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章 人的肝是與東方、青色和諧共振的

讓肝氣充盈的最好食物是麥子。

經文: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榖(gǔ)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1.“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人的內臟,跟四季的變化有哪些對應關系

梁冬:前面,我們講到陰陽、表里、內外、雌雄等,這些都與天之陰陽相應。接著往下講“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徐文兵:下面這段要講人的內臟器官再細分,跟四季的變化有怎樣的對應關系?!拔迮K應四時,各有收受乎?”什么叫“應”?應是要動心的。我們講過和諧的 “諧”,就是共振、共鳴的意思。中醫有句話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意思是說,兩個人踩到同一個步點、頻率上的時候,一個人動,另一個人也會跟著動;一個人發聲,另一個人也跟著發聲,這叫“應”。當四季出現了變化以后,人的內在的臟腑也會跟著變化。人身是個小天地,人們都說“天人合一”,那么人和天是怎么合的這個拍子、合的這個步點呢?黃帝問了:有種說法說,五臟隨著四季的變化(四季的氣的變動),也在跟著變化。重點落在下一句話:“各有收受乎?”什么叫“收”?什么叫“受”?古人講:男女授受不親——一個是接受的“受”?!笆凇焙汀笆堋卑l音雖一樣,但意思卻不同:一個是給予,另一個是接受。兩個陌生男女之間互相傳遞東西,給的那個人叫“授”,接的那個人叫“受”——他們是不直接發生這種授受關系,而是通過第三方,這叫授受不親。

當四季出現了變化以后,人的內在的臟腑也會跟著變化。

兩個陌生男女之間互相傳遞東西,給的那個人叫“授”,接的那個人叫“受”——他們是不直接發生這種授受關系,而是通過第三方,這叫授受不親。

“各有收受乎”中一個字是“收”,收割的收;另一個字是“受”,接受的受。那么,收和受區別在哪兒呢?我經常給大家提議,當你研究漢字搞不清楚的時候,碰到“疼者痛也,痛者疼也”等分辨不清的問題時,把它翻譯成英文,就能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樣一來,你馬上便會跳出漢語思維的圈子,有一種新的理解。比如說,把“收”翻譯成英文,“收到了”我們可以翻譯成receive。I receive a letter?!笆堋笨梢苑g成accept。Receive the gift doesn't mean I accept it.我收到你寄來的一封求愛信,這叫“收”;我是否接受你的求愛,這叫“受”。當春天到來的時候,各個臟腑都要receive——收到了春天的信息,但誰跟它和諧共振、跳起舞來了?是肝。這就是說,“五臟皆收,唯肝受之”。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各個臟腑都要receive——收到了春天的信息,但誰跟它和諧共振、跳起舞來了?是肝。

梁冬:別說西方人沒文化,人家是分得出 “收”和“受”的。

徐文兵:黃帝問得也很深刻:“各有收受乎?”下面那話更有意思,岐伯曰:有。這就應了。

2.“東方青色,入通于肝”東方青色,和肝相對應

梁冬:“東方青色,入通于肝”,怎么解釋?

徐文兵:岐伯開始細講我們的五臟是怎么跟著季節的變化去“受”、去“應”的。首先講的是——“東方色青”,這就涉及到“五臟”和“五行”了。前面,我們講的是“陰陽”。在講“陰陽”之前,我做了一個鋪墊說:中醫是門關系學,研究“人和天地之間的關系”、研究“人與人的關系”,然后研究人的內部“五臟六腑的關系”。為什么要研究關系呢?因為發現很多人身體出了問題,是把關系搞錯了,或者把關系搞亂了。只要把種種關系調和了,人就健康了。講個“田忌賽馬”的故事。

很多人身體出了問題,是把關系搞錯了,或者把關系搞亂了。只要把種種關系調和了,人就健康了。

春秋的時候,齊國有個大將名叫田忌,這個人跟齊王一樣,喜歡賽馬。賽馬的規矩是各選三匹馬,最快的、中等的和次等的,最快的和最快的比,中等的和中等的比,次等的和次等的比,如果贏了兩組就算贏了。結果,田忌老輸。后來,他請到孫臏,孫臏說:“我保證你贏?!碧锛烧f:“齊王有好馬,我沒錢買?!睂O臏說:“我不需要你換馬?!彼隽藗€主意——以弱配強,以強勝中,以中勝次。最后,田忌勝出。原因是什么?孫臏改變了馬與馬的關系。

中醫的智慧在于:我沒給你換心,也沒給你換肺,我只不過發現你五臟之間哪些關系出了問題,我把關系理順了,你自然就健康了。中醫的“五行”理論第一條:歸類。有一句話叫“取類比象”,“象”是什么?象者心生。這個“象”不是單立人的“像”,肉眼看不見的叫“象”。憑什么把東西歸類?普通人歸類的時候,靠的是肉眼看到的“形”——形狀、形態、形體;肉眼看到的色——顏色。我們經常說“形形色色”,歸類要靠“形”、“色”。但是,光靠肉眼歸類不大準確,因為肉眼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真相都是掩飾在有形的實體背后的東西。這個東西,在“形”和“象”中間。比如說,人要怎么分類?

