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陰陽表里虛實寒熱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我們學習中醫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原因是什么?我見過很多很多的人,比如小孩子上學,本來是去學習的,結果學不會;畢業了以后,卻找不到工作;工作了以后,干不成事;結了婚以后,夫妻之間卻沒有恩愛;再到了以后,本來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體會人生的各種各樣的歷程,但是呢,他卻保證不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結果天天想辦法去給自己治病——治大病,治小病,從小到大,一直到最后老了。老人本來應該是享清福的時候,卻又要去給孩子看孫子,又要去操心東家長西家短,都是在受罪,都是在糊里糊涂當中,把自己的生命很多都浪費掉了。

這種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一下中醫,最起碼保全自己的身體,讓自己身體保持健康。大家可能會說:“你學了中醫,那你也會生病啊。”學中醫不代表不會生病,但你要明白什么叫作病。“病”這個字里面是有含義的,劉力紅老師的《思考中醫》里面,解過這個字,我之前也講過這個字。這個病呢,我可以大致給大家講,比方說我剛才提的那幾點:小孩子,本來該學習,學不到該學的東西,這就叫作病;長大了以后,本來該工作,進入不到工作的狀態,不管是什么原因,這也叫作病;建立了家庭,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沒有夫妻之間的愛,這也叫作病;到老了,本來應該在經過一生當中的努力之后,去享一些清福,卻享不到清福,這也叫作病。這個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治的病。至于那些小病,如感冒、發燒,你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都會發現,它們的根本不在身體,而在思想里,在人的精神當中。我剛才就提到一個概念了:“精神、思想”和“身體”。“精神、思想”和“身體”其實就是一對陰陽。

我們今天舉一個例子讓大家來明白什么叫作陰陽。《內經》里講了一個“生死之根本也”,如果講生死的話,這個生死太多了,樹也有生死,一只青蛙也有生死,一個人也有生死,為什么說這個陰陽是人生死的根本。人在最開始的時候,父精母卵的這個交媾當中,一陰一陽就開始了,生死的根本在最開始就已經有了,在生命的最初就有了。那么一旦形成了這個受精卵之后,就開始在母體的胞宮之內開始孕育、運化。一運化,就有了氣血的流行,一氣一血,又是陰陽。人的身體一旦成形之后,這個陰陽就開始了,氣血就開始了,一直到四大(地火水風)毀壞,身體完全毀壞之后,這個氣血,到人最后一刻一咽氣,身體全部的筋都松弛了,然后魂也散了,魄也散了,這個時候生命結束。從人剛開始孕育的時候,在還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開始有了氣血的陰陽,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人的生命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氣血,就是這個水火,這個氣血就是在生長過程當中的陰陽。人在出生以后,人就不再是在胞宮里面的團成一團的這個形狀,而是頂天立地:頭上為陽,足下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前為陰,后為陽;背為陽,腹為陰。那么左右有沒有陰陽?左右的陰陽也是有的,左陽右陰。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六合之內,上下左右前后都有陰陽,上陽、下陰;左陽、右陰;后陽、前陰。

這個地方我們講完了人的一生當中,從一開始到最終,這個陰陽是人一生的一個生存的根本,大家大致對“陰陽”有一個基本概念,那我們這里就要提一個標準,就是什么叫作學會陰陽了?學會陰陽,就是你看待事物,無時無刻,從任何一個角度一入手就是陰陽,看什么東西都立刻可以分出一個陰陽來,看任何東西不會片面地去看待,都明白它們是相對的,這個時候才算入門了,才算開始有了這個根基了。如果沒有陰陽的這個根基,中國的文化,中醫的知識、應用全都是空談,一點用都沒有。我們中國為什么叫中國,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對一個“中”來講的,我們中國是行中道的國家,不是所謂的在世界的中間,世界的中央不在中國。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誰要跟你講“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央”,這都是瞎扯,根本沒有搞明白。我們叫“中國”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是行中道的國家,我們的中道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如果想學中道,就必須要有陰陽的觀念,不能偏頗。

