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飴甥對秦伯 僖公十五年
左傳
【題解】
這是一篇絕妙的外交辭令。
魯僖公十五年(前645年)九月十三日,秦、晉在韓原(今陜西韓城西南,一說在今山西芮城)交戰,晉國戰敗,晉惠公被俘。后因穆姬夫人(秦穆公夫人,晉惠公姐姐)和晉國諸大夫的努力,秦答應同晉講和。
陰飴甥雖是戰敗國晉國的代表,但在秦穆公面前表現得不卑不亢,他抓住回答問題的機會,巧妙地引用晉國國內的輿論,向秦國施加壓力。引君子的話,使秦伯快意,引小人的話,使秦伯畏懼,從而迫使秦穆公釋放晉侯回國。
十月[1],晉陰飴甥會秦伯[2],盟于王城[3]。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也[4]。曰:‘必報仇,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5]。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6],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之[7],服而舍之[8],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9],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10]。’”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館晉侯,饋七牢焉[11]。
【注釋】
[1]十月:指魯僖公十五年(前645年)十月。
[2]陰飴甥:戎大夫。復姓瑕呂,名飴甥,封于陰(今河南陜縣至陜西商縣一帶),因此又稱陰飴甥。秦伯:指秦穆公,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秦穆公曾攻滅十二國,稱霸西戎,當時秦國疆域包括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南部。
[3]王城:秦地名,在今陜西大荔東。
[4]圉(yǔ):晉惠公太子姬圉。
[5]秦命:指秦國釋放晉惠公的命令。
[6]我毒秦:指下面一些事件,晉惠公在秦時曾和秦國定約,如果秦國幫助他進入晉國做了國君,就割黃河以西五個城邑給秦國,但晉惠公在秦國幫助下做了國君以后,便廢棄前約。又晉國曾兩次發生饑荒秦國都給晉國運去了大量糧食,但當秦國發生饑荒到晉國來糴糧時,晉國不僅拒不賣給,反而乘人之危,出兵攻打秦國。毒,對人苛酷無情。
[7]貳:二心,背叛。
[8]舍:釋放。
[9]納:進入。這里指秦穆公幫助晉惠公入國做國君事。
[10]其:語氣詞,表示一種推測的語氣。
[11]饋:贈送。七牢:古代招待諸侯的禮節。牛羊豕各一,為一牢。
【譯文】
魯僖公十五年十月,晉國的陰飴甥會見秦穆公,雙方在王城結盟。秦穆公問陰飴甥:“你們晉國意見一致嗎?”陰飴甥回答說:“不一致。那些小人對失去了自己的國君感到恥辱,并且對喪失了自己的親人感到悲傷。他們不怕多征賦稅和進一步修治甲兵,而且主張擁立太子圉為國君。他們說:‘寧肯事奉戎狄,也一定要報這個仇。’那些君子則愛戴他們的國君,但是也知道自己的罪過了。他們也不怕多征賦稅和進一步修治甲兵,為的是等待秦國的命令。他們說:‘一定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即使是死了也決無二心。’因此意見不一致。”秦穆公又問:“你們國內對國君的命運有些什么看法?”陰飴甥回答說:“小人感到憂愁,說國君不免被害;君子則感到寬慰,認為一定會回來。小人說:‘我們對秦國太毒了,秦國豈能歸還國君?’君子則說:‘我們已經認罪了,秦國一定會歸還國君的。背叛時就把他抓起來,臣服時就釋放他,恩德沒有比這種行動更深厚的了,刑罰沒有比這種行動更有威力的了。臣服的感懷恩德,有二心的害怕刑罰,由于這一戰役,秦國就可以成就霸業了。如果幫助人家回國做國君,又不使他安定下來,廢除了君位,又不立即使他恢復,就會把恩德變成仇恨,秦國恐怕不會這樣做的。’”秦穆公說:“這正是我的想法。”于是讓晉侯改住賓館,并以諸侯之禮相待。