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什么是思維導圖

導導:思維導圖就是一張畫,然后在上面寫上一些字。

七七:思維導圖就是把很多字都寫到樹枝上。

維維:思維導圖就是把很多雜亂的信息整理到一張圖上。

……

學學:大家說得都對,也都不對。說對,是因為大家都說出了思維導圖的一部分要點;說不對,是因為大家都沒有說到思維導圖的重點。那思維導圖到底是什么呢?簡單地講:

思維導圖

是一種工具;

是一種幫助我們思考的工具;

是一種幫助我們思考的圖形化工具;

是一種幫助我們全方位思考的圖形工具。

導導:老師,為什么思考還需要工具呢?我們自己用大腦思考不就可以了嗎?學學: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會思考很多問題,甚至說我們每一秒鐘都會在大腦中產生幾百甚至幾萬個想法。雖然這其中的很多想法我們本身可能感覺不到,但是據科學家統計我們人類的大腦每秒鐘產生的信息量高達幾十個GB(吉字節)。

導導:哇!一秒鐘就這么多?!我的手機容量才16G。

學學:是啊,如果把大腦產生的信息裝進你的手機,那不到一秒鐘就裝滿了。

眾人笑。

學學:我們的大腦每天都會產生無數想法,有些可能是老天賜給我們的靈感,有些可能是至關重要的數據資料,也有一些可能是無關緊要的念頭。在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圍繞這個問題可能會產生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這些想法哪些有用,哪些沒用?當我們遇上某個問題想啊想哪,想得感覺頭都快要爆炸了的時候,誰能幫我們?

導導:我要遇上不會的問題,就問老師,或者問我爸爸。

眾人笑。

學學:這個辦法也不錯,但是有些問題可能老師和爸爸也幫不了你。比如老師出了個讓你很頭疼的作文題目,你根本不知道如何下筆;期中考試后,老師讓每個同學自己回家總結這次考試的經驗和教訓等。這些問題,老師和爸爸也幫不了你吧?

導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學學:這時候,思維導圖就能幫你把這些復雜的問題解決了。所以說,思維導圖就像是大腦的使用說明書,也像是指引我們思考方向的一張地圖。為什么思維導圖的英文名稱是“Mind Map”,正是因為它就像地圖一樣,能夠清晰地指引我們的大腦朝著既定目標的方向去思考。

七七:老師,為什么還有個英文名字啊?思維導圖是英國人發明的嗎?

學學:七七同學你說得太對了,思維導圖就是英國人發明的。其實嚴格地講,也不能說是英國人“發明”的,只是這個英國人給這種方法定義了一個名字叫“思維導圖”。

導導:老師,是不是牛頓發明的?

學學:哈哈,那肯定不是了。牛頓都離開這個世界快三百年了,但是思維導圖的發明人現在還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呢。

會會:原來思維導圖的歷史這么短啊,我以為它是已經有好幾百年歷史的事物呢!

學學:是的,思維導圖是近些年被定義出來的一個新鮮事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世界腦力錦標賽”?

導導: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只有記憶大師們才能參加的比賽。

學學:哈哈,不是只有記憶大師才能參加——你也可以參加啊——是這個比賽產生了很多位記憶大師!

導導:老師,小孩子也能參加嗎?

學學:當然可以,因為有專門為小孩子設置的少年組比賽。

導導:老師,怎么參加?我想參加!

七七:我也想參加!

學學:好。這個問題我們課下再討論,因為和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關系不大。我要告訴的是,“世界腦力錦標賽”的發起人和思維導圖的發明者是同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托尼·博贊”。

會會:我看好多地方翻譯成“東尼·布贊”。

學學:是的,他的英文名是“Tony Buzan”,不同地方的翻譯不一樣,其實都是一個人。現在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托尼·博贊的一些資料。

閱讀材料

(以下內容來源于網絡搜索,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托尼·博贊簡介

托尼·博贊,1942年生于英國倫敦,英國大腦基金會總裁,世界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被譽為英國的“記憶力之父”。他發明的“思維導圖”這一簡單易學的思維工具正被全世界2.5億人使用。業內人士皆尊稱他為“大腦先生”。

世界腦力錦標賽(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是由“記憶力之父”托尼·博贊于1991年發起,由世界記憶力運動委員會組織的世界最高級別的記憶力賽事。

托尼·博贊是一個教育家、演講家、大學講師、咨詢導師、政治顧問、運動員、教練員及媒體形象工作者。將博贊聘請為客座講師的大學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英國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蘇塞克斯大學、沃里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達拉謨大學、利物浦大學、都柏林三一學院、都柏林大學、愛丁堡大學等。

其代表作有:《思維導圖》《超級記憶》《開動大腦》《博贊學習技巧》《快速閱讀》等。

托尼·博贊:我為什么發明思維導圖?