中醫的智慧在于:我沒給你換心,也沒給你換肺,我只不過發現你五臟之間哪些關系出了問題,我把關系理順了,你自然就健康了。

梁冬:分成男人和女人。

徐文兵:怎么區分男人和女人呢?原來都是根據 “形”來分類。我們都有第一性征——男人有男性生殖器,女人有女性生殖器。還有第二性征——比如說,女性的骨盆比較寬,乳房比較充盈飽滿,男人有喉結。但是,發現問題了,有一屆奧運會上,一個人參加女性比賽項目,按性征來看是女的,成績卻比其他女選手高得出奇。最后,通過查DNA查出來他是男人,結果組委會把他的獎牌取消了。這說明一個問題——肉眼看到的 “形”,有時候會欺騙我們,代表不了它的本質。所以,看一個人是男人,長著男人樣,有男人的性征,但是他的言談舉止過于嫵媚、娘娘腔,這是陽中之陰??梢姡谛蔚暮竺嬗袀€氣,這種氣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和談吐。

肉眼看到的“形”,有時候會欺騙我們,代表不了它的本質。

在氣背后呢?這就講到了“神”。我們講“精、氣、神”——有形物質的背后,是它的氣,氣后面是神!比如說,有的人長得一副男人身體,卻有一副女人的靈魂,就想通過變性把自己變成女人,這就是肉體和神沒匹配對。那么說,一個人最本質的不是肉身。普通的人能觀察到他人的舉止行為,能看到他人的氣,而那些有著高智慧的古代中醫,看到的都是他人的神。相由心生,這個心就是神,古代的中醫們通過用心去體會肉眼看到的物質——動物、植物、草木、金石,最后得出了相,然后告訴肉眼凡胎的人,這些東西的氣是應的,是能夠共振、共鳴的,或者說它們背后的神是一樣的,這就有了“五行歸類”。我們要學的就是古代這些大智慧家給我們留下的、他們用心體會到的東西:有形的物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應的。

有形的物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應的。

梁冬:哪個“應”?

徐文兵:應酬的“應”,呼應的“應”。就是說,氣要是一動,和它有關的物質是全動的,如果氣被某一個東西生,和它有關的物質會全生;氣被某個東西克,和它有關的物質全被克,這是一類。研究關系學,第一要歸類、分類,中國人把這些東西分成五行,就是五大類。五行理論的另一個核心就是研究這五類東西之間的關系,誰生誰、誰克誰。

氣要是一動,和它有關的物質是全動的,如果氣被某一個東西生,和它有關的物質會全生;氣被某個東西克,和它有關的物質全被克,這是一類。

梁冬:在西方的統計學里面,有所謂的統計回歸,透過現象去統計,找到事物之間的呼應關系。但是,我認為有意思的是中國古代的人們,他們不僅僅看到了事物之間的共同性,還找到共同性背后的根。

3.“開竅于目”東方的氣能影響人的肝膽功能,讓人的眼睛明亮

徐文兵:我們經常講“木、火、土、金、水”,那么,岐伯說的第一類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東西,是出于東方,指的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東方,就是現在山東這個方向。再往北點,遼東、東北這一帶都屬于東方!

“東方色青”包羅萬象——顏色、植物、動物、聲音、韻律、數字等。首先它講的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色。山青青,水碧碧,青山綠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青色,就是深綠以后趨于藍的那種顏色。我教英文課的時候,直接就把它說成blue and green,藍綠的混合色。其實形容這一顏色的文字有很多,青、綠、碧,碧綠的“碧”,還有翡翠——什么叫翡?什么叫翠?

“東方色青”包羅萬象——顏色、植物、動物、聲音、韻律、數字等。

梁冬:翡和翠有什么區別?

