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襄公二十四年
左傳
【題解】
本文反映了春秋末年一些小國對于大國的反抗。當時晉為盟主,大量征收貢品,加重了各諸侯小國的負擔。子產(chǎn)是鄭國有才干的政治家,他機智地采取了寄書說理的反抗方式,利用晉國想極力保住盟主地位和希望得到美好聲譽的心理,闡明應該“輕幣”的道理,從而使晉國不得不減輕對諸侯的剝削。
文章采取對比的手法,使樹立美德和聚斂財物兩種治國方法所產(chǎn)生的后果鮮明突出。語言精練,用危語、贊語交替說明“重幣”“輕幣”的利害關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范宣子為政[1],諸侯之幣重[2]。鄭人病之[3]。二月,鄭伯如晉[4]。子產(chǎn)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5],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6],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7]。若吾子賴之[8],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9]!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10];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11]!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12]:‘樂只君子,邦家之基?!辛畹乱卜?!‘上帝臨女[13],無貳爾心?!辛蠲卜颍∷∷家悦鞯?span id="gzhkikr" class="math-super">[14],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15]。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16]?象有齒以焚其身[17],賄也?!毙诱f[18],乃輕幣。
【注釋】
[1]范宣子:春秋時晉國大臣。范文子之子。士氏,名丐。晉平公時執(zhí)掌國政。
[2]幣:帛,古代通常用作禮物。這里指諸侯向盟主晉國進獻的貢品。
[3]?。簯n患。
[4]鄭伯:指鄭簡公。
[5]子產(chǎn):即公孫僑,一字子美。鄭簡公十二年(前554年)為卿,積極倡導改革。寓:寄托。子西:即公孫夏,鄭大夫,當時從鄭簡公朝晉。
[6]令:美。
[7]貳:有二心,即離心。
[8]賴:取得,這里指私自占有。
[9]沒沒:沉湎、執(zhí)迷的樣子。
[10]輿:車。
[11]無亦:等于說“何不”。
[12]詩:即《詩經(jīng)》。這里前二句引文出自《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篇。后二句出自《詩經(jīng)·大雅·大明》篇。
[13]女(rǔ):通“汝”,你。
[14]恕思:心存寬厚之意。
[15]邇(ěr):近。
[16]浚:榨取。
[17]焚:斃。
[18]說(yuè):通“悅”,高興。
【譯文】
范宣子主持晉國的政事,加重征收諸侯對晉國貢獻的財物。鄭國以此為苦。二月,鄭簡公到晉國朝會。子產(chǎn)托子西給宣子帶去一封信,說:“您治理晉國,四鄰的諸侯沒有聽到您有什么美德,只聽到您加重了諸侯繳納的貢品,我對此感到困惑不解。我聽說君子掌管國家政事的,不是擔心沒有財物,而是擔心沒有美好的聲譽。如果把諸侯的財物都集中到晉國的公室,那么諸侯對晉國就會產(chǎn)生二心。假如您私自占有,您就會失去晉國的民心。諸侯有了二心,晉國就不能保全;晉國人民不信任您,您也不能保家。為什么這樣執(zhí)迷不悟呢?要這些財富又有什么用呢?好的聲譽,是傳播美德的車子;而美德,是國家的基礎。有了好的基礎,就不會敗亡。為什么不盡力推行美德,以求得美好的名聲呢!在位者有美德,人民就喜悅,人民喜悅,國家就能保持長久?!对娊?jīng)》上說:‘使人民喜悅的君子啊,他們是國家的基礎?!@就因為君子有美德?。 系郾O(jiān)護著你,人民不會有二心。’這就因為有美好的聲譽啊!以寬厚的心情來推行美德,那么好的聲譽就會載著美德到處傳誦,因此遠的就會來歸附,近的也會安居樂業(yè)。是讓人們說您使我們生存了下來呢,還是讓人們說您榨取了我們的血汗以養(yǎng)活自己呢?大象生了牙齒而喪命,就是因為象牙是珍貴的財物。”宣子看了信以后很高興,于是就減輕了諸侯的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