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氣調神篇·引子

今天開始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的講解,這部分內容很重要,按照原先的次序會慢一點逐段來講,今天先串講這一篇前面的四段,要有一個總綱把它串起來。“四氣調神大論”講的是“春夏秋冬”這四氣,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正好是十二個月,這個是和天文歷法相結合的。“春三月,此謂發陳……”如果就這樣讀背,可能過若干年后會有好處,到了春天會發現頭發開始長了,哦!原來是“此謂發陳”,但是這個“發”不是頭發的意思,而是使它生發出來的意思,“生發”的是陳舊的東西,陳舊的東西從哪來?從冬三月。

今天講的重點是“春夏秋冬”四氣調什么樣的神?這里就開始接觸平時比較陌生的一個概念:“神”,雖然大家經常聽到“神”字,但是對神的理解還是比較遠的。

“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使志無怒;秋三月,無外其志;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春夏秋冬”這四氣里邊,都有一個“志”,“志”是由心肝脾肺腎中的哪一個臟器來主呢?“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肝藏魂,腎藏志”,是“腎”主“志”。

中國字特別有意思,“腎主志”和志氣的“志”是相關的,腎也主“智力”,人的智力好不好和腎相關,人的志氣得不得生發也和腎相關,而且“志”跟四氣調神大論的“神”也有相關。在上一篇講到“女七男八”,“丈夫八歲腎氣實、二八腎氣盛、三八腎氣平均”,都是以“腎”為主的,這里展開講一下為什么處處都以“腎”為主線來牽引?

“金木水火土”五行當中,土在最下面,土上面有一些礦石,屬金,礦石之上呢?我們經常喝的水叫礦泉水,顧名思義就是礦石上面很容易生水,這就是金生水。這個地方要澄清一個概念,“金”并不僅僅指金屬,所有的石、礦都屬于金。金之上會有水,水之上會有木,木之上會有火,這樣一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就是一個宇宙模型。

如果我們把五行結合天地人三才來看:上邊是天,和火相關,下邊是地,和土相關,人在中間是和金、水、木相關。比如吃的東西,基本上是以植物為主,即便是吃肉的話,也基本是吃的食草動物,因為大部分動物是靠植物來養活的。人和水是非常相關的,我們身體當中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在這個地方可以結合第一篇“腎氣實”、“腎氣平均”來看,人體中水的特性是特別多的。

春、夏、秋、冬這四季都與“志”相關,也是與腎氣相關的,想象一下腎和志的關系:腎是器官,屬于物質上的東西,對應精神上的是“志”,中國文化有一個詞叫“體用”,以腎為體,以志為用。體和用是一對非常重要的關系:體是實體、本體,用是用處、功用,“腎”這個體就是為了發“志”這個功用的。好像一個人有心,但是無神的話就很糟糕,有心這個“體”而無神這個“用”就很不好。如果你有一根木頭,但是沒有用,那這根木頭就是沒用的,我們不喜歡沒有用的東西。這就是“腎”和“志”的體用關系。

這還不是物以致用的關系,學到一定的階段就會多思考多應用,慢慢地就會明白這種體用關系。國學的東西,不像物理、化學、計算機學會就好,它需要花時間慢慢學、慢慢去體悟,就像文火燉東西,想一下快速燉熟,不是那個味兒。不像西方的三明治,一夾就可以吃,雖然都能吃飽,但是味不一樣。

春夏秋冬四氣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志”,養生和“志”的關系很重要。很多人在養生上出現了問題,其實是在“志”上出現了問題。剛才恰好就碰到這種問題,有一家庭,家里人很關心自己的孩子,這孩子三十歲左右,每個家庭成員都愿意去幫助他做很多事情,但他還不樂意接受,被病痛折磨的時候他會努力一下,平時就偷個懶,基本屬于這樣的狀況。他這種情況其實最缺少的是“志”。一個人身體出現了問題,自己不想改,沒有“志”是不行的。如果你下定決心去保養身體,也是需要“志”的,“志”就像一個很堅定的想法,如果他本身沒有這個想法,別人再怎么幫也是沒有用的,這是很多例子已經驗證過的。

