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夏三月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之前我們講過春夏秋冬和生長收藏的關系,春天是生發的,要使志生,上一次課也講到最核心引領的是“志”,志是最重要的。那么在夏三月當中,又提到了“若所愛在外”,我們說春天要使志生,夏天要使志無怒,到秋天要無使志外,不要使志太外化,要稍微往回收,就和這個生長收藏相關。但是生長收藏是四樣,中間還有一個化,這個化就加在了夏秋之間,上次我們也提到過這一點。那么生長收藏的是什么?是陽氣。生發是靠陽氣來生的,長的也是陽氣,收的其實也是陽。那么藏呢,還是在藏陽。化的時候呢,從上一代到下一代,我們講過,花字就是化字上有個草字頭,一開花就會結果,完成了一個傳承的事情,就是化的含義。

夏三月,此謂蕃秀

“夏三月,此謂蕃秀”的意思是說植物長得非常茂盛,之前說過為什么叫“百年樹人”,和品德相關,和修身也相關。我們曾經討論過:我們吃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屬于木品的,如果木品非要尋一個根的話,它是水品的,天地人,人在天地的中間。所以這個中道是屬于人的,人要走的道路應該是中道。金木水火土,由下到上依次為土、金、水、木、火,這個排得非常有意思。水是五行當中正中的,這個也是和中道相合的,而我們吃的東西大多是屬木的,那吃的東西有什么特點呢?好比我們人,以水為中道,但是自己要稍微上進一些,所以人的一生當中,工作什么的都是要求人來上進的,你是以水為本,但是要吃很多木。我們吃的幾乎都是木性(植物性)的食物,有人問:“那肉屬不屬于木性呢?”金木水火土,其實肉也是和木最相關的,有這么一個聯系,順帶提一下。木的最大特點是正直。一棵樹,能成材,一個標準就是很直,很正。如果一棵樹長歪了,這棵樹就基本上無法有多大的用處了。樹就必須要長正。對人來講,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品行不正,那么這個人其實就已經偏離了做人的基本標準了。像北方有些樹,如榆樹長不直,就很難用材,就是因為長歪的榆樹,還有歪脖的柳樹,這種樹一般會有很多結,木匠要用它的時候非常不好用。做棟不好做,做梁也不行,如果劈成板兒也不好劈。所以,對樹來講有一個“正直”的要求,對人來講有一個正直的衡量標準。春夏秋冬雖然講的是志,夏三月中蕃秀的蕃就是指草木非常茂盛,尤其是木。百年樹人,樹的本義,如果看《說文解字》,是植樹的意思。植樹的時候,一個人一只手把樹扶在那,然后培一些土。植樹的“植”字,一個木字一個直,和我們剛剛所講的正直是一樣的。植樹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樹直起來,所以這些地方都是相互關聯的。

“此謂蕃秀”里面提到了一個秀,上次我們也講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有的時候我們會說,一個人太有個性、太有本事了,有點像木秀于林,一定會受到打壓或者挫折。木秀于林,秀的是什么呢?秀的是它的智,它的義,仁義禮智信的義。木所秀的東西其實是它的一種風姿;風必摧之,摧的是利益方面的,所以人們在講這個問題時,會有一個雙重標準,實際上木秀于林和它做了多大的事業,有多么成功這些利益方面的關系其實是不大的。一個人的秀呢,其實是他的精神品質方面的、道德品格方面的一個秀,但我們有時候用世俗眼光看這個人好像沒那么成功,但實際上講的是兩回事。

天地氣交

夏天的時候天地氣交,這個氣交指的是什么?夏天有一個最普遍的現象:下雨。《易經》有一句話叫作“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地氣升騰上天,這叫作云行;天氣下降就叫作雨施。所以天地氣交就是指天地之間的云雨之象。

萬物華實

萬物好理解,華呢?就是和花比較像的,花是像草一類的花,但是華呢,下面是個十字,上面還是化,所以是指木的化;所講的實呢,就是化之后必然會結果。所以萬物都會開花結果,所以說萬物華實。