徐文兵:翡是偏黃的顏色,翠是偏綠的色彩。翠、綠、青、碧是一類的,都跟東方有關系。以前學校的黑板都是黑色的,現在都變成墨綠色的,后一種顏色看起來更舒服。因為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這叫應。它一動你也跟著動,叫應,就省勁兒了。大家都知道大雁一飛都排成了人字型,為什么?頭雁一扇翅膀帶的波,會替后面的大雁省點兒勁。那也叫應,踩到點兒上了。中國人把東方歸到一色——“青”,然后發現,東方的氣起來以后,能影響到人的肝膽功能,進而能讓人的眼睛更加明亮。

大家都知道大雁一飛都排成了人字型,為什么?頭雁一扇翅膀帶的波,會替后面的大雁省點兒勁。

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讓眼睛很舒服。

4.“藏精于肝”肝藏精還是藏污,都取決于你的身體狀況

梁冬:什么叫“藏精于肝”呢?

徐文兵:支撐五行東方這套系統的,有物質基礎,有氣,也有神。物質基礎在哪里?就是我們的肝。大家都吃過鮮紅的、柔嫩的、里面藏著很多血的豬肝。藏精的時候,肝是生動活潑的;如果肝藏污納垢,就變成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所以,肝是藏精還是藏污,都取決于你的身體狀況。

支撐五行東方這套系統的,有物質基礎,有氣,也有神。物質基礎在哪里?就是我們的肝。

梁冬:所謂“人老珠黃”就是肝血不足,眼珠都變黃了。

所謂“人老珠黃”就是肝血不足,眼珠都變黃了。

徐文兵:“人老珠黃”有兩種解釋:一個是指眼珠,另一個是指珍珠。

梁冬,為什么是珍珠呢?

徐文兵:珍珠放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光澤。

有些東西會因為時間而失去其本來面目。

5.“其病發驚駭”對肝觸動太大,人就容易受驚嚇

梁冬:“藏精于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如果對肝觸動太大的話,就容易產生一個癥狀,什么癥狀?

梁冬:“其病發驚駭”——就是一驚一乍,很容易被嚇到。

徐文兵:驚和駭的繁體字都是“馬”字旁。馬的眼睛大,但是眼睛大接受的信息能量也多,所以容易受到驚嚇?!绑@”是容易接受信息的意思。東方的肝膽的系統會影響到人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受到刺激以后,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震顫,容易影響到內心,出現驚駭。驚是往起竄的意思,馬若受驚,前蹄子會往起一抬,后兩條腿著地,這表示受驚了;駭是一種心頭被陰云遮蔽的感覺,是一種特別沉重的、壓迫的感覺,類似于一著急,心里一緊的那種狀態。

“驚”是容易接受信息的意思;駭是一種心頭被陰云遮蔽的感覺,是一種特別沉重的、壓迫的感覺,類似于一著急,心里一緊的那種狀態。

梁冬:所以,當你出現驚駭的時候,哪怕再害怕,也應該冷靜地看看——我現在是驚了呢?還是駭了呢?當你這么思考后就沒那么驚駭了。

徐文兵:不同的五臟應不同的四時、應不同的五行。“東方色青,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其病發驚駭”?!榜敗本褪悄欠N心中烏云蔽日的感覺。

梁冬:胸悶的感覺。

6.“其味酸”人病發驚駭,吃點酸的東西,能幫他收一下氣

梁冬:“其味酸”,這是什么意思呢?

徐文兵:《黃帝內經》中有很多五味(酸苦甘辛咸)跟五臟的對應關系,后世對這個理論又有進一步的發展——我們現在一般說有“十味”,對應酸的,還有澀。咱們都吃過柿子,覺得很澀,其實它是酸的極致;苦味對應的是焦,你把面包饅頭烤焦了,或者成為鍋巴了,那個飯焦的味是特別苦的;還有甘,我們經常說甜,或者說淡,我們喝的水叫淡水,它其實不甜,但是淡和甘歸到一類;辛,對應的味道是辣,還有麻。

苦味對應的是焦,辛,對應的味道是辣,還有麻。

梁冬:辛和辣有什么區別呢?