“志”還有另外一種含義:要有理想在里面,理想跟剛才的想把自己身體變好的想法,不太一樣。把人身體變好是人之常情,本分所在。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想過要做什么,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應該做什么樣的事情,就可以歸于無志了。如果他在這個問題上不明白的話,那么在養生上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春天的時候,“以使志生”,但是“志”沒有形成,就沒辦法生發,大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例子嗎?一個人渾渾噩噩的,沒有理想,很多事情就是糊里糊涂的,但不是說那種比較低調的、有理想、有夢想、做事情不糊涂、有想法不炫耀、不愿意去張揚的人,他們二者是有區別的。

酒鬼就屬于前面這種情況,酒鬼沒有志氣,既然不去做跟自己理想相關的事情,那肯定會做其他的事情。不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人生方向,肯定會搞別的事情,別的事情就是“往下走”的東西,有一個詞叫“下流”,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志是往上生發的、上進的,這才能稱為理想,如果沒往上走,有可能走在中間,有可能走了“下流”。吃喝嫖賭都屬于“下流”。也不能說沒有志氣的人就一定“往下走”,但是大部分沒有志氣的人都走了向下的路。

春天“以使志生”,夏天“使志無怒”,秋天“使志安寧”,冬天“使志若伏若匿”,這里講一下另外的一個概念——春夏秋冬的“生長化收藏”,比方說春天豆子在地里發芽,到了夏天長成豆苗,到了長夏(夏秋之間)是一個化的過程,化就是開花,花字就是草字頭下面一個化字,寫得很直白,所以植物的化就叫作花。開花就一定伴隨著結果,化呢?就是上一代到下一代的進化,上下一代的傳承就在化中完成。到了秋天就開始收豆子,葉落。到了冬天整株豆苗就全部死掉了,死掉是不是消失呢?不是,秋天只是收葉,但莖、干還在,到了冬天莖、干就入了土但沒有消失,入土轉化為養分,所以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春三月此謂發陳”,“陳”就是指冬天藏的這個東西把它發出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所有的人、動物、植物,都是依靠這個循環,不斷地繁衍、生長。“生長化收藏”,就涉及到了五行和四氣的關系,所以四就是五,五就是四,看你怎么樣來看這個事情。

有個詞稱之為“一氣流行”,“一氣”就當成志,先開始以使志生,后來不要使志怒,到了秋天的時候,要使志收,到了冬天就把志藏起來,若伏若匿。若伏若匿是對人來講,為什么不能完全落下去呢?因為完全落下去就等于一個循環結束了。就像烏龜、青蛙到了冬天就冬眠,若伏若匿就是這個意思,明年還要繼續活動呢,生命的輪回還沒有結束。

生命的輪回也如春夏秋冬,少年的時候就是春天,開始“發陳”,發的“陳”是什么?是上一代家庭的熏陶和教養,這就叫“此謂發陳”,家庭要在家教上有一定的積蓄、積累,孩子才能“發”出來,如果上一代沒有給他太多的文化和教養,小孩子在精神和肉體上就會比較單薄一些。

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如同人生的夏季,夏天要使志生長出來,要把家庭里的傳承和熏陶發揚出來,成就個人的事業和家庭。

到了人生的秋天,大多數人退休了,就要使志收,把功利心拋掉,才有益于養生。就像一棵樹,冬天的時候,別的樹的樹葉都落了,它還長得綠油油的,那不是等著挨凍么?它把營養都放在枝、干、葉里面,到了冬天,別的樹已經開始收藏、保護自己了,但是它還在拼命開枝散葉,這就會受害。有的人到了退休的時候還雄心勃勃,為自己的兒女爭斗,就像那個樹葉一樣還長在外邊,這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到了一定的時候要收起來。《論語》里講君子三戒: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就是這個意思。

冬天,對人一生來說,就到了生老病死的最后階段,還用豆子的例子來形容,已經不是豆子落葉的問題,而是豆子根、莖、葉都看不到了,全部用泥土藏起來了,它藏得越好,第二年發陳的豆子長得越好,就是這樣一個相互之間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澳门| 革吉县| 新邵县| 溧水县| 来凤县| 称多县| 宜兰县| 科技| 昆山市| 奉新县| 黑河市| 集贤县| 麦盖提县| 新龙县| 丽江市| 银川市| 台山市| 湘潭市| 辽源市| 清水河县| 通化市| 鹤峰县| 赤城县| 九江市| 思茅市| 寿阳县| 贵州省| 吉林省| 赤水市| 平顺县| 沙雅县| 伊川县| 金昌市| 西藏| 六安市| 巴中市| 莱西市| 城口县| 慈利县| 遵义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