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吳子使札來聘 襄公二十九年

公羊傳

【題解】

本文的標題是《春秋》中的一句“經文”。

“吳子”是對吳王余祭(zhài)的尊稱。因他派遣季札訪問魯國,學習中原文化,所以不稱“吳人”而尊稱“吳子”。但是,在孔子看來,季札雖是個賢者,由于他是“夷狄”之人,所以不依“賢者不名”的慣例,而直寫其名。

本文作者認為季札把吳國政權讓給兄長,以及他對侄輩間的骨肉相殘采取不介入的態度,都符合儒家的“禮讓”精神,所以對他的“讓國”事跡,敘述得很詳盡。

最后,作者對“經文”的“筆法”也作了一點說明。吳國屬于“夷狄”之邦,既沒有“賢君”,也沒有“賢父”,因此,作為人臣、人子的季札,就不能被認為是完美的人。這充分反映出《春秋》的偏見。

吳無君、無大夫[1],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2]

何賢乎季子?讓國也。

其讓國奈何?謁也[3]、余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4],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5],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而為勇[6],飲食必祝曰[7]:“天茍有吳國[8],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謁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

季子使而亡焉[9]。僚者[10],長庶也[11],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爾[12]。闔閭曰[13]:“先君之所以不與子而與弟者[14],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15],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則我宜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乎[16]?”于是使專諸刺僚[17],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弒吾君[18],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19],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20],終身不入吳國[21]。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

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

《春秋》賢者不名[22],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注釋】

[1]吳無君、無大夫:這句話是說,吳國是夷狄之邦,無儒家的君臣上下之禮。襄公十四年(前559年),吳與其他國家會盟,只稱“吳”,不知其國君和大夫的名字。

[2]賢:贊許。季子:季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的幼子。壽夢想立他為嗣,他堅辭不受,封于延陵。壽夢死,讓國給兄長諸樊。曾出使中原各國。

[3]謁:又稱諸樊,吳王壽夢的長子。下文的余祭、夷昧,也是壽夢的兒子。

[4]弱:年少。

[5]迮(zé):倉促。

[6]輕死:對死亡不在意。

[7]祝:禱告。

[8]有吳國:指保存吳國。

[9]亡:動詞,在外未歸。

[10]僚:吳王僚。又名州于,吳王夷昧之子。曾多次興兵伐楚,后被專諸刺死。

[11]長庶:眾子中最年長者。

[12]君之:以之以君,把僚當作國君。

[13]闔閭:名光,吳王謁之子,派專諸刺僚,自立為君,曾滅徐破楚。后在吳越戰爭中被越王勾踐射傷致死。

[14]先君:已經去世的國君。這里指吳王謁、余祭和夷昧。

[15]與:通“歟”。語助詞。下文“與”字同。

[16]惡(wū):怎么。

[17]專諸:春秋時吳國人。公子光欲殺吳王僚自立,命他把短劍藏在魚腹中,借著宴會獻魚的機會,把吳王僚刺死,他也當場被殺。

[18]弒(shì):舊時臣下殺死君主或子女殺死父母稱“弒”。

[19]吾兄:這里是“吾兄”之子的意思。指吳王僚。

[20]延陵:吳邑名,在今江蘇常州境。

[21]吳國:指吳國都城。

[22]賢者不名:這里指“春秋筆法”。《春秋》作者對具有儒家德行的人,稱他的字,或稱“子”,反之稱他的名,以示褒貶。又古代士大夫都有名有字,稱字表示尊重。

【譯文】

吳國沒有國君、沒有大夫,這里為什么有國君、有大夫呢?這是為了贊美季子。

為什么要贊美季子?他把君位讓給兄長了。

他把君位讓給兄長,是怎么一回事?謁、余祭、夷昧和季子,是同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少有才能,哥哥們都喜歡他,共同想立他做國君。謁說:“現在如果這樣匆忙地就把君位交給季子,他還是不肯接受的。咱們不要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兄弟依次做國君,就可以把吳國的君位傳給季子了。”大家都說:“好。”因此,這幾個做國君的,都認為視死如歸就是勇敢,進食時一定禱告說:“上天如果想讓吳國存在下去,就快把災難加到我身上!”因此,謁死了,余祭做國君;余祭死了,夷昧做國君;夷昧死后,吳國的君位就應該傳到季子的身上了。

那時季子正出使在外,沒有回來。有個叫僚的,是已去世的國君的子侄中最年長的,他即位做了國君。季子出使歸來,便奉僚為國君。闔閭對他說:“先君之所以采用不傳子而傳給弟弟的方式,都是為了季子的緣故呵。如果打算聽從先君的命令,那么,君位就應該授給季子;如果不聽從先君的命令,那么我就應該做國君。僚怎么能做國君呢?”于是便派專諸把僚刺死,并且把君位交給季子。季子不接受,說道:“你殺了我的國君,我接受你的君位,這是我參與你篡位的事;你殺了我哥哥的兒子,我再殺你,這是父子兄弟相互殘殺,一輩子沒有結束的時候!”他離開國都到延陵去,一生也沒有再回都城。因此,君子便認為他不接受君位是義,不做互相殘殺的事情是仁。

贊美季子,那么,吳國為什么就有國君、有大夫了呢?因為季子是臣,所以就應當有國君啊。

“札”字是什么意思?是吳國季子的名。

《春秋》書上將賢者稱字不稱名,這里為什么稱名?贊許夷狄,不能因為它有一件好事,就認為一切都完美了。

季子是被贊美的人,為什么還認為他不完美呢?因為贊美人臣,要把他擺在臣的地位,贊美人子,要把他擺在子的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化| 伊金霍洛旗| 玉林市| 饶平县| 宜阳县| 柳州市| 太仓市| 正蓝旗| 金沙县| 通州市| 林芝县| 东阿县| 玛多县| 平舆县| 安阳县| 西吉县| 新营市| 古蔺县| 遵化市| 锦屏县| 镇安县| 淮南市| 东莞市| 元谋县| 新平| 太康县| 乐昌市| 铜陵市| 庆云县| 德格县| 南丹县| 察雅县| 泾川县| 镶黄旗| 化德县| 彭阳县| 延长县| 杂多县| 凤冈县| 商水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