徐文兵:辛是發散的,辣是熱的。辣,就是一種火燒火燎的感覺。辛有兩種可能,有辛熱,有辛涼。感覺辣只想喝冰水,但是辛有辛涼的味道,比如,吃薄菏那種味道,就是辛——那是往出散的感覺,但它是涼的。

辛是發散的,辣是熱的。辣,就是一種火燒火燎的感覺。辛有兩種可能,有辛熱,有辛涼。咸對應的是“鮮”。

咸對應的是“鮮”。比如菜里放味精,人會感覺鮮。海鮮咸,但很鮮。十個味在后世的伊尹寫的《湯液經法》里面總結了一下。錢老說的《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被陶弘景保留下來的這本書里面,也把五味做了一個完整的歸類。

伊尹是真人、廚子,什么味道入哪個經、歸哪個臟?有什么作用?是補還是泄?都清清楚楚。人家他直接調的是神,通過調氣來調神。所以,我們用經方,會發現它經常起到奇效,匪夷所思,為什么?這是古代通神的大醫們總結出來的,他們看到了事物背后的聯系。比如,現在中醫開方子,病人一說頭疼,給他加點川芎;病人一說消化不好,給他弄點焦三仙……

“其味酸”,就是講怎么去對應肝氣。入肝的藥有兩種作用,一是讓肝更加強,另外就是讓它稍微平衡一下。春天的味道對于肝來講,是讓肝稍微收斂一下。我們經常說,澀酸主收斂。當人有病發驚駭的時候,其實是肝氣發散太過了。一驚一嚇,人就容易哆嗦、抽筋,這時候吃點酸的東西,能夠幫他收一下氣。比如,給他吃點李子,喝口醋,能平靜一下。

“其味酸”,就是講怎么去對應肝氣。一驚一嚇,人就容易哆嗦、抽筋,這時候吃點酸的東西,能夠幫他收一下氣。

7.“其類草木。其畜雞”肝在植物中屬木,吃雞肉可以補肝血

梁冬:“其類草木”作何解釋?

徐文兵:我們把自然界的植物簡單分類,草、木對應肝。

梁冬:除了草木還有什么?

徐文兵:還有蕨類、真菌、苔蘚,還有孢子植物、蘑菇、靈芝。

梁冬:“其畜雞”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草木是指植物,對應的動物就是五畜。我們說“五畜為益,五谷為養”。東方是日出的地方,呼應日出最早的動物是雞,雞叫得最早。吃雞肉入肝經,補肝血。女人產后,通常會燉一只雞吃。因為女人在順產的時候,也會出很多血,這些血都是肝血,怎么讓她的肝氣肝血補得旺一點兒?可以燉只雞。

因為女人在順產的時候,也會出很多血,這些血都是肝血,怎么讓她的肝氣肝血補得旺一點兒?可以燉只雞。

但是雞肉吃多了也不好,現代人老吃雞,不分自己的身體寒熱虛實,不管自己的肝氣是虛還是實,結果導致營養過盛。而且雞肉吃多了容易引起小孩子多動癥,發病驚駭,整天不是擠眉、就是弄眼兒,摳摳這個、動動那個。我給一個多動癥的小朋友做過調治,調理他的脾胃和肝膽功能。過了一段時間,他來復診,他的奶奶高興地跟我說:徐大夫,這孩子的指甲長了十一年,終于長出了一毫米。為什么?多動癥的孩子喜歡咬指甲,沒事兒就咬自己的指甲。他把十個指頭的指甲,咬得齊齊整整的,永遠不讓它長出來,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東方主生發,但是他把這個“咔”掉了。這個多動癥的小孩,經過我的調治后,老師也表揚了他,說這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成績也好了。

雞肉吃多了容易引起小孩子多動癥,發病驚駭,整天不是擠眉、就是弄眼兒,摳摳這個、動動那個。

肝火旺、好動,有抽搐病的人,要少吃雞肉

徐文兵:很多小孩子白天吃雞肉,晚上就睡覺不安穩,有的家長說:孩子睡覺時在床上打把式。

打把式是什么?用北京話說練武的人叫打把式。孩子睡著以后打把式,在床上翻來滾去,是一種夢中多動。這就是營養過盛,肝氣、肝血太旺的表現。這種情況,就要少給孩子吃雞肉了。

紅葉老師曾調治好許多小孩子病,也調治過很多婦科病。他發現,好多女性不是不來例假,而是例假經常提前,甚至一個月來兩次例假。這都是肝氣肝血太旺了,如果這樣的人還天天吃老母雞、吃烤雞,再加上麻辣雞丁、宮保雞丁,就是無知無覺。

好多女性不是不來例假,而是例假經常提前,甚至一個月來兩次例假。這都是肝氣肝血太旺了,如果這樣的人還天天吃老母雞、吃烤雞,再加上麻辣雞丁、宮保雞丁,就是無知無覺。

梁冬:我覺得偶爾有點倦怠的人吃點雞還是好的,可以興奮一下。

徐文兵:現在流行一種失眠病,不是睡不著,而是睡到半夜兩三點鐘以后,睜開眼睛,滿腦子破事兒,然后怎么也睡不著。這種人不能吃雞肉。因為所有的動物中,雞醒得最早。有些人半夜兩三點后總是醒來,就是因為雞肉吃多了,余毒未清,所以早早就睜開一雙迷茫的大眼睛。

有些人半夜兩三點后總是醒來,就是因為雞肉吃多了,余毒未清,所以早早就睜開一雙迷茫的大眼睛。

梁冬:除了雞以外,其他的各種雀類,斑鳩、鴟鴣,算不算雞類呢?

