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當所有人都認為這事鐵定是善的時候,我們要警惕
皆知善,斯不善矣
“皆知善,斯不善矣。”這是帛書乙本的內容。現在通行本說的是“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我覺得這兩個版本的說法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只不過在句式上稍有區別。因此我按照帛書乙本來講。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天下所有人都說這件事是好事,是善的,不善就出現了;或者說,天下所有人都認為這事鐵定是善的時候,可能這件事本身就不善了。
標準在隨時變,我們固定下來的標簽、形名、符號,都是人為加上去的,只要我們的角度一轉換,可能全部都會變化。所以老子告訴我們一種智慧,就是跳出來看事物的本質。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變得豁達,看事就會豁然一些。
但我必須強調的是,《道德經》寫的是領導者的法則。所以,如果這兩句話放到領導者身上會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說,在您管理的體系里,不要推行單一的標準。您現在認為非常好的標準,情況一變有可能就會變成對您影響最大的,產生最大破壞作用的標準。
比如,當年日本很多電器公司生產卡帶型錄音機,當時覺得特別先進,所以他們在這個技術上一直往前發展。結果到后來,很多企業就沒有搭上數碼技術這班車。曾經引以為豪的東西轉眼就變成負擔了——投入越多,轉型越慢,被淘汰得越快。在美國,柯達公司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柯達公司以生產傳統膠片聞名,在輝煌時期,他們的產品曾占據全球三分之二的膠片市場,是當時全球的頂尖企業。可是數碼技術一出現,馬上就把它給淘汰了。所以我們看問題不要推行單一標準,否則可能會導致您跟事物的發展脫節。
再比如說,有的企業家認為每天準時打卡、不抬頭地工作、玩命加班、每一條規章制度都能做到的員工,就是公司的模范員工。這個標準在一些從事流水線生產的企業里還行,但是在有些創意驅動型企業里,強推一個標準,就會束縛員工的活力和創造力。比如谷歌這家公司氣氛非常活躍,工作時間彈性化,還安排員工在一種舒適的環境中工作:員工可以去冥想室冥想,可以在走廊里玩滑板,可以帶寵物上班……這兩種文化沒有對錯,大家能適應的就是好的。
老子告訴大家,如果以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認識事物的話,往往會被限制住,無法理解事物的本質。
第二層含義是,領導者塑造自己形象的時候,要慎重。當大家都稱贊您的時候,這事可就不美好了。當一個領導為了博取名利,尤其是為了自己的名譽而去強力推行一個標準的時候,這種企業文化就有問題了。這句話對大家來說就是,看事物要來回看,它會來回轉變的。
“皆知善,斯不善矣”告訴我們,領導者要跳出來看事情,一定要放下博取所謂的美名的想法。因為所有事情都是相對的;時間一變,您的美名轉眼可能成為罵名。作為領導者,一定要有這種智慧,才能夠真正擺好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