剛才我們講了一個人的上下左右前后都可分出陰陽,這是舉了一個身體的例子。其實陰陽無處不在,我們說男的是陽,女的是陰,那難道說這個女的就全部都是陰嗎?不是這個樣子的。有一句話叫“所以圣人于春夏陽盛之時而養其陽根”后面有一句很重要,叫“陽根在陰”,我剛才在講的時候,也插了一句話,就是說這個陰陽是互根的。這個陰陽互根就是說它們互相之間不能那么單純地來理解,我們有的時候自己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地以為:陰是陰,陽是陽。這種理解初步的進入是可以的,但是從長期來看,一定要靠更加能夠符合事實的方式來理解陰陽。更符合事實的陰陽就是它們互相之間是一種纏繞的關系,或者說是互相之間互為包容的關系,它比我們想象的那種“陰和陽是分開的”要復雜得多。有一句話叫作“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生陽長這是很正常自然的事情,如果是把它變成一個孤陰或獨陽的話,那不可能生長的。打個比方,你把一個男的獨自放在一個山里,讓他孤獨地待著,或者把一個女的獨自放在山里,她是沒法進行生育的,因為她(他)分開了,她(他)必須要在一起。

我們自己身體當中,剛才我們講過“前后上下左右都有陰陽”,這個陰陽也要交通,如果不交通的話,人就會生病。上下不交通,如果上面非常得熱,那就是發燒,下面非常得寒,這就有可能是糖尿病、痛風之類的一些癥狀。左右不交通呢,那叫什么?偏枯。《內經》里面講的偏枯就是“半身不遂”,左右之間的陰陽,出了問題。左陽右陰,這里面的道理上節課我提過了,就是從電和磁之間的轉化,動電生磁,動磁生電,磁場和電場的傳播就是這樣一環套一環地出來。這個因為比較專業,所以我就不再深入地講,如果學過這一部分物理學的同學,可以借這個東西,借力打力,幫你去理解這個陰陽的概念。

接下來我們就要講到這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里面也提到,春夏的這個陽,是在外,秋冬的這個陰是在內。好,那我們就把下面的一個題目提出來,就是講“辯證八綱”。“陰陽、虛實、寒熱、表里”這八綱是非常實用的。我覺得之前同學們學這個陰陽,學了半天長進不是特別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和應用離得遠了。今天我們就講一下辯證八綱,讓大家學完了這個陰陽,也能夠用,你一用,就知道它的好處了。

剛才我們簡單講了一下陰陽。這段如果你一次聽不明白,我建議你多聽幾次。因為這個我們已經驗證過了,有的同學,學一兩年之后這個概念都不是特別之清楚。今天我專門把這個概念拿出來講,就是因為我發現之前零零散散地講過,并沒有非常系統地來講,今天我盡量把這個講得系統一些。

陰陽、虛實、寒熱、表里

我先問一下:虛實、寒熱、表里,如果分陰陽的話,誰來給我分一下,就是陰陽和這個虛實、寒熱、表里它們分別是怎么樣來對應的。比方說陰陽和虛實是怎么對應的,虛是陽還是陰,實是陽還是陰?比方說虛和實,哪個是陰?哪個是陽?虛的是陽,實的是陰,一會兒我講為什么。今天的課都是圍繞這個的,如果你不做這個思考的話,那你今天肯定就學不到什么東西了。不要怕錯,你怕錯就永遠也學不會,如果錯了之后能改正,那你不就學會了嘛。

再講這個表里。表里哪個是陽?哪個是陰?我只是講大概的,因為它總是有很多的特例,因為會有陰極化陽,陽極化陰的情況,我們就講大概的。在講到這個辯證八綱的時候,有的同學說虛是陰,實是陽,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也可以換過來講。我們今天就把這個概念拆開來講,把它解析透了,不要只是聽人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樣不行。然后講這個“表里”:表陽、里陰,以及這個“寒熱”:寒陰、熱陽。