徐文兵:所有的飛禽中,不沾水的都算雞類。比如說,古代人用麻雀來壯陽的,鼓舞的就是肝氣。

所有的飛禽中,不沾水的都算雞類。

梁冬:有一次,我去廣西桂林看到有人吃燒烤,一個烤串上有8只麻雀,還撒上辣椒面,真生猛啊!

徐文兵:猛到流鼻血。

梁冬:為什么越小的東西越猛呢?

徐文兵: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醫看東西不看個頭,認為濃縮的都是精華。一個傻大個兒,但一肚子草包,沒用。五谷里最有營養價值的是小米——很小的一個東西,包含那么多信息和能量。

五谷里最有營養價值的是小米——很小的一個東西,包含那么多信息和能量。

梁冬:前面講到,禽類分成兩種,沾水的和不沾水的,不沾水的是比較亢奮的,沾水的鴨子就偏寒了。

徐文兵:對,鴨肉偏寒。

梁冬:所以,燉鴨和燉雞效果就不一樣。

徐文兵:燉鴨湯是滋陰的,燉雞湯是補肝血的,有點壯陽氣的作用。鵪鶉、麻雀、鴿子、雞都屬于飛禽類,都能鼓舞肝氣。過分補肝氣造成的火歸到心。所以,我調治一些抑郁癥病人的時候,就讓他們去南方待一陣子。抑郁癥的人怕去北方,冬天涼了他就不舒服了,到了南方好一點兒。另外,多吃這些血肉有情之品。燉點兒雞,或者是燉點兒麻雀、鴿子、鵪鶉。抑郁癥患者原來覺著生活沒意思,吃完這些先補肝血、再補心血,他們就會覺得天又藍了、水又綠了、女孩又漂亮了,早晨又聽見鳥叫了——其實鳥天天都在叫,只是他們聽不見!

抑郁癥的人怕去北方,冬天涼了他就不舒服了,到了南方好一點兒。另外,多吃這些血肉有情之品。

8.“其榖麥”讓你的肝氣充盈,最應該吃麥子

梁冬:“其榖麥”。現在很多年輕朋友五谷不分,到底五谷指的是什么?

徐文兵:我們先講“谷”,所謂“谷”是指植物的種子。我們都知道,神農氏嘗百草,首先是嘗出了可供我們經常食用的五谷。所以,《黃帝內經》的理論叫“五谷為養”。先說毒藥攻邪,有邪氣才用藥,沒有邪氣不要用。五谷為養,五谷又對應五臟。如果你五臟的功能有不同的缺損或者病害的時候,應該選擇與其相應的谷去吃——想讓你的肝氣充盈旺盛,眼睛明亮的話,最應該吃的五谷就是麥子。麥子磨成粉,就叫面粉。

想讓你的肝氣充盈旺盛,眼睛明亮的話,最應該吃的五谷就是麥子。

為什么補肝氣需要吃麥子呢?麥子是五谷里面返青最早的。麥子是冬天播種,春天第一個返青,一般地到夏天就要收割。中國南北不一樣,山西大同那兒,一般到陽歷八月份才收割。從南到北,從安徽到河南,好多人都開著收割機沿著南往北走,一路收割下來。

麥是夏天熟,返青最早,東方色青,入于肝。另外,麥還有一個特點,我們經常講“針尖對麥芒”——這個麥芒特別尖銳,生發力量特別強的植物,一般都帶點刺兒。中藥里面用的皂角刺、玫瑰花,也是疏通肝血的,都帶刺兒。麥芒也帶刺兒,肝氣虛、肝血弱的人,要吃白面。換句話說,如果你肝氣肝血都挺足的,甚至有點肝火旺,這時候再吃白面,就是相當于吃毒藥。我調治過一位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她的孩子很孝敬,整天給她做最好的白面饅頭吃。以前,中國人吃飯,特別是道家吃麥子,吃的叫全麥飯,相當于俄國人吃的黑面包——把麥子的麩皮留著,一塊兒磨成粉。任何植物種子,它的表皮都對它的種子有一種相反的作用。比如吃荔枝肉,吃得上火了、發燒了,鼻子出血了,怎么辦呢?把荔枝殼煮水,一喝,立刻就好了。所以,吃全麥飯是陰陽和合的?,F在的人為了好看,非要把麥子那層黃色的皮剝掉。另外,為了使白面筋道,把一個好麥子肢解成幾部分,就留下胚乳、胚芽,號稱是把最有營養的那部分給人吃,其實是把最毒的那部分給人吃。為什么說它最毒呢?因為沒有其他制約了,它鼓舞肝氣肝血的能量特別大。所以越吃這種精米白面,人病得越厲害。所以,我建議大家去吃點那種蒸出來看著顏色不是太白的,甚至有點黑的面食,或者親自去磨點麥子吃。