夜臥早起

這個我們講過了,有早臥早起、早臥晚起等,我們已經把規則告訴大家了。這個夜臥早起也好,早臥早起也好,也是追尋一天當中的陽氣。因為一天當中,太陽有時候出來得早,有時候回去得早,所以這個時候就是在讓人盡可能地和陽氣相應、相接觸。那這樣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我們每日每夜的陽氣會積累得多一些。但一定要明白這個陽氣,是中正平和的東西,當你冷的時候,有陽氣的話,陽氣會使你暖;當你熱的時候,陽氣也會使你的熱平下來,陽氣是一個中正的氣,但是它會有偏煦暖的部分。這個和什么相關呢?人和哺乳動物很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所有的這些恒溫動物的體溫都是在攝氏三十六、七度左右,因為按道理來講你可以再高一點,也可以再低一點,但是所有哺乳恒溫動物體溫都在這個范圍內,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鳥類的溫度是最高的,而我們知道在易經八卦當中離卦為火,表示南方,表示熱,也表示鳥類的意思,這里面也有一個聯系在。

無厭于日

講了夜臥早起之后,接著講了無厭于日。到了夏天的時候,日照的時間特別長,就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時候,這個時候和太陽的接觸可以多一些,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致中和,都要有個度,你如果在大太陽的時候你還去“無厭于日”,像我有次和大家去踢足球,結果中午十二點踢完回來就中暑。中暑的話會發生洞泄,中寒洞泄。夏天的時候陽氣是生發的,有一個經常講的例子:冬天的時候井水要比夏天熱,夏天的時候井水是涼的,因為陽氣都生發出來了。所以在夏天的時候如果特別多地曬太陽,生發過度之后就會使中寒,就是使得自己的內部處在一個寒的狀態。而對治這種寒,往往采取一個什么辦法呢?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喝下去的時候,一股辛辣之味從嗓子進入到腹腔里。這個時候用的就是藥物的辛散的功用,所謂辛散就是把寒氣發散掉,如果能發散掉,出一身汗,這個中暑的癥狀就會減輕很多。有些人中寒之后如果沒有用這個方法,可能會拉一次肚子,用洞泄的方式把這個寒氣排出去,也可以得到緩解。

使志無怒

春天的時候以使志生,到了夏天的時候要使志無怒,怒,有點像一朵花怒放的時候這個景象,借用《道德經》的一句話,叫作“物壯則老”。當你看到一件事情最雄壯的時候,到了最巔峰的時候,那其實也可以判斷出來,接下來的就是這個事情的衰老,一個向下的過程。所以人到了夏天,生發到一定程度呢,不可過,過猶不及,這個時候如果把所有的能量全部集中爆發出來,本來說開五朵花的,非要開十朵花,意味著你透支了,透支了就一定要償還。所以說“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又回到此謂蕃秀的這個秀,使所有開出來的花要慢慢地結果,所謂的秀就是指要結出豐碩的果實來,開花是為了什么?不是為了漂亮,更主要的是為了結果。

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這個“若所愛在外”這一塊,涉及到了夏天養生最根本的一塊,愛是一種外化的東西,是一種奉獻,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東西,而不是由彼及此,不是拿來很好,別人對你很好,然后說這是我對別人的愛,這不對,是吧?你只要對別人有愛的話,就是一種奉獻,尤其是父子、母子,尤其是母愛,就是奉獻。用自己身上的血肉,孕育出一個孩子來,然后又把青春的年華,好的東西,全部給這個孩子了,全部以一種奉獻的方式表達愛。同樣的,子女對父母的孝順,也是一種愛,我們之前講過《左傳》當中穎叔考的故事,他能夠孝順自己的母親,也能夠施及莊公,“純孝也”,其實也是一種奉獻性質的愛。“若所愛在外”,我們知道愛是和仁相關的,所以叫作“仁愛”,仁義禮智信,這個愛,就是和仁掛鉤的。我們知道,還有一個詞,也是和愛相關的,叫作熱愛。知道這個熱愛,仁愛之后,我們也就知道,愛所處的位置是心,因為有“熱心”一詞嘛,是不是?心肝脾肺腎,有熱心一詞,但是沒有熱肝、熱脾、熱肺、熱腎,沒有這些詞。如果肺熱,那就絕對是病了。心本身就是熱的,那沒有關系,心本身就是以熱心、熱愛,以這種所愛在外的方式來存在的。所以這是“若所愛在外”與仁義禮智信相關和對應的,我們可以稍微提一下,比方說,腎相對應的是智,肝相對應的是義。肝膽相照,我們很快就能與“大義凜然”,“義氣”聯系在一起,心對應的是仁,肺對應的就是禮,因為有禮節、節約、約束,有一個收的東西在其中,另一個脾呢,對應的就是信,坤卦厚德載物所對應的就是脾的這個信。

