博物館的館藏,令人眼前一亮。很久以來,我對于《圣經》中的歷史故事都很感興趣,無奈在歷史、考古方面是十足的門外漢,對著《圣經》這本厚厚的古代經典,外加數不清的相關資料,只能望而卻步。然而,本書讓我等興趣十足的業余愛好者得以大飽眼福。
本書原是在一本導覽手冊的基礎上擴編而成,沒有令人頭昏腦漲的考古術語,反倒是充滿了生動的介紹,完全是一本寫給普通游客的書。書中擬定了一條參觀路線,按照文物陳列順序一一展開介紹。對于非專業的游客而言,遵循本書的參觀路線游覽大英博物館,可以避免因陷入浩如煙海的藏品包圍,不知所從,進而有重點地參觀自己關注的藏品,淋漓盡致地領略相關文物的魅力。對于沒有機會游覽大英博物館的讀者而言,本書更是了解相關歷史和考古發現的聚寶盆。每件文物都有詳盡的介紹,并附有精美的圖片,讀者可以細細品味,隨著圖文并茂的介紹進入古代世界。
書中介紹的每件大英博物館文物都附有該館館藏編號,因此,就算博物館陳列位置改變,使得本書記述的展品位置過時,讀者也可以根據編號找到相關文物。
本書中的中文譯名一律遵照和合本《圣經》的翻譯,如果是《圣經》中沒有出現的人名、地名,則使用常用的譯名。
希望本書能給讀者帶來樂趣,增進知識。
維真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