生發力量特別強的植物,一般都帶點刺兒。

如果你肝氣肝血都挺足的,甚至有點肝火旺,這時候再吃白面,就是相當于吃毒藥。

把一個好麥子肢解成幾部分,就留下胚乳、胚芽,號稱是把最有營養的那部分給人吃,其實是把最毒的那部分給人吃。

梁冬:到哪兒去買這種全麥呢?

徐文兵:農村有,跟農貿市場的人訂購也可以?,F在的中國人富了,有錢了,下一步該往貴上走了。貴就是講品味。我有一位朋友,給我送了一袋面,我用它揪點面片兒吃。為什么揪面片呢?這種帶麩皮的面粘合性不好,不好搟,所以我揪面片吃。用這種全麥的面煮出來的湯帶有很濃的麥香。現在很多無良的商販為了讓面粉增重,為了讓面粉顯得白,在里面加東西,比如,滑石粉、增白劑、漂白劑等。說出來都讓人覺得可怕。

我們現在吃的東西,都不知道是什么感覺、什么味道。舉個例子,原來吃西瓜,它的味道是很清甜的。另外,吃完以后,人會一泡一泡地撒尿。現在吃西瓜,不利尿了,而是出汗。

梁冬:什么原因呢?

徐文兵:里面肯定加了那種不是往下走而是往上竄的東西。

梁冬:所以它長得快,瓤還紅。

徐文兵:我們吃的太多東西都是“偽”的——有些人非要跟天地對著干。

我們吃的太多東西都是“偽”的——有些人非要跟天地對著干。

我前面說過,調治過一位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她本身出現了黃疸,一看就是肝經有了毒熱,伸出舌頭也是血紅的。她的孩子還特孝敬,給她吃精米白面。但我就不讓她吃小麥。我說,你這個病已經是朽木、枯木了(肝是木),如果再澆上油、燒上火,就堅持不了幾天了。后來,我讓她吃蕎麥。蕎麥的性質正好跟麥子相反,是寒性的,它能夠清解熱毒。所以,我讓那個孝敬的孩子做蕎麥飯給母親吃。另外,把蕎麥面粉拿溫水和好了,貼在他母親的肝區——和一團濕面,貼到肝區,干了以后再揭下來,這一過程就可以把肝里的熱毒解掉。否則,再那么吃,就活活會把人吃死。

梁冬:所以,道德這種事情,一定要符合天道。不懂天道,你做事情有時會適得其反。天地不仁,自有規律。你合乎天道,就是好;不合乎天道就是壞。

徐文兵:所以,古代有句話說:“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9.“其應四時,上為歲星”人的肝病和木星的變化是有直接聯系的

梁冬:“其應四時,上為歲星”,作何解釋?

徐文兵:這句話談到肝應和的四季。首先,它對應著歲星——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木星。所以,古代天文學記載說歲在什么什么方位,那個歲就是指木星。古人用心去體會宇宙自然,能體會到木星的運行方位角度對地球上的生物的影響。除了日月以外,其他的五大行星對人、對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影響,所以人的肝病和木星的變化是有直接聯系的。

除了日月以外,其他的五大行星對人、對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影響,所以人的肝病和木星的變化是有直接聯系的。

梁冬:所以,在傳說中諸葛孔明能夠夜觀天象。

萬事萬物都有因有果。

春日生發,也容易發病。

10.“是以春氣在頭也”春氣生發的時候,有的人會出現偏頭疼

梁冬:“是以春氣在頭也”,該作何解釋?