此夏氣之應

此夏氣之應,這就是夏天所對應的一個東西。

養長之道也

養成、生長的一個道之所在。這個養呢,養的是這個陽,所長的呢,長的是這個陰,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個陽氣很難長,我們吃肉長的是身體,吃肉沒法長出志氣來,但是你可以養一下自己的心性,養一下自己的神,這些東西都屬于陽的。這里面涉及到陰陽的概念,我們同學們可以慢慢地來學習,因為陰陽的概念需要花一些時間來學習,慢慢來。這是講養長之道。春生夏長,夏長出來了,夏天最重要一點就是指的生長、養長。

逆之則傷心

我們也講過了,春天逆了春氣就傷肝,夏天逆之則傷心,秋天逆之則傷肺,到了冬天逆之則傷腎。

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對應的是心,心屬于手少陰心經,傷了心之后,這個病真正出來的時候,就好像說你夏天得罪了它,秋天它才開始報復。秋天痎瘧,就是瘧疾,通常說的打擺子。我們知道,如果你夏天受了寒,留在身體里,到了秋天的時候,如果傷了肺,肯定會有一些咳嗽,對吧?這個是非常常見的。2013年我甚至見到整個一群人都在同一時間里開始咳嗽,大家坐在那里咳嗽的聲音此起彼伏,那是在秋天。當然,不學中醫,可能不太會在意觀察這些東西。“奉收者少”,這個收,就是秋天的時候的秋收嘛,如果夏季的養長做得不好,那到秋季時能夠使它收下來的東西就比較少啦。到了冬天的時候,(這個冬至,不是說到了冬至那一天,是說到了冬天)就成為一個很重的病癥。它講了一個病的發展,這里可以借鑒的是什么呢?如果你學過了,你就會明白,其實所說的病來如山倒,其實不是這樣一回事。一個病,它的形成經過三個月、六個月都是蠻正常的事情,如果以后具備了中醫的素養之后,再去觀察這個病的時候,就會知道,不要就看今天怎么樣,昨天怎么樣,要往更久遠的時間看。一般來講,一個關鍵點就是七天,七日之內究竟在什么時候有過這種受寒啊,受氣啊等這種狀況。這個七很重要,《易經》的復卦中提出:七日來復。看《傷寒論》或者《內經》里面講一些病癥的傳變,很多時候也是講的七天。我們從《四氣調神大論》里面來看,兩季是一個節度,三季又是一個節度,一般很少講這種跨年的,很多人的病有時候是經年累月而成的,春天沒有照顧好,到了夏天又沒有照顧好,到了秋天也沒照顧好,到了冬天還沒照顧好,一年過去了,到了第二年又繼續這樣的惡化,這種情況就要小心一些,要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做打算。

〖名家注解〗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王冰曰陽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長,故蕃秀也。天地氣交,萬物華實,舉夏至也。脈要精微論曰,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由是則天地氣交也。然陽氣施化,陰氣結成,成化相合,故萬物華實也。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者,何也?緩陽氣則物化,寬志意則氣泄,物化則華英成秀,氣泄則膚腠宣通,時令發揚,故所愛亦順陽而在外也。當夏氣揚蕃秀之令,而養生者,必敬順天時也。逆,謂反行冬令也。心象火,王于夏,故行冬令則心氣傷。秋金王而火廢,故病發于秋而為痎瘧也。然四時之氣,秋收冬藏,逆夏傷心,故少氣以奉于秋收之令也。冬水勝火,故重病于冬至之時也。