好,我們一條一條來。剛才我們講了一個人的陰陽概念,然后再講下面的虛實,比方說虛,實際上指的是什么?虛空;實呢,指的是實在。比方說地球就是實在的,地球之外的太空就是虛的,那可以先這樣來理解:空是陽的,實是陰的,你先有這么一個相。有的同學為什么說這個虛為陰,實為陽呢?道理是這個樣子的:因為有一種叫虛癥,有一種叫實癥。虛癥就容易出寒,那實癥就容易出熱,所以從表面上一看,我們就看到這個陰陽互根這一點,就是陰極轉陽、陽極轉陰的這個特點了。那如果是虛癥呢?他自然就中空了,因為這個虛實講的是陽的虛實,如果陽虛了(有的時候當然有陰虛啊),之后呢,這個寒氣、邪氣自然就會乘機入內,這樣的話,表現出來的就會是一個很虛的人,一般你見到的情況就是說話聲音很低,萎靡不振,很怕冷,很怕風,等等,總之就是一種虛弱的表現。實際上恰恰是因為他中空了,因為陽不在了,陽跑了。

那么實癥呢?實癥是因為這個陽在體內太多了,陽多之后,不是正常的這個多法,是屬于過了,過了之后呢,多余的陽就化為熱。真正的陽氣是陰陽互補的,它是可以既使人不覺得太熱,也不會使人覺得太冷,天氣冷了,它就會使人覺得暖和一點;天氣熱了呢,它就是讓人感到涼快一些,這是有陽氣的表現。比方說夏天的時候,一個人先開始玩命地奔跑,玩耍,都沒有問題,這個時候就是陽氣還在;當這個陽氣越用越多,就像我們那個煤氣罐兒,不停地燒燒燒燒,燒到一定程度之后,這個陽用光了之后,那這個寒氣“唰”就進來了,進來之后,就開始以一種或寒或熱、或寒熱交疊的狀態使人變得不舒服,因為這個時候陽氣不足了,本來陽應該是起到一個平衡的作用,(注意,這個前提是:陽對于人而言是進行陰陽的這種平衡)那當這個陽氣不足的時候,就會出現一會兒是熱,一會是寒,這個人就會出現一會兒冷,一會兒熱的中暑癥狀。那么對治的辦法就是什么呢?用這個藿香正氣水,辛散之藥,一口喝下去,立刻這個人就被熱辣辣地搞出一身汗來,這個時候,這個中暑的癥狀就會減輕很多。

剛才給大家提到的這個虛是指什么?虛空。人的精神、思想和身體,哪個是陽?哪個是陰?因為上次我們講過嘛:天為陽,地為陰,這是沒有錯的。那么你的精神、思想和你的身體,哪個像天?哪個像地?思想是陽,思想就像天空,白云朵朵,不停地翻來覆去,但是呢,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可是每一天無時無刻地都在變;那身體呢,好像是地,長時間看不出來什么變化,但是隨著季節的遷延,其實也在變,但是相對于思想,相對于這個天,變起來,就要慢很多了。這是講虛實,講這個虛空和實在,但你不能從它的表象上來看。就像剛才講的虛癥,最后顯得是寒了,所以你就得出結論說虛就是陰,這個不是的。