我為什么發明思維導圖?首先我帶大家去20世紀40年代英國海邊的一個小村莊。那時,我剛上一年級,有一個愛好和一個最好的朋友。這個愛好就是自然,這個好友,是和我一樣熱愛自然的人。我們一放學,就迫不及待地跑向田野、溪邊和樹林,在自然中探索、采集、喂養動物。我們的家就成了一個小小動物園,有貓、狗、蜘蛛、老鼠、豬、魚、青蛙、蟾蜍、甲蟲、蝴蝶等。我們喂養它們,很喜歡它們。

開始上學后,我們得知有1A、1B、1C、1D四個班級,據說我們所在的班級將會對自己產生影響。

我很快明白,1A班里是聰明的孩子,1D班里是蠢笨愚鈍的孩子。我被分在了1A,而我那個最好的朋友被分在了1D。7歲的孩子并不會多想什么,只是覺得生活就當如此。在1A班,我們按照每次考試成績分數的高低排位子。

你們覺得我坐在哪里呢?最初,Tony Buzan從來沒考過第一名,得前兩名的,不是Memery就是Aps這兩個男孩。某天,老師提問了一些特別無聊的問題:說出英國河流里的兩種魚的名字;昆蟲和蜘蛛有什么區別;飛蛾和蝴蝶有什么區別。每個問題都有很多很多答案。2周后,老師對我們說:孩子們,有個同學考得非常好。每個人,包括我,都看向Memery和Aps,認為那個“考得非常好”的人就在他們二人之中。而老師卻說出了我的名字!我以為老師搞錯了,因為我知道我每次考試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題沒作答,或者覺得沒寫對。不管怎樣,我還是收拾了一下自己小小的書桌,人生第一次移到了第一名坐的地方,看著右邊的Memery和Aps,等待著錯誤被揭曉,因為我覺得是搞錯了。卷子發了下來,桌上的卷子上,寫著我的名字,寫著“100分”“很棒”“最高分”的字眼。我看著卷子,覺得這些都是我看到有關自然的問題時隨手寫的答案,當初根本就不覺得這是一場考試。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名字。就像你問我叫什么,我會答Tony Buzan,從不會期望對方說:真是個天才!你是怎么記得這些的?我可以說出英國溪水和河流中15種魚的名稱,我可以說出昆蟲和蜘蛛的15個區別、蝴蝶和飛蛾的15個區別。

我坐在那里,腦海中突然閃出了一個念頭,一個改變了我人生的念頭,一個讓我發明了思維導圖的念頭。

這個念頭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考得怎樣?他被分在了1D,通常坐在前排。誰對自然了解得更多?我還是我的朋友?當然是我朋友。我想他應該坐在我這里,而我應該坐在半公里以外的1C。他非常聰明,他能識別動物的飛行狀態,鳥、蝴蝶、飛蛾等從地面飛起來后的狀態,他通過它們的飛行模式就能認出是什么東西。所以,我心生疑問:誰說誰聰明?誰有權利說誰聰明,誰不聰明?什么是聰明?所以,我一生對大腦和智慧的探索就從這里開始了。這也是我發明思維導圖的觸發因素。我上學的時候一直做筆記,是個“很會做筆記的人”。在很好的紙上,用很好的筆,工工整整地寫滿了小小的字母。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了大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分數在不斷下降。我覺得是哪里出了問題,于是去了圖書館,問圖書管理員有沒有講述如何應用大腦的書籍。對方說,醫學類書籍在那邊。我說,我并不是要學怎樣給大腦做手術,而是要學如何應用大腦。對方說,那恐怕這里沒有。這樣一來,我興致更高了。我做了更多的筆記,寫了更多的字,用了更多的紙張,但我的分數仍在下降。

我無法理解,于是開始研究天才人物的大腦,像達·芬奇、達爾文、伊麗莎白一世、畢加索等。我發現,他們都愛用圖形、涂鴉,做的筆記都是“亂糟糟的”,而我的是很工整的。他們是天才,可我在學生時代,分數卻不斷下降。于是我開始研究自己記筆記的方式。我發現,我想你也和我一樣,當考試逼近,我會慌張地尋找筆記中的關鍵點和重點信息,并把它們寫在小小的記憶卡上。而記憶卡上的東西只占了全部筆記內容量的不到10%。因而我想,是不是自己把90%的時間都浪費在記筆記上了呢?然后又浪費了90%的時間再次閱讀這些信息?之后又浪費了更多的時間思索所記內容的意義?而記憶卡上的關鍵詞記憶起來更加容易。我又發現,記憶卡上的關鍵詞有不同的等級,有關鍵詞、關鍵關鍵詞和關鍵關鍵關鍵詞。