徐文兵:這又應了我們前面說的那句話——“春天容易得病,病在頸項”。春病在頭,春氣生發的時候,很多人的肝氣肝血就會鼓舞起來往上走。這時候,有的人會出現偏頭疼,劇烈頭疼;有的人會出現腦出血或腦溢血;有的人的眼睛會紅腫熱疼;有些人還會不由自主地眼皮跳或者驚厥、抽搐。這都是應著春氣的表現。

春病在頭,春氣生發的時候,很多人的肝氣肝血就會鼓舞起來往上走。

梁冬:如果你已經有頭疼的情況了,還被派去上海出差、還要被勸酒、還要吃雞肉,這簡直就是摸著電門跳樓——雙重死法。

11.“其音角”多聽mi音,有利于肝膽之氣生發

梁冬:“其音角”,很多人都知道“宮、商、角、徵、羽”吧。

徐文兵:古代叫五音,當你用樂器奏出某一調子的時候,會引起人體相應器官的共鳴。

梁冬:“宮、商、角、徵、羽”是不同的音,不同的音會鼓舞人身體不同的部位。那這個“角”是什么音呢,會鼓舞人的哪里呢?

“宮、商、角、徵、羽”是不同的音,不同的音會鼓舞人身體不同的部位。

徐文兵:我們說“吹響了戰斗的號角”,在發起戰斗進攻的時候,吹的是號角——其實就是動物格斗用的犄角。人沒有犄角,但我們有指甲。小孩子患上多動癥會咬指頭;女人打架,撓人用指甲。所以,攻擊的時候、生發的時候吹的這個音,我們叫“號角”。角、徵、宮、商、羽”應該念作“角jué、徵zhǐ、宮gōng、商shāng、羽yǔ”。

梁冬:角,對應的是mi。

徐文兵:mi這個音,可能有利于肝膽之氣生發。如果你最近情緒很郁悶的話,就要多聽以mi為主的音樂。比如說,我們吃飯的時候,要講脾胃,脾胃對應的調叫“宮”調,古代有一套系統就是干什么事的時候奏什么樂,這叫“應”;但是又怕應得太過了,沖殺之后還有個鳴金收兵。鳴金收兵就是對應肺的那個秋天的收斂、肅殺之氣。

中醫學問里的“望聞問切”,其中的“聞”,就是聽這個人說話,什么音多、什么音少,然后判斷出這個人臟腑的虛實寒熱。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但是現在瀕臨失傳。我知道的一些大夫,他不像我必須得見人號脈,望聞問切。人家是打電話,你打電話,他聽你說一段話,然后方子就開出來了,他靠聞,聽你說話的語音、語調,包括語氣,甚至是從你說話的一些內容來判斷。祥林嫂一說話,全是抱怨:“我們家阿毛活著的話就這么大了……”一看這人心氣極虛,靠“聞”來診病,這是一門功夫。還有的人,診斷是一種功夫,調治又是一種功夫,你有什么病,我就建議你聽一些什么樣的音樂。但后世,其實到孔子那會兒這個音律已經亂了,全變成了靡靡之音——亡國之音了,所以古人說,聽這個國家奏的樂就知道這個國家要完蛋?!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

中醫學問里的“望聞問切”,其中的“聞”,就是聽這個人說話,什么音多、什么音少,然后判斷出這個人臟腑的虛實寒熱。

12.“其數八”肝氣弱的人要多用數字“三”和“八”

梁冬:和東方或者木相對應的音樂是mi,也是角,宮商角徵羽的角。它有一個數字——“其數八”。

徐文兵:《上古天真論》講了“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哪個數對人好,哪個數對人不好。所謂“和于術數”就是說,當我肝氣太旺的時候,我就找克肝的數去中和、平衡;當肝氣弱的時候,我去找生發肝的數鼓舞一下肝氣。

所謂“和于術數”就是說,當我肝氣太旺的時候,我就找克肝的數去中和、平衡。當肝氣弱的時候,我去找生發肝的數鼓舞一下肝氣。

古人將象和數對應,這個象就是不帶“亻”那個“象”。用心去感應數跟東、南、西、北以及植物和動物產生的共鳴。術數學問出自伏羲,是一個極端抽象的學問。古代的典故《河圖》、《洛書》中,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學問?!捌鋽蛋恕笔呛訄D,我看你拿了一本書,上面有黑點,有白點,就代表了河圖。它把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平均分配。東方,甲乙木對應的數是“八”。還有一個數——“三”。你那本書上有那個黑點和白點,就加個“三”和“五”。其實這是河圖的學問,基本上就是東邊對“三”和“八”。

簡單說一下,東方河圖上畫的這個符號可能是根據星象定下來的——“三”和“八”在東面,南面是“二”和“七”,西邊是“九”和“四”,北邊是“六”和“一”,中間是“五”和“〇”。它畫的不是“〇”,是“十”。所以說,肝氣弱的人多用“三”和“八”,肝火和肝氣太旺的人最好不用這個數,可以用克它的那個數:“九”和“四”,平和一下。

肝氣弱的人多用“三”和“八”,肝火和肝氣太旺的人最好不用這個數,可以用克它的那個數:“九”和“四”,平和一下。

梁冬:用它生發的那個數把它瀉掉,這樣可不可以呢?