講完了虛實之后,講“表里”。表里大家知道是指的什么嗎?比方說看一個人,一看這個病癥的時候呢,那你就要知道,這個人是寒癥是熱癥?是虛癥是實癥?是陰證是陽證?是里癥是表癥?這是辯證八綱的基本的判斷標準。為什么要這樣判斷呢,因為表癥和里癥的治法不同,陰證和陽證的治法不同。你如果搞反了,那會出問題,嚴重地就會搞死人的。比方說,本來是表癥,你一治,給治成里癥了,那這個就屬于給人家把病給治壞了;人家本來是寒癥,你結果給來了一副寒藥,把這個寒癥又加重了,這也給治壞了;他本來是一個虛癥,你還讓他去發動他的這個元陽,讓他又多用了自己的一些精力,看起來好像這個人一下好像精神變好了,實際上是一種回光返照,那這個病也給治壞了。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一旦說準備要給人看病了,那你先要明白這個最基本的東西。我們現在經常看到有非常多的中醫學習群,上來一問什么病,立刻給開個什么方;或者問了兩句,立刻就開始給人治病了,這是很嚇人的。你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一個是不要跟別人隨隨便便去問病,因為這個辯證八綱之外還要有望、聞、問、切。真正的一個病,要把它里里外外的東西都找到,不是那么容易的。比方說我們講的這個表里,真正的表,真正的里是指什么?我們剛才講的身體和精神,身體的毛病,實際上它的根源,大多在這個精神上產生的,可是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身體是一個實在的,一看就看到了,而精神都是浮越在外的,但是實際上它們的關系又是反過來的:人身體上的毛病,其實大部分的都來自于他的情志上,這個我們不能較真。那么,我們看這個表里,實際上在中醫當中的這個表里,有一種嚴格的界定,也可以有另外一種不是很嚴格的定義。嚴格的這個界定在什么地方呢?比方說我們有十二經脈,比方說肺經與大腸經相表里,肝膽相表里,脾胃相表里,記得住嗎?記不住沒關系,慢慢去學。比方說一個人得了肺病,這是一個里癥,慢慢治了一段時間呢,病灶跑到大腸上了。有一個例子,一個人以前是肺癌,后來變成大腸癌了,這個病就是在向好轉,當然不一定說是到大腸癌,這個病就一定好了,因為畢竟也還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如果是從里到了表,那這個病就在向外走。那還有另外一個,剛才我講的不是非常嚴格界定的這個表里,就是從骨頭到筋,水生木;筋再到血,木生火;血脈呢再到什么呢?火生土,再到肌肉;土生金,肌肉呢,再到皮毛。那么這樣的話,也是一個表里。如果這個病從骨頭上慢慢地到了筋上,然后到了血脈,然后又到了這個肉,然后再到了這個皮毛,這都是由里向外走。舉個例子,有一個人,有腳氣,這屬于皮毛之病,治,治,治,治好了,腳氣沒有了,過幾天卻發現這個腿上的肉,或者肚上的什么地方又出現了更向里的這個癥狀,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這個腳氣治壞了,沒有治對。

再來看看最關鍵的,就是“寒熱”。

剛才我們也講過,陽是和熱相合的,熱是屬陽的,寒是屬陰的。這個是我們見到非常多的:春夏是養陽的,春夏在外,陽氣要外發;到了秋冬,是養陰的,秋冬是比較寒的。那么春夏的這個養陽,實際上就是在講身體的這個溫通,因為溫通和什么相對呢?和閉塞相對。如果說“閉藏”,閉藏的還是陽氣。春夏的時候,就要使身體的所有的通路,不管是經絡、孫絡,還是脈絡,身體所有的通路,包括三焦,全部都要進行好多次的來回的洗涮,使它變得非常通暢。到了秋冬的時候,其實人的血脈在這個時候,就會變細,他的供血量、供氧量都會變少,除非你進行大劑量的運動,而這個時候的大劑量的運動,實際上來講,不是萬不得已,它不是非常合適的。那么,我們講這個寒熱呢,就會明白,比方說有一個癥,它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寒癥,但這個寒癥實際上是由于熱引起的,熱極而寒;而有的熱癥,實際上是由于寒引起的,它是寒極而熱,這種都要分清楚,看明白。比方說用藥的時候,有的這個熱藥,在熱癥的時候,那你就要謹慎了。因為現在有的時候,比方說我們自學中醫的同學,經常自己會用一些中成藥,成藥里面的成分,你都要了解一下。不要在吃完了之后,自己把自己嚇一跳,給自己一個驚嚇。在服用藥物之前呢,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癥狀和藥物的組成成分要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我們今天把“陰陽、表里、虛實、寒熱”稍微講解一下,算是借著《內經》這一段呢,把這幾個概念稍微澄清一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玛纳斯县| 贺兰县| 佛坪县| 永定县| 自贡市| 盐池县| 图木舒克市| 拜泉县| 儋州市| 合川市| 雷山县| 安平县| 和静县| 裕民县| 昌宁县| 改则县| 赫章县| 弥渡县| 汉川市| 双峰县| 三亚市| 青冈县| 南阳市| 昭通市| 城步| 镇原县| 城口县| 沁水县| 平远县| 富锦市| 海晏县| 武平县| 雷波县| 土默特右旗| 林西县| 乌海市| 南川市| 乡宁县| 泸水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