馬蒔曰四五六月,夏之三月也,陽氣己盛,物蕃且秀,故氣象謂之蕃秀也。當是之時,天地氣交,萬物有得陰氣而斂,華英成實者,正以陽化氣而陰成形也。吾人于此,當有善養之術,其臥則夜,其起則早,與春同也。起早而無厭于日,蓋夏日晝行之度,較夜最永,人所易厭也。其持己也,使此志無怒,其愛草木也,使華英成秀。曰草木,則凡物可知矣。無怒則氣易郁,又必使此氣得泄,若有所愛于外而無所郁。凡若此者,以夏氣主長,皆以應夫夏氣而盡養長之道也。否則夏屬火,心亦屬火,逆夏氣則傷心火,心火不能生長夏之脾上,脾土不能生秋時之肺金,至秋之時,有痎瘧之病,正以心屬火,暑亦屬火,心衰則暑感,故夏傷于暑,秋必痎瘧也,豈不少氣以迎肺臟欲收之氣哉?然不特秋時為病也,肺金不能生腎水,則冬為重病者有矣。

張志聰曰陽氣浮長,故為茂盛而華秀也。天地氣交,陽氣施化,陰氣結成,成化相合,故萬物華實也。夜臥早起,養長之氣也。無厭于長日,氣不宜惰也。長夏火土用事,怒則肝氣易逆,脾土易傷,故使志無怒,而使華英成秀。華者,心之華,言神氣也。夏氣浮長,故欲其疏泄,氣泄則膚腠宣通,時氣疏暢,有若好樂之在外也。凡此應夏氣者,所以養長氣之道也。心屬火,王于夏,逆夏長之氣則傷心矣。心傷至秋為痎瘧,因奉收者少故也。蓋夏之陽氣浮長于外,至秋而收斂于內,夏失其長,秋何以收?至秋時陰氣上升,下焦所出之陰,與上焦所逆之陽,陰陽相搏,而為寒熱之陰瘧也。夫陽氣發原于下焦陰臟,春生于上,夏長于外,秋收于內,冬藏于下,今夏逆于上,秋無以收,收機有礙,則冬無所藏,陽不歸原,是根氣已損,至冬時寒水當令,無陽熱溫配,故冬時為病,甚危險也。有云:逆夏氣則暑氣傷心,至秋成痎瘧,此亦邪氣伏藏于上,與陽氣不收之義相同。但四時皆論臟氣自逆,而不涉外淫之邪,是不當獨以夏時為暑病也。

高士宗曰蕃,蕃衍。秀,榮秀也。夏時從生而長,則蕃衍矣。既長而盛,則榮秀矣。天地氣交者,天氣盡施于地,地氣盡騰于天。萬物華實者,華美成實也。人體夏時之氣而調神,當夜臥早起,以遂其長,無厭于日,以厲其心,夏日最長而無厭,則心氣清明,故使心志無怒。無怒,平和也。心志平和,則凡華英者,皆使之成秀矣。華英成秀,則氣機充溢,故使氣得以疏泄,若所愛在外者然。凡此,皆所以遂其夏長之氣。故曰此夏氣之應,在人為養長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長,則傷心,心傷則夏無以長,故至秋有陰寒之痎瘧,而奉收者少。秋無以收,冬何以藏,故冬至重病。是知養夏長之氣,不但為秋收之基,且為冬藏之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辽阳市| 竹溪县| 陈巴尔虎旗| 七台河市| 保山市| 山东省| 喀什市| 河南省| 龙里县| 手机| 海城市| 绥江县| 阿尔山市| 蕉岭县| 城步| 即墨市| 水城县| 兴安盟| 怀宁县| 清远市| 龙山县| 大渡口区| 湟中县| 新和县| 青川县| 札达县| 丹巴县| 宜丰县| 海阳市| 衡东县| 巢湖市| 黑河市| 离岛区| 海安县| 且末县| 兴义市| 溧阳市| 安国市| 桂东县|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