徐文兵:這也是一種方法,我們說“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這在五行理論里面有。

梁冬:你講到這個地方,其實帶出來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叫“全息宇宙理論”。

徐文兵:中國人從來就把它看為一體的。

梁冬:東方和相對應的時間、數字、顏色全都是一體的,后面就是同氣。

東方和相對應的時間、數字、顏色全都是一體的,后面就是同氣。

徐文兵:雞、草木、麥子都是一個系列的,就是說一旦“三”和“八”鼓舞起來,這類東西就都起來了,反之則一下就都弱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東方和相對應的時間、數字、顏色全都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13.“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一個人的肝有沒有問題,看筋就知道了

梁冬:“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那個“臭”讀chòu還是xiù呢?

徐文兵:xiù。

梁冬:“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肝出現問題,可以看筋。

徐文兵:肝主筋。肌腱,就是連接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腱、韌帶,包括神經纖維,都屬于筋。肝氣太過的話,筋就會一直動,人會不由自主地抽搐,或者多動;肝氣虛的話,筋就不能動;如果宗筋不能動,就是陽痿。

肝氣太過的話,筋就會一直動,人會不由自主地抽搐,或者多動。肝氣虛的話,筋就不能動。如果宗筋不能動,就是陽痿。

宗筋——繁殖后代的那根筋,代指男性性功能。曾有一個人問我,說他們的孩子是近視眼,能不能調治?其實近視眼是屈光不正,也是筋出了問題,可以調一下肝。

真正補益人肝膽的肉是有點膻味的

梁冬:“其臭臊”,什么意思?

徐文兵:臭是指氣味,就是“自大加一點”的“臭”(chòu),臭味相投的“臭”。臭有兩種發音,另一個是xiù,嗅覺的“嗅”,就是一個“口”字加一個“臭”字。舌頭上嘗的那個味兒,叫酸、苦、甘、辛、咸。另外,鼻子聞到的味兒也會影響到我們內在的臟腑。

“臊”,有的版本寫的是“膻”。膻和臊,是什么意思呢?知道臊狐貍嗎?其實就是人有狐臭。肉吃多了,肉毒太重的人有這個味。尿臊味,就是人體排出去那種肉毒和熱毒的味道。我更傾向于把它寫成“其臭膻”,為什么?吃草的牛羊,包括駱駝的肉都有一種膻味。那些吃肉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貓等,身上帶著一種臊味。臊和膻是不一樣的。吃草木多了,身上會帶著膻味,然后吃草木的這些動物又被老虎吃了,木生火,就變成了臊味。

現在很多人吃羊肉不愿意吃到那股膻味,怎么辦?他們就吃羊羔肉,羊羔還沒來得及吃草,還在吃奶,就沒有膻味。其實,真正補益人肝膽的還是有點膻味的肉。

梁冬:前面講到了“五臟應四時”,其中講到東方與青色的關系,就是說,一系列的東西都是有呼應關系的,只要和木有關。

徐文兵:是應的!這本書不知不覺地已經把方位的概念、季節的概念、植物動物的概念、數學的概念、音律的概念給你灌輸進去了。

這本書不知不覺地已經把方位的概念、季節的概念、植物動物的概念、數學的概念、音律的概念給你灌輸進去了。

梁冬: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原來它是全息統一場,動物居然跟植物、數字對應。比如,對應木的是“三”、“八”這兩個數字,真的是很深刻。

徐文兵:我們學辯證唯物主義會學到事物的普遍聯系、變化發展,事物之間到底有哪根線牽兒著呢?有什么普遍聯系呢?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已經告訴我們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南投市| 中方县| 建平县| 墨江| 石台县| 定日县| 博白县| 塔河县| 夏邑县| 松原市| 张北县| 石阡县| 九江市| 江城| 锡林浩特市| 德惠市| 会同县| 屏边| 固安县| 内丘县| 浦县| 赞皇县| 淮阳县| 公安县| 夏邑县| 武陟县| 九寨沟县| 荆门市| 栾川县| 安平县| 司法| 盘山县| 宜良县| 天峻县| 海淀区| 德惠市| 唐海县| 阿拉尔市| 昌乐县|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