于是,我把重要的信息進一步擴展、豐富,這時候,我覺得色彩能夠派上用場了。我開始使用色彩,幫我做編碼、組織、架構、突顯重點、記憶和創造。慢慢地,我眼前的筆記發生了變化。我意識到,需要在關鍵詞之間建立關聯。它們原本是一個個獨立的,而我的大腦,任何人的大腦都不是這樣運作的。大腦是通過組建關聯運作的。于是,我開始使用線條、箭頭,用小的形狀、色彩來做編碼,這樣就把筆記各個部分的內容連接起來了。

俗話說,一張圖片值1000個字。我對此進行了思考。為什么這么說呢?一張圖片包含著有關記憶、學習、創造以及全部思維與認知的1000個詞語。于是,我開始加入圖片。我不擅長畫畫,我就畫飛機、汽車等簡單圖形的線條。慢慢地,我的面前出現了一幅地圖,這是我的大腦思維外化之后呈現于紙上的東西。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大腦。我長吁一口氣:啊!這才是我的語言!思維導圖就是我用我的大腦語言同大腦進行對話。

這個語言包括:圖像想象、編碼、關聯以及方位布局。思維導圖就這樣產生了。我非常開心,因為它能幫我做我想做的一切。幫我解決問題、集中注意力、做游戲,我還可以對其美化,用它來解決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問題。我想做的任何事情,思維導圖都能幫我做,幫我研究、幫我學習、幫我備考,幫我書寫我所寫的書。以寫書為例:我先做一個思維導圖,把主要的枝干梳理出來,用思維導圖處理各個枝干,這就有了各個章節,然后整部書就出來了,只需要用句子和語法填充好。

1973年,BBC發現了我所做的事情。我很愛做思維導圖,它讓我的大腦以一種許久都不曾有過的方式來運作。仿佛我開車行駛在人生之路上,車窗原本灰塵密布,突然被“呼呼”一掃而空,思維導圖讓我的視線變得清晰,讓我帶著智慧和認知去看。BBC發現了這點,說:年輕人,我們想請你做一檔半個小時的節目。他們知道我當時已經用思維導圖來教特殊教育的學生、成人、大學生、商人、政府人員,但僅僅是個愛好而已。

我說,我很高興能夠做這個節目。于是我們開了個會,會上,我把這個半小時的節目用思維導圖給展現了出來。圖的中央是個人腦,框在電視熒幕中。他們說,我們想要給大腦劃分出區域。于是,從這個畫著人腦的電視熒幕中,各個枝干出現了,可以加入他們想要的各類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想要一個有關記憶的枝干,于是就有了各種內容:學習中、學習后、記憶問題、記憶問題的解決、記憶技巧、記憶歷史;他們想要一個有關記筆記傳統的枝干,于是就有了直線式、字詞等;他們還想要一個有關思維導圖的枝干,于是就有了思維導圖的應用、理論、指南等。思維導圖就這樣漸漸豐富起來。BBC的一個負責人說,年輕人,這種思維導圖看起來得做10期節目,而不是1期,不是嗎?我說,是的,先生,當然是的。他說,好,那就做10期節目。

我走到門口的時候,他說,你能寫本有關它的書嗎?我說,可以,先生,我可以寫本書。1974年4月,一本名叫《運用你的大腦》的書,還有BBC的10期節目《運用你的大腦》就問世了,而且一直播了15年,每年都重播。思維導圖被拍成了電視系列節目,在一個廣闊的平臺上起飛了。如果我要把他們所想要的東西都列成清單,那么內容就是零散的,無法讓人印象深刻,只會是個半小時節目,而不會變成名為《運用你的大腦》的經典書。思維導圖就是這樣產生的,而且,如果您愿意的話,還在向世界各地蔓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树县| 曲水县| 黄龙县| 峡江县| 瓦房店市| 东平县| 嘉善县| 昌黎县| 荣昌县| 鲜城| 光山县| 右玉县| 资溪县| 蒲江县| 黄浦区| 子长县| 彭阳县| 太湖县| 神木县| 体育| 清水河县| 肇庆市| 湟中县| 英超| 吉木萨尔县| 孟津县| 高台县| 祥云县| 花莲市| 搜索| 华坪县| 汨罗市| 鹰潭市| 三明市| 启东市| 卢龙县| 广水市| 靖安县| 榆中县| 